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理论简史——第五章18世纪的美术理论

引言

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美学》,开创感性认知的科学。1764年温克尔曼出版了古代艺术史。狄德罗撰写《论绘画》思考艺术理论基本问题。

18世纪欧洲发生思想启蒙运动,理性科学开始受推崇。笛卡尔康德雷诺兹温科尔曼,还有英国的经验主义的大卫休谟,爱德蒙伯克,美学家夏夫兹博里。

第一节,康德美学哲学

一,美的分析

康德根据形式判断质、量、关系和模式四方面对审美判断加以分析。四契机,无利害的愉悦感,非概念的普遍性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共同感的普遍可传达性。

第一契机,无利害而生愉悦。审美判断不是理性判断,而是感性情感的判断。有利害关系的愉悦是以对象的实存为前提而引发的快感。不属于审美判断范畴。如快适和善。

第二契机,非概念的普遍性。主体进行审美判断时体验到愉悦感,也体会到精神世界的自由。他设想其他人也会从中获得愉悦感。内心渴望自己的审美判断获得普遍赞同,希望与他人分享。因此审美判断虽然是个体的主观审美体验,但是被预设为具有普遍性。他并非借助概念和逻辑推理来实现普遍有效的论证。这种普遍性不是对象本身所带有的一种客观属性,而是对象在主体内心中引发的感觉,来假定这种主观体验在人类之间具有共同感。这就是康德提出在审美判断必然具有主观普遍性的特征,即审美判断是主观的,却普遍有效。

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但不是借助概念,也非对象的客观属性。那它是如何实现其普遍可传达的呢?首先审美判断先于愉悦感。其次审美判断过程中想象力和知性之间协调一致使我们内心获得了一种自由游戏的愉悦状态。因为我们意识到这种适合于某个一般认识的主观关系,正和每一种确定的认识的情况一样,必定对每个人都有效,因而必定是普遍可传达的。而确定的认识终归还是建立在那个作为主观条件的关系上。

第三契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审美判断的对象,虽然不会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却有合目的性的特征。因为在此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想象力(直观能力)和知性力在此处协调一致,实现了自由。如游戏般的活动。

一朵花被视为美的事物时,康德认为因为在对他的知觉中发现某种合目的性是我们在判断它时根本不与任何目的相关。

第四契机,共同感的普遍可传达性

审美判断必然性的论述还需要一个前提假设,即共通感。

二律背反举例,

正题,审美判断不建立概念上,因为它无法通过论证来决定。

反题,审美判断一定是建立在概念上的,因为它并非仅仅是个人主观的爱好,它要求别人赞同。

正题中的概念,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知性判断中所必然涉及的概念的范畴。反题中的概念。是对超感官之物的先验的理性概念。这种概念不是对经验事物的认识,也不是知识表现的逻辑推演,在理论上不可能被规定和证明。它是作为一种观念对对象的把握,是一种体现普遍价值观的观念。

二,对崇高的分析

有关崇高的讨论可追溯到罗马时代朗基努斯的《论崇高》。

对康德有深刻影响的是伯克的《关于我们崇高和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美只是产生纯粹的快感,而崇高首先是一种恐惧感。人们心中只会注意到面前的对象,让心智丧失了所有活动和推理能力。同时这个对象又不会真正的威胁人身安全。就是在这种恐惧和痛感中带有某种快感。这就是伯克论述崇高的心理体验。

康德认为崇高主要涉及主体的心理体验,也是由恐惧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是想象力与知性这两种认识能力自由协调一致的活动,或者通过自由的游戏产生普遍可传达的愉悦感。然而崇高的对象是无形式,即可能涉及无限大或无限制,而美的对象是有限的形式。

崇高感是一种间接引发的愉悦感,生命力受到瞬间阻碍后,紧跟而来的是生命力更为激烈的爆发。崇高感以从压抑或恐惧而来的痛感为中介,让主体感受到突然获得的精神振奋或道德提升所感受到人的道德精神力量胜利后的愉悦感。此时主体内心激动、动荡。康德认为崇高感是想象力与理性观念的协和一致,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想象力与知性,协和一致的美感体验。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愉悦感,是更高的合目的性的理念。

