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彻-神圣的人生


神圣的人生

冥想就是把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释放掉。如果你根本不了解自我的活动是什么,那么你的冥想只可能导致幻觉、自欺和进一步的扭曲。因此,若想了解冥想是什么,你必须充分理解自我的活动是什么。

自我虽然拥有无数智性与感性的经验,却对这些经验感到乏味及厌烦,因为它们的意义都不大。渴望获得更宽广的超验经验仍然是“自我”活动的一部分。当你拥有这类超验经验或灵视经验时,你一定会认出它们。但只要是能够被你认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是崭新的;它们只是由你所受的制约和所处的历史背景投射出来的东西,而你的心还以为自己有了新的发现。

心或自我的欲求之一就是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它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真相”,因为它无法消解掉它,所以只好投射出一个“应该怎么样”的概念,也就是一份理想。这种投射即是“真相”的对立之物,如此一来便产生了“真相”与“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即是自我赖以维生的血和气。

意志力是自我的另一种活动——想要改变真相的意志。意志力是我们从小到大所受过的教育的内涵,它也是一种抗拒形式。意志力对我们而言早已是最重要的事了,包括经济、社会及宗教活动在内。意志力就是一种野心的形式,从意志力之中又会产生掌控的欲望——利用某种念头来掌控另一种念头。譬如“我必须控制住我的欲望”,这句话里的“我”乃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是带着记忆和经验的“我”所说出的一句话。这个念头想要掌控、塑造、否认另一个念头。

自我的活动之一就是把自己视为“我”这个观者。观者是过往累积下来的所有知识、经验和记忆。因此,“我”把自己这个观者和“你”这个被观察的对象一分为二。“我们”和“他们”也是对立的。我们是德国人、天主教徒、印度教徒等。只要这些自我的活动还存在着,冥想就会变成一种自我催眠的方式,一种针对日常生活以及各种烦恼和不幸的逃避手段。在这里,自我指的是观者、掌控者和意志力,而自我的活动便是它的欲求及需求。只要这些活动仍然存在,自欺一定会产生。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若想探索冥想的活动,想知道冥想时会发生什么事,你就必须理解自我所有的活动。

冥想就是释放掉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然而,你无法通过任何修炼方法或要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来释放掉心中的自我活动。因此,如果你真的对这件事有兴趣,你就必须为自己去发现自我活动有哪些——所有的习惯、口里说出的话、姿态、自欺的活动,被你当成珍宝一般紧抓不放的罪恶感,以及各种惩罚自己的方式——这些都是自我的活动。而这一切都需要被觉察到。

然而,到底什么是觉察呢?觉察是一种没有任何选择的观察方式,只是观察而没有任何诠释、转译或扭曲。只要有一个观者在那里“费力”地觉察,真正的觉察就不见了。那么,你能不能觉察、留意——只有纯然的观察而没有一个观者的实存感?

现在请仔细听我说。你早先听我说过一句话:觉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没有一个观者存在的心智状态。你听到了这句话,于是你想立刻付诸实践。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我该如何觉察才能摆脱这个观者?”你想立刻达到那种境界——这意味着你还没领会那句话的真实含义。你对如何达到那种境界的兴趣远甚于那句话真实的含义。那就像你对眼前的一朵美丽的花儿看一眼、闻一闻,欣赏一下它美艳的色彩,然后就把它摘下来,一瓣一瓣地撕碎了。真正的觉察之中并没有一种观者实存的感觉,假如有这份实存感,你的心一定会有选择、有冲突。你听到这句话之后,心中可能立即产生这样的反应“我要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境界?”因此,你对达到那种境界的兴趣远远超过领会那句话真实的含义。但假如你能彻底地聆听,你就是在感受它的馨香或个中的真理。然后,那份馨香或真理就会产生自己的行动,而不是那个“我”在企图采取正确的行动。你理解了吗?

