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毛钱的药卖到上千元

        大家怨恨医药行业价高,多从流通环节层层加码的角度找原因。如果了解原料成本、制药过程和销售政策,一定会让你大跌眼镜,咋舌不止。

        2002年我曾经评估过一家制药公司的项目贷款,总投资不到2亿元人民币,申请贷款1.3亿元;贷款享受国债贴息。项目产品跟绝大多数国内制药公司一样,仿制美国即将过保护期的药品。该药的市场售价非常高,当时一盒进口价格折合人民币800多元。

        原料、市场、效益,整个资本预算下来,我们感觉比印制钞票还划算。不算人工成本、财务费用,几毛钱的原料,零售价格300多元,这还不及进口价格的一半。出厂价定为138元/盒,竞争优势极为明显。

      贷款评估报告刚出来,我们几个委员不敢相信。把销售费用一调再调,还是感觉不可思议,太赚钱了。总行审查审批,也在毛利润率和盈利水平太高上纠结。我们一度将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提高到70%,仍然难以置信。

        后来贷款下来,该公司依托项目产品,赚得盆满钵满。企业飞速发展,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现在银行贷款很少,负债非常低。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财务存在谜团,局外人都想弄明白。销售费用过高是个问题,怎么支配、使用这部分钱才是大问题。

      上述制药公司的销售费用,60%以上数十亿完全归董事长一人调度,财务出纳只是处理处理账务而且,没人敢过问花销的用途、方式和过程。

        由于在当地的影响力较大,关乎税收、经营方面的规范问题,基本上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销售费用过高、模糊,带有普遍性。2018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达到了64.6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7.11%。具体看,销售费用的构成,主要是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达到54.24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为83.91%。医、药勾结,灰色交易,利益输送,往往就通过所谓的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完成。红包越厚,不良医生来得越多,新药越好卖。

        持续攀升的销售费用,已经成了医药行业的通病,引起高层关注。财政部联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77家药企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步长制药、复星医药等药企均在名单之内。

        这次检查对医药企业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伸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

        康美药业假账事件或为此次检查导火索,而深层原因则与两票制政策有关。此次检查是为剖析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利润构成,揭示药价形成机制,为综合治理药价虚高、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提供一手资料。

        销售费用是此次检查的重点。销售费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通过专家咨询费、研发费、宣传费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支付回扣的现象,大家心知肚明。出事的步长制药,2018年销售费用80.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74.86亿元,占比超90%,类比恒瑞制药和其他上市、非上市公司,概莫如斯。

        按理说,新药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专利上,价格高源于药品的知识产权。讲创新,讲研发,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的制药行业做得远远不够。

        国内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意味着与海外成熟的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我们在医药研发知识产权的道路上,需要改变得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几毛钱的药卖到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