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行散记(一)

天水行散记(一)

/王宁

                                                                               麦积山

        当“望之团团”的麦积山远远的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自己是循着某种招引而来的。那么,千百年来在这里等我的,是这座众佛安坐的山体本身还是哪尊佛像下的一粒尘埃抑或是山下绿海中的哪片叶子,我都不得而知。

        踏上凌空飞架的栈道之前,我给了自己几秒钟的时间,用来澄清心灵和镇静心神。好在因为时差,游人只就我们临时组成的七、八个人,在这样一个一步一生莲一石一佛陀的地方,是需要这种安静的。

        站在东崖大佛的脚下抬头仰望,佛的目光低低的垂下来,俯视着脚下一代又一代的红尘过客。这千年前的目光,如帘幕一样从岁月深处遮下来,看着它,让人顿觉时光的深邃悠远,天地的广袤博大,人生的短暂渺小。大佛左侧的菩萨由于年深日久泥皮脱落只剩石胎,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其另有他务,临时隐身而已。

        洞内诸佛皆神态安详,从容大度。而旁侧的菩萨和侍者则神态各异:或宁静谦和或欢快活跃;或威严震慑或温婉可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北魏的代表作品小沙弥,他看起来聪慧脱俗,嘴角凝着一股一触即发的笑,在极力的隐忍着似的,任谁看了都想替他笑出来,极具生活情趣。据说我国往届的某位平日严谨的总理也曾对着一座塑像微笑不语,我想大体就是这尊小沙弥了。

        壁画大体上都是残缺不全的,但细观其内容,大都是诸佛身前故事。俗世男女,悲欢离合,烟火气息很浓厚,让人对佛多了一层亲近之感。每个人心里的佛都是不一样的,对佛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当然,我心里也自有属于自己对佛的敬仰方式。

         置身于佛的脚下,心里是平静安然的;而置身于这浩瀚的雕塑文化艺术之中,心里却是起着波澜的。“后秦的彪悍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丰满夸张、两宋的写实求真”,都在这“山园细路高”的凌空栈道上,被我吱吱嘎嘎地一一走过。面对佛龛,被深浓的远古气息所包围,佛泽愔愔,秦泥唐彩,好似自己就是那布衣素面、虔心礼佛的千年前的女子。转过脸来,则绿海融融,人晃在树梢之上,崖下犹自有人在为山核桃讨价还价。

                                                                            植物园

        曲径通幽处。

        正午时分,从麦积崖下来。进山的大路旁有一条小道,被大树的枝叶遮在下面,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上了这羊肠小道。小道鲜有人迹,拾级而上,台阶上铺着一层从树上掉落的花蒂和败叶。树叶婆娑,清幽寂静之际,忽听得有水声淙淙,心里先自柔软了起来,抬头果见有清冽的泉水自一圆形石台的缝隙中汨汨而下,伸手触及,身心俱爽。绕过一道低低的山梁,便是麦积山植物园了。这里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上,自然资源独特,各种植物品种繁多,据说荟萃了我国南北兼备的近两千多种种子植物。

         夕阳西下,沿着谷中小溪旁的曲径蜿蜒而行。有不知其名也不见其踪的飞禽传来初生婴儿般的叫声,有柔弱的蝴蝶栖息在一簇簇开着的精致的小花儿上,有绿叶飒飒直耸云天的大树默然伫立。

        置身其中,只见遍山叠翠,琼楼掩映,流水潺潺,虫鸟相鸣。有许多小木屋被用柱子从山坡上支着凌空而起,清雅别致。只有浸渍于泱泱佛泽中的地方才会有如此的韵味吧。这里的花虫草木都沐在千年的佛光中,看起来都透着某种深邃的禅意,都持着某种特定的意象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形态,或光辉、或练达、或庄严。

        诸事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春去秋来,叶落叶生。这里的每一事,每一物皆通佛意,皆悟佛性。而我们,既然是因缘而来到这世上,即便是行走在尘埃深处,也该快乐的安妥自己的心,让它洁净如莲,让它透过喧嚣的尘世听到佛音,悟到佛理,因而智慧、慈悲、宽容、勇敢。  

         佛曰:成、住、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

              麦积山栈道(特此感谢会宁名师甲乙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水行散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