分为数学崇高和力学崇高。

三,艺术和天才

什么是艺术?康德认为,我们处于正当的理由,只应当把通过自由而生产,也就是把通过以理性为其行动的基础的某种任意性而进行的生产称之为艺术。说白了就艺术而言,必须通过人们的自由意志、理性进行创造。即先有一个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赋予这个作品以显现的表现形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作品。制作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任意性

所谓天才,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天然禀赋,只有通过天才才能自然地给艺术提供规则。天才具有四个特征。独创性。典范性。自然的提供规则,而不是通过科学和描述来说明创作规则。天才限于美的领域,即自然通过天才为艺术或美的艺术提供规则。

第二节,新古典主义美术理论

一,温科尔曼的美术理论与史学。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温科尔曼首部著作《关于绘画和雕塑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其直接目的是,改变当时的艺术方向,从虚伪的古典艺术走出来,研究真正的古代艺术。并试图为当时的艺术家指出创作方向。《古代艺术史》奠定他艺术史之父,考古学之父。

关于古典,温科尔曼适应了现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的概念:可归于同一类的,属于特定时期的艺术家。他没有将古典主义视为抽象的类别,而是认为发生在历史特定时期。这是历史的事实。

关于标准。成为标准一般就是供艺术家模仿学习的,其正当性不容置疑。他研究希腊艺术史实际上是建立标准的过程。

关于模仿。柏拉图认为是对模仿的模仿。文艺复兴,巴洛克时代,艺术模仿自然。到温克尔曼的时代。模仿的对象变成艺术品。在他看来,艺术家模仿艺术片并模仿自然更重要。模仿者在复制的同时又意味着新的创造。

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对现实的再现,也不是利用观者产生愉悦。更不是表达情感,而是表现美。美是一种独立价值,其原因不可能在自身之外找到。美并不需要心灵中情感的表达。美是无表现的,一种避免情感表达的美就是理想美。

温科尔曼被视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认为美是可以脱离任何具体语境而独立存在的。他相信美和艺术如道德一样,在本质上伟大的艺术就是伟大的美德。他对常用来描述艺术之伟大和艺术的术语是高贵。“最高贵的轮廓线融合,描绘出了美丽的自然和理想之美的一切要素。”

理想美另一个特征是完整,尤其指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他对古希腊一直有乌托邦式的想象。

理想美的第三个特征是他所认为的伟大希腊艺术的形式概念。他相信理想的艺术在形式上是有节制的。这些形式就是一些精神,它们将物理因素和效果降到最小。艺术美在那些未经教育的人的心灵激发出来的快感显然小于那些漂亮的脸蛋。大多数人感官已经得到满足,而理性并未满足,依然寻找真正的美的魅力和心灵的享受。因此不是美抓住了我们,而是感性。

二,古典主义的忠实信徒门斯。

他的艺术理论主要来自文艺复兴。把绘画分解为五部分,素描,光影,色彩,创造,结构。

原创性贡献在于从丰富的艺术作品中梳理出风格特征。

崇高风格,通过艺术手法提升视觉对象,并有助于人的心灵高尚。这种作品表现出令人敬畏的特征,如此的崇高与神圣,令人产生敬畏与震撼。

优美风格。对这一风格的讨论是基于传统的新柏拉图理念和自由思想。对美的描述要远远难以对其他风格的描述,人们只能从某个角度理解它。对优美风格的描述更具有主观性,他说这种风格表现的精致,优雅,温和,恰到好处。观者对优美的印象是高贵,雅致,和谐,继而感受到一种理想的美。

优雅风格。有优美优雅得体是当时美术理论的中心问题,从阿尔贝蒂以来一直是绘画评判的标准。他们认为优美是一个客观的体系,可以触摸计算的形态和比例。门斯却认为无论美还是优雅,都取决于个人经验。

