【2021日记】终生大事

打卡日期:11.22

20年已打卡天数:191天

20年已阅读数量:56本

书籍名称:如果没有今天,后天会不会有昨天?390/500

摘录:

既然在伦理学的领域里不可能绕过康德,我们应该简短地谈一下他的理论。根据康德的想法,如果行为源自于善的意愿,也就是行为的背后有善良的企图,那么该行为就是善的。可是,怎样的企图算是善的呢?康德的答案简单到让人不可置信:如果我希望所有人都根据这个企图来行事,那么此企图就是善的。康德认为,我们的行为基本原则,他称之为“信条”,必须是可普遍化的。我有一个行为基本原则,如果我能希望所有其他人都依照此行为行事,那么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好的。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把垃圾倒在街上、不应该违背做过的承诺、不应该欺骗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无法认真地希望所有人都这么做,这就是康德著名的定言令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定言令式就是“请只按照那些你愿意成为普遍法则的信条而行事”。这个要求是断然截然的,不带假设性的,无须先决条件就能成立;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地方依循这个要求,不论他当时有怎样的私人利益与目标。

根据康德的理论,要测验我们行事原则的道德质量,一个很好的判断准则就是,这个原则是否可以普遍化。此外,在我们对道德正确的日常理解中,就已经蕴藏了可普遍化与公正不阿的理念。只要想一下从前家里长辈常说的话就好:每当我们又做了什么糟糕的事,他们就会说:“你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不就天下大乱了!”这就是康德的伦理学根本的理念。

但是要注意:定言令式跟那句著名的黄金守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同一回事,也不是这个守则的正面表达版本“你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就请你那样对待别人”。因为针对各种利益不同的人,这守则要求的行为也不同。相反地,定言令式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一样——被虐待狂依照黄金守则会变成虐待狂,但是依照定言令式他却不会改变。

康德给这个定言令式创造了好几个表述方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普遍性表述之外,还有“自身即目的表述”也值得一提:“你的行事作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只要把你自己,也要把旁人作为人类的资格视为目的,永远不要仅仅当成是手段来使用。”简单地说就是:人不是手段。永远不要把人类当成达成目的的工具,这也包括不能把自己当工具。意思是说,不要剥削你自己,也不要让你徒自荒废。所以,根据康德的理论,我们对我们自身也负有义务。他甚至认为,我们有义务实现我们的天分与可能性,谁要是日复一日地成天坐在电视前面,那就是犯下道德的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日记】终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