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有志,欢迎和我聊技术,聊漂泊在外的生活。
作为打工人,你最关心什么?技能,成长,发展还是薪酬?
刚毕业时,我为了赢得面试官的好感,说了很多违心话,如:“工资不要紧,主要是想学习”,又或者是“我对贵司的这块技术非常感兴趣”。
现在想想,呸!恶心,哪怕是花钱嫖培训呢,也不要再傻乎乎的说出“为块术”这种违心的话了。
那时候年轻,不知道起薪高的好处,现在被各种压涨幅,各种倒挂,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吃最硬的大饼。
2023年,后疫情时代的“元年”,我想明白了,我背上行囊,背井离乡来北漂,就为了3件事:挣钱,挣钱,还是TM的挣钱。
既然要挣钱,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想必大家也对自己值多少钱感兴趣吧?可苦于薪酬保密协议,很难和身边人对比,难以了解自己的价值。没关系,我最近读了几份有趣的报告:
今天我就通过这几份报告和大家聊聊,在职场中“我”到底价值几何,“我”拿到怎样的薪资才没有辜负我的才华。
Tips:
如果你经常逛各种论坛,可能会看到“今年春/秋招的白菜价是25K”,“XXXX给我开了20K的侮辱性Offer”这类言论。那么20K真的是侮辱性Offer吗?低于白菜价的Offer到底要不要接?
数据似乎与看到的言论相反,一线城市中,本科毕业生薪资中位数是8.8K,只有25%的毕业生拿到了超过10K的薪资。热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中也只有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应届生薪资中位数超过了8K。
那么网上流传的“白菜价”是怎么回事?其实不难理解,“白菜价”是少数顶尖院校(115所211院校,含39所985院校)的学生拿到顶尖互联网大厂的平均薪资水平,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是很难拿到这个薪资的。
我国拥有2759所普通高等院校,本科1270所,高职(专科)1489所,顶尖院校(115所211院校,含39所985院校)仅占本科院校的9%,普通高等院校的4.1%。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没有所谓的“白菜价”。根据自身的硬性条件合理决定自身的价值范围,不要被HR忽悠,也不要有太过离谱的期望。
插句题外话,我16年毕业于某双非院校,第一份工作8.5K,但我们年级的“神”,第一份工作18K。讲这个事情有两层意思:
Tips:
了解完应届生的薪资后,你一定会很想了解未来自己的天花板在哪。注意,标题是互联网的天花板,并非某个职业,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天花板。
以我个人观察到的情况,互联网行业中,主管/高级通常对应阿里巴巴的技术职级序列的P6和P6+,经理/资深则对应的是P7,而总监/专家则是P8及以上的职级。
一个很惨淡的事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P7是通过勤奋可以达到的天花板。
如果不是太差,当你达到P7时你的年固定收入会来到50W上下,总收入(奖金和少量股票)会在60W到70W徘徊;而其中的佼佼者,年固定收入会来到70W,总收入触摸到7位数的边界;佼佼者中的一部分会跨过P7这道坎来到P8,普通的P8年薪会在60W上下,总收入(奖金和股票)接近100W,而顶尖的P8薪资会超过100W,总收入更是超过150W。
如果说P7是普通人勤奋的天花板,那普通人想要晋升为P8就需要额外的借助机遇和人脉才有可能达成。
Tips:正文部分只展示互联网行业的年固定收入成长曲线和年总收入成长曲线,附录部分提供其他行业的收入曲线。
任仕达在《2023年市场展望与薪酬报告》中,给出了信息技术行业中各个技术岗位的薪酬数据,但只有上海地区的数据较为全面,我们重点关注几个“奋战”在一线的技术岗位的薪酬数据:
可以看到,对于研发工程师来说,薪资的天花板都非常接近,最突出的是移动开发工程师,稍微落后的是Python开发工程师。
当然,技术岗位的天花板远不是职业的终点,技术岗位之后是偏向管理的岗位,例如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等。
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中,产品经理也是一线岗位,但无论平均薪酬还是薪酬上限,都高于研发岗位(AI类除外)。
了解市场上的薪酬行情,有助于你在求职市场上擦亮自己的双眼,一来可以防止HR恶意压薪资,二来可以清楚自身的定位。
因文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数据,点击王有志,回复【薪酬报告】即可下载报告。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