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工作者”吗?——《延禧攻略》观后感

      《延禧宫略》好像从开播起一直很火,赶上这两天大结局,主创人员也是适时举行了庆功宴,新人出头,旧人翻红,你来我往,热闹非凡。我是趁着网络平台会员马上要过期了才抓紧看的,也没看完,不过也是有一些想法。

        先说剧情吧,女主角小鬼小boss大boss一路杀过来,睚眦必报,干净利落,就像自己在职场中解决掉一个又一个的麻烦和问题,很有成就感。穿插着皇上和妃子妒忌报复打情骂俏,后破除误解终获真爱,让人看着过瘾又痛快。但是这样的剧情编排无论是放在历史上还是真正的生活里都是很难达成的,可见于正及其团队其实非常懂得这一批网络观众的心理,你想看什么我就给你演什么,只要观众高兴那又何妨,反正不是历史正剧,不过是套了一件宫斗剧的外衣演绎的现实心理爽剧,大伙儿看着爽就行。大伙儿爽了出品方也就博得了名又赚得了银,皆大欢喜。

        其次是为众人所赞赏的服化道,尤其是那一件件华丽精美的早期旗袍,无论是颜色搭配,样式呈现,还是质感观感,都相得益彰尽得人心。据说剧中还加入了几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比如大师级制作的绒花和刺绣,昆曲表演和戏服,打树花表演,都为《延禧宫略》赚足了口碑,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大众专家都喜闻乐见。这其实也是于正集团的聪明之处,清宫剧宫斗剧演了多年,珠玉在前的比比皆是,另辟蹊径突出不曾有过的和不够优秀的方面,实在是出人意料又收效甚好。

        至于说到演员,我觉得还是不行的。虽然有宋春丽聂远佘诗曼秦岚,这几个人真的是撑起了本剧演技派的大部分名声,但其他人真的是尴尬,生硬,不合格。我记得以前看的电视剧,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戏,每一个演员都是演技派,每一个角色都像是演员本身,就像观众穿越屏幕进入电视剧中的年代,亲历剧情发展一样这么真切。因为演技好是演员演戏的门槛、最低要求,不会因为颜值问题影响发挥和观众评价,即便是路人或者小到只能说一句话,出现一个镜头的演员,都是很自然的表演,不会让人出戏。观众只记得角色不记得演员,这个才是好剧的体现。《延禧攻略》还真的没有做到。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现在很多颜值很高但演技为零的“演员”充斥荧幕,导致了这一届观众宽容心爆表,觉得优势多过劣势所以瑕不掩瑜而高捧。可能这也是于正们吃准这一届观众的心理而钻的空子吧,反正《延禧攻略》是获得了空前的口碑了,于正这不还要出续集呢。

        我自己是只看到了魏璎珞和继皇后说和,相安无事了十年这里就不看了,想想也知道接下去是要演绎怎么把最后的大boss给拉下马,但就是感觉后继无力,狗尾续貂,即便有佘诗曼。这部剧给我的感觉还是有抄袭,有点欺负没看过以前百花齐放年代的好剧的年轻观众。有些角色的转圜缺乏关键的铺陈,黑化得太突然,缺乏逻辑,好像是为了变坏而变坏,角色立不住。有些剧情编排对话又说得太直白,干掉一个对手就着急设计几个傻宫女充当观众来问为什么,担心观众是看不懂剧情的小孩,恨不得全部交代完,没有留白,没有悬念,没有让人遐想和自我思考的余地。

        这样的剧对我而言是没有再看第二次的必要的,因为没有多少内涵,更不值得让人反复咀嚼品味其中关窍。就像快餐,只管填一下肚子,偶尔碰到口味还过得去的店家,但终究是重油重盐没有营养,一不小心还可能损害健康,因为有可能观众在看剧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了不正确的价值观而被带了节奏。这剧终究无法站在立意高远的角度来说故事,展示人生百态,引人深思,不足引以为重。不过也许于正们也没有把像我这样有更高要求的人作为受众吧。他只要抓住了想看爽剧的观众,也就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正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工作者”吗?——《延禧攻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