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案例分享2022-11-28

家庭教育问题背影说明

        男孩,刚过完18周岁生日,今年高考,高考前状态不好,精神压力大,心态有点偏差,不合群,不爱在班级里学习,高考后去外地上大学了。

问题: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鼓励孩子、引导孩子?

梳理&解答

        “高考前状态不好,精神压力大”是一个比较常态的状态,这是受大环境影响下的正常状态。

        “心态有点偏差,不合群,不爱在班级里学习”,这是需要注意的信号。

         那么,心态为什么偏差?我们这里分析:

        首先,了解一下父母的性格、心态好不好?父母的思维认知或者遇到问题的反应上是不是偏差?

        如果父母的性格很好,父母心态没有偏差,那我们在教育孩子互动的时候,有没有教会孩子——怎么样保持好的心态、怎么样能够正确地去看待事情和处理事情。

       “不合群,不爱在班级里学习”是有关联性的,也许因为不合群,所以没有办法在班级里学习;或者是逃避、知难而退。所以,可能是在家里学习或是补习机构里学习的,猜测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首先,考虑父母自己的人际关系怎么样?是不是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即使现在父母也要去改。虽然,孩子不在身边,但是父母依然需要去改。父母的改变,不管离孩子多远,都能够影响到孩子。

        理论:量子纠缠——“以两颗向相反方向移动但速率相同的电子为例,即使一颗行至太阳边,一颗行至冥王星边,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下,它们仍保有关联性(correlation);亦即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时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摘自量子纠缠—百度百科)

       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即使父母和孩子隔几千里,由于某些信息的链接、信息的同步性,通过父母自己的改变,去影响孩子。

      “高考后去外地上大学了,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鼓励孩子、引导孩子?

       孩子是否有定期地与父母联系,或者是家长定期不定期地联系孩子。

       孩子能够定期地联系家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对还好一些。当孩子与家长说任何事情的时候,家长最主要做的事情是反应情感(真真正正地能够去把孩子的感受描述出来反馈给孩子),这意味着共情、理解、接纳,当一个人被理解、被接纳,他就会敞开,他就会感到被支持。

       不管孩子说什么,家长要做的是真正对孩子说的感兴趣、对孩子感兴趣。去真正地理解,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述出来。(如:是不是很孤独;有的时候没有被理解、被支持,那种感觉是真的挺不舒服的,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以这种方式沟通,可以与孩子同频,当孩子说某些事情时,家长说背后的感受,是不是渴望被理解;你希望别人主动地与你链接,不是说不排斥在这样的好朋友关系,但你自己不太想主动,是吗?去猜孩子内心的感受,不做任何评判、不给任何建议、不讲任何道理,只做两个事情:1.反应情感。2.试着猜出孩子内心的想法、需求、向往。然后,当孩子有正向的,比如做好的事情、有好的行为,有好的动机,我们要做正面关注。要非常精准地去说出具体地动机和品质,或者做某件事情过程的魅力,以这样的方式去肯定、鼓励、赞美。如:听起来,你做那件事情很关注、很投入。(关注和投入就是正面关注)你做这样事情的时候,真的看出勇敢。

        如果家长主动找孩子,在联系之前试着准备几个开放式的问题。(不能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如:最近几天都在忙什么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中的案例分享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