意味或表现风格。他认为拉菲尔的艺术充满庄严和超脱感,表现出高贵与严肃。不是直接的感官诱惑,而是一种内心和灵魂的表达。

自然风格。艺术正式的展现自然和现实本来面目,没有做任何修饰和提升。

三,莱辛论诗与画的界限。

德国文艺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莱辛从不同艺术的特征出发,认为拉奥孔惧烈的痛苦和哀嚎表现在雕塑和绘画中时,面部表情是丑的,而画家和雕塑家要避免表现丑,而诗在表现物体的丑的时候,效果却并不像在造型艺术里那么差。

他从三个角度思考了诗与画的异同问题。首先从媒介看化,用颜色和线条为媒介,这是空间上的并列。而诗以语言为媒介,表现出时间的先后延续。其次,从题材来看。有静止的,有流动的。画就适合表现静止的物体,而施就适合写动作。再次,从观众所用的感官来看,画通过眼睛感受,可以将范围内的并列的事物同时摄入眼帘。诗是通过耳朵感受,适合领会先后顺序的事物发展过程及动作的叙述。

他的具体理论遭到反对和批判,特别是他对绘画应该是什么的思考是有局限的。

第三节,狄德罗与艺术批评的兴起。

一,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一是对一幅作品的态度。艺术理论会有具体作品为例来说明普遍性原则,很少围绕某件具体作品探讨艺术家的技法和表现。艺术批评关注具体的艺术作品,但也并非与一般的概念完全脱离。

第二差别是艺术批评要对具体作品进行评价。艺术批评家往往被认为是艺术优劣的鉴别者。

二,狄德罗的艺术批评

在他看来,理想的批评家非常罕见,必须同时具备极强的鉴赏力和经验,外加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以及精明而又准确的判断力。他同时在性格,思想和立场方面体现出严肃认真的态度。

他借助了当时的文学和戏剧语言来解释艺术作品,尤其是对宗教,历史,文学以及现实题材绘画的描述中表现出高超的文字魅力。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学绘画的写作模式,即用文字语言详尽的描述绘画作品的场景和作品所引发的联想。

他保持着一种古典主义的评价标准。读者在阅读他的文字感受到最明显的是道德评价。在他看来,艺术应该对社会风俗起到提升和教化的作用。

对真实自然的描绘和强烈情感效果的追求是迪德罗提出的改良绘画的主要原则。

在美学方面,他指出愉悦在于对关系的感受。他所谓的关系实际上是指在情趣和情感活动中的人与物的关系。关系到个体的感受越多,没感觉越丰富。而且美不是单纯的一种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所以多色彩的画面比单纯的色彩美。他将美分为绝对美,现实美,感知美。

第四节,美术理论在英国

英国后来居上,影响欧洲大陆。除经验主义哲学家外,还有乔纳森理查森称赞绘画为自由的艺术。夏夫兹博里被誉为近代美学的奠基人。

一,贺加斯对美的分析。

他批判当时理论家的故弄玄虚,脱离实践经验的研究。要从自己实践经验出发,将美的秘密公布于众。要从艺术家而非文人或鉴赏家的身份建立视觉艺术审美趣味的体系。

他相信自然形式中优雅产生于曲线状的美的线条。

二,雷诺兹和他的《讲演录》

他是英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画家之一。当选伦敦皇家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他提倡精心研究和勤奋模仿过去大师的杰作,学习要比天赋更重要,勤奋和智力可以弥补艺术家所欠缺的天赋。但他并不是要艺术家忽视自然。

他认为模仿是艺术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模仿才能产生多样性和原创性。他将模仿分为两种,一种是临,即复制。一种是摹,是借鉴,吸收,改变。

他说拉菲尔擅长表现美,米开朗基罗以活力取胜。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方美术理论简史——第五章18世纪的美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