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雨衣》读后感

《空雨衣》是被称为“欧洲的德鲁克“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的代表作,书名源于作者在公园里看见的一尊青铜雕像:一件笔直挺立的雨衣,但里面没有人。书中给我们解释了在现代社会中公司和公司里的个人在追求发展的同时碰到的很多自相矛盾的悖论,比如:公司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根本目的,却很难基业长青;个人按社会的标准去拼命追求成功,到头来却反而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意义。

公司的问题比较复杂,但对于组织里的个人来说,如何避免在工作中丢失自我从而找到生活的意义,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一方面,为了追逐成功,我们每天加班累成狗,心情越来越焦虑;另一方面,为了寻找意义,我们又疯狂消费,买各种文化娱乐产品来填补空虚,但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这就是作者说的“空雨衣”悖论:人生高速运转但是没有意义。

作者为了解析清楚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甜甜圈原理“,即假定有两个同心圆,一大一小:中间圆圈是核心部分,代表必须做的事情,即规定动作或必修课;外圈代表可以去尝试的事情,是自选动作或选修课。

这个理论放在工作上,核心部分是所有可以清楚描述的职能,相对固定;而外圈部分是有较大弹性、需要发挥创造性的职能。如果核心太大、外圈太小,个人就没有发挥的余地,工作非常枯燥乏味;如果核心太小、外圈太大,工作要求就永无止境,个人会觉得压力山大。

这个理论放在生活上,核心部分就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责任,比如学习工作、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等;外圈部分是个人的自由空间,可以发挥人人潜能。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人核心大、外圈小,更安于现状,几乎没有发挥人性的空间;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则可以扩大外圈,实现人体自由,但内外不能兼顾。

作者认为,要做到两者平衡,需要把工作和生活相结合,在工作中共同寻找人生的意义。为此要有三个意识:延续感、连接感、方向感。

延续感是指,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甚至是一种理念,他们存在的意义都不仅仅是他们本身,更意味着对事物的传承和延续,即我们从过去的人那里接过火炬,传给未来的人。这个意识强调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即我们,虽然是一个过客,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困于当下,而是放眼未来,有一种责任感。

连接感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个人需要重新建立与他人、团队的连接,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归属。没有归属性,就不会对作出承诺和牺牲,虽然自由,但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

方向感是指,有对超越自己个人利益的伟大目标的追求。即不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给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个更大目标。

作者所提出的三个意识,都在强调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点:人要自我认识到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团体更加美好,工作要融入生活,人存在的意义不单是为自己,也要为他人。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他人的指责,如果对方是上级,则我们很容易陷入”空雨衣“情绪,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只有理解并认同作者所说的“三个意识”,才能认识到对方是把自己当成团体中的一员,为了实现团体的共同利益也指出问题所在,就不会感到他们是在无理取闹或是对自己有偏见。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为遇到解不开的难题而暂时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用作者的“三个意识”来改变个人的思维方式,则很容易化解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人生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隐藏在各类名著中。《空雨衣》就属于其中姣姣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其伟大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空雨衣》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