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打卡第二十二天

3.21:【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1 【译文】哀公问宰我,土地庙门前该种什么树。宰我说:“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用意是使人胆战心惊。”孔子听了以后说:“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和挽回了;既然是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一点感悟】原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是出自《理仁篇》事以成定局,就不要去说,对于事情也有结果,方案,也就不再建议,对于酿成错误,就不必再苛责。这里看的出孔子对弟子的仁爱之心,是循循善诱人,去教育弟子,对于如今的现在我们,管理公司员工,不要过多去指责,应该更多是宽容。这里提到《弟子规》也是这样描述,待俾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其中提北宋大臣》韩琪恕仆》就是告诉大家宽容之心人待人。同样适合如今亲子教育,对于孩子犯过错,不翻旧账。以宽容之心待人。

3.22:【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3.22 孔子说:“管仲真小气!”有人问:“管仲很俭朴吗?”孔子说:“他家不仅有三处宅院,而且佣人很多,这怎么能是俭朴?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吗?” 孔子答:“君主的宫殿门前有屏风,他家门前也有屏风;国宴有酒台,他家也有酒台。管仲懂礼,那还有谁不懂礼?”

【一点收获】管仲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九合诸侯,为华夏统一打下基础,让齐桓公在齐国崛起,教百姓造盐冶铁,让齐国成为富裕国家,成为春秋霸主。

“管鲍之交”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牙就是管仲的千里马。朋友很多,但是懂你,知你的朋友很少。

3.23:【原文】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3.23 孔子同鲁国乐官谈论音乐,说:“音乐是可以分析的:开头是轻缓但不明确的合奏;随后是纯正、主题清晰又绵长不绝的音调,这样就完成了。”

【一点收获】”乐其可知也”这一句是孔子教我们如何欣赏音乐之美,开始模糊,缓慢,到清晰再到高昂,如黄河之水铺而来,

3.24:【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4 【译文】仪地的长官求见孔子,他说:“但凡有君子到了我这里,我都是要见一见的。” 于是门人就安排他们见面了。此人见完孔子后,出来说道:“诸位,没必要困惑于眼前的困境啊!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是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啊!”

【一点感悟】

本来那个小官吏,一副地头蛇压墙头草模样,要见孔子,却带着“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一副官场呆久的官腔,后来,进去与孔子一番谈话,好像换了一个人,说话变得彬彬有礼,说的话又有哲理意义,可见孔子教人的厉害之处,孔子说,小官吏虽然在官场混久,行为变得官腔,但是心中还是有仁的那个位置,只要与孔子一接触,内心的仁爱即可呼唤回来。

3.25【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5【译文】孔子评论《韶乐》:“简直是尽善尽美。”评论《武乐》:“尽美了,但是却不能说尽善。”

【一点收获】原来《韶》是歌颂舜的歌。形式与歌词都不错。《武》是周武王的音乐,音乐好听,内容还需要精进些。

3.26:【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26 【译文】孔子说:“身为领导却对下级不宽容;出席有仪式的场合态度却很轻慢;亲临丧事,丝毫没有悲伤。这些人叫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一点感悟】“居上不宽”对于下属,作为领导有宽宏大量之心,对于下属做不到,做不够好,不可求全责备。多去包容。

“为礼不敬”当一人一个心中没“礼”,就不知道去尊敬,发自内心去表达。心里想的与实际上不一样,这样很难感受礼的美好,其实是心中没有仁。所以对他来说,只是形式罢了。

“临丧不哀”“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这一天去参加葬礼,这一天就不在唱歌了。因为表达哀伤,是要用心。不是说了,为了社交,才去做。这样是缺乏共情能力。在葬礼上要尊重呢,因为共情是人类应该拥有的一种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打卡第二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