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晚上,你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周上班是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不想上班”这样的感受,就是有点职业倦怠了。那么不是职业倦怠的感受是什么?用巴菲特老爷子的话讲“我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上班的”。
对于职业倦怠你也不用过分紧张,这就是人人都会得的职场感冒,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数据来看,53%的人认为工作让他们感到极度疲累。《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轻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职业倦怠。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罗伊登贝格尔(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 ”( Burnout )的概念,用来 指人面对过度工作时产生的身体情绪的极度疲劳。
弗罗伊登贝格尔青年时也是一个热血满满的医生,以拯救全人类为己任那种——谁知道自己有一天会这么疲倦,看着病人的痛苦漠不关心。一开始憋着谁都不敢说,慢慢他发现除了自己,周围很多医生都是这样。后来他发现不仅自己的行业,尤其是服务型的行业都会这样,比如教师、警察、护士——他们也会有一天,面对曾经热爱不已的工作,变得麻木不仁。
这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的入不敷出感。你有能力做事,却没动力去做。
著名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从三个维度表达了这种倦怠:
“心好累”。专业术语叫“情绪衰竭 ( Emotionalexhaustion ) ”,感觉自己情绪和资源都被消耗完了,既不想干,也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对什么都没热情;尤其对于要重新上班感到恐惧。
“不想干”。专业术语叫“去人格化 ( Depersonlization ) ”,对组织和同事都很不满,对客户关系冷淡,不把自己当人,也不把别人当人。这种情况下经常有冲突是必然的。
“我不行”。专业术语叫“低个人成就感 (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怀疑自己的价值。经常说的是“我不行,我没用”。
所以连起来说就是:心好累啊,不想干了,我不行,但是还得干……
我们该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杨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1、建立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生活的盐,必不可少,然而要有度的把握。
职场中造成我们最大压力的是和主管领导之间的矛盾冲突,我离开工作11年的老东家,其中之一的触发点就是和新领导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我在老东家工作的前9年压根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因为那些年我和公司所有人的关系都还不错,然而后来大老板移民美国,新上任的领导和我严重八字不合。
如果在职场上有稳定而和谐的上下级关系,那么职场的幸福度都能提高很多。
如果所在企业的人际关系超级复杂,你实在疲于应付,那么可以考虑换个环境,毕竟这个时代我们的人身还是自由的;如果你不想放下这份让你有点倦怠的工作,那就打足精神去应对这些人际关系,推荐订阅得到APP专栏“熊太行•关系攻略”。
2、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重新发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马尔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如果我们觉察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就会产生“心好累”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
我在2002年刚上班的时候做档案管理,每天就是拿着大头针缝档案,缝到怀疑人生,恨不得每天下班后就躺在床上。
现在特别庆幸的是我和同事的人际关系还不错,他们都比我大得多,其中有3个已经快要退休的年龄,他们轮番带我出去吃饭开导我,让我重新看待档案室这份工作。
我差不过缓了三个月的时间开始喜欢上每天的缝档案,因为我发现全公司人的档案都在我这里,我想调谁的档案看看就能调谁的档案,所以那时候缝档案累了就去看大领导们的档案,研究他们奋斗的来龙去脉。这种喜欢带来的附加值就是我认识了好多人,当然也助推了我半年后被某位领导赏识转出了档案室。
要培养自己“干一行爱一样”的能力,这会极大地削弱我们的职业倦怠。
3、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工作是绵绵无绝休的感觉,也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倦怠感。任何时候都要不遗余力地去优化工作流程,让自己对工作有更强的掌控感。
对工作的失控带来的职业倦怠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虽然我现在总叫嚣要在80岁时依然能站在讲台上讲课,然而我也不是一直这样的好状态,我记得刚从事培训业的前5年,真的是动不动就会倦怠就想着等我结婚了我就不干了等我生孩子了我就不干了。每每产生倦怠的原因都是因为客户有更高要求而我感觉应对不来,说白了就是能力不够。
我越来越享受培训这份工作,差不多是自己入行8年之后,这也差不多应了“一万小时定律”。
一个人认真地去把一件事做够一万小时,那么就有可能从新手变成专家。
4、为自己制造一点力所能及的挑战。
单调而重复的工作就也会带来倦怠,就如《三体》小说里面负责监控信号的三体人,一辈子都在第一线监听外太空信号,工作毫无成就感,而且就快老死,心累得很,当接到地球人叶文洁发来的信号,他觉得地球实在美丽,反而发信号提醒:“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虽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小螺丝钉,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琐碎而日常的小事,然而我们还是不希望每天像机器人一样的重复。
为了打破这种重复,就要想办法给自己的工作制造一点挑战,增加点新鲜感,例如我在做培训师的时候,有次要在5天内给10批不同的学员讲同一节课,为了保持状态,我每天给自己定了跑不同公里数的任务,每天都增加一点,而且在每次课程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了“笑点”的挑战,力争下一场学员的“笑点”比上一场多。
5、做和自己三观相符的工作。
我们要不要为了某些理由,例如收入、地位等等做和自己三观违背的事情?每个人的现实情况不一样,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深陷某种自己觉得不可容忍的环境,推荐看一下《辛德勒名单》,看看在那残酷到每天都死人的环境中,一个人如何做到坚守自己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