因此,若想发现冥想的美及深度,你必须先探索自我或时间的活动。请仔细地听,只要听就够了,什么都不用做。请弄清楚孰假孰真。静静地观察,用心去倾听,而不是用头脑去想。

时间就是活动,包括物质世界和心理上的时间。从此处移往彼处需要一些时间。心理上的时间感则意味着将“真相”改变成“应该怎么样”。因此,思想或时间永远不可能静止,因为思想,就是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自我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指的思想即是时间的活动。因为思想是从知识、经验或记忆中产生的活动,所以是一种时间的活动。思想永远不可能是静止的,也永远不可能是崭新的,更不可能带来自由。

你一旦觉察到自我的所有活动——野心、追求在关系之中的满足等——从中就会生出一颗完全寂静的心。但不是刻意止念——你能明白两者的不同之处吗?大多数人都在企图控制他们的思想,希望能以此达到静心的效果。很多人经年累月地企图控制住他们的思想,总希望能拥有一颗完全宁静的心。他们总是无法认清,思想只不过是一种活动罢了。也许,你可以把思想的活动分成能观与所观、思想者与思想或是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但这些仍旧是思想的活动。思想是永远无法静止的,一旦停止下来,它就消失了,因此它无法承受那种静止的状态。

如果你已经深入于自我和这些真理之中,你会看见自己的心变得彻底寂静下来——不是费力达到的,不是强制实现的,也不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心必须安静下来,因为只有处在寂静之中,那个崭新而无法被认出的东西才会产生。如果我通过各种把戏、修炼体系或棒喝来强迫自己的心静止下来,那么我就是在控制念头,压抑念头。这种状态跟认清自我、思维及时间活动而达到的空寂是截然不同的。一旦觉察到自我所有的活动,心就会彻底寂静下来,从中产生一种焕然一新的东西。

冥想就是释放掉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动,但这涉及时间吗?释放——也许我不该用“释放”这个词,因为你们会感到害怕——自我的活动,需不需要通过经年累月的修行才能达到?还是,你在当下就能做到?有没有这个可能性?探索这些事都是冥想所要下的功夫。如果你告诉自己说“我将一点一滴地逐渐消解掉自我的活动”,这种想法便是你的局限之一,而你竟然还乐在其中。一旦引用了“逐渐”一词,立刻便涉及时间性和阶段性,在修行的某个阶段里,你会感觉自己乐在其中——包括各种满足感、你所珍惜不放的罪恶感以及能带给你坚实存在感的焦虑。于是你告诉自己说:“要想摆脱这些烦恼,必须慢慢来。”这正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制约的一部分。但是在心理上,止息所有的自我活动,真的需要时间吗?还是根本不需要时间,只需释放出一种新的能量,便可在当下将一切烦恼止息?

心能不能真的看到自己的假设?我能不能清楚地看见这个想法是虚妄的?或者,我只是在头脑里隐约知道它不太对劲儿,但依然抱持着相同的看法!如果我真的看见它是虚妄不实的,它就消解掉了,不是吗?其实解脱根本不需要通过时间来达成。只有在分析时,我们才会用到时间。当我们检视“我”的每一个破碎的线索时,一定会涉及时间这个东西。我一旦认清整个分析活动只是一些妄念罢了,分析就失效了,虽然人们一向认为分析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心看到了分析的虚妄性,于是分析思维就停止了。除非你的心是非常失衡而疯狂的,否则你不会靠近断崖边缘:如果你是神智清明而又健全的人,你自然会离开断崖。离开断崖是不需要时间的,那是一种立即的行动,因为你很清楚掉下去会发生什么。同样,如果你认清思维、分析、接受时间性等都是虚妄不实的活动,那么你立刻会止息这些“自我”的活动。

因此,宗教修持就是过着冥想的生活,其中是没有自我活动的。我们确实可能在世间生活里过这样的日子。换句话说,你真的可以活得警醒,随时随地都保持觉察,全神贯注地看着自我所有的活动。这种“看”之中是没有念头、没有结论的,因为心已经意识到了自我的活动以及它的虚妄性了,故而变得极为敏锐和宁静。从这份宁静之中,心会自发地采取行动,而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

你了解了吗?我们有没有真的在交流?因为当前在受苦、困惑、内疚、赏罚自己的是你,这是你的生活,而不是我的。这一切都是你生活的实况。如果你够认真的话,你一定会设法解除这些烦恼。你已经读过一些书,追随过一些老师,或是听过一些人讲道,但问题仍然存在。只要人心还在这些自我活动中打转,问题便仍旧存在;这些自我活动“一定”会制造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你一旦开始觉察,对自我的活动了了分明地觉知,心就会变得十分安详、清明、健全而神圣。处在这种空寂的状态之中,我们日常的活动就能得到转化。宗教修持是“自我”的熄灭,是从空寂之中产生行动。这便是一种意趣深远的神圣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点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彻-神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