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分不劝和2016

三年前,我着了魔似的想做个大型相亲社群,着力拉拢身边一群朋友入坑。甚至还特地建了个公众号。时过境迁每每被问起当时的设想,着实羞得不行。我还是想做月老红娘,但上次闲聊起来,友人点破:你大约是只能做个分手大师。我伸着脖子想辩解,竟语塞。


细想一下,我做情感顾问来的这些日子,原则竟然是劝分不劝和。情侣傲娇来寻安慰,我却总拎不清,一本正经跟人家说:凌迟还是斩首,你且选一个罢。大概,我—— FFF团实力储备团长担当。

我这人感情观很是奇怪。兴许不止感情,作为朋友或亲人都挺乖戾。任谁都要说是动若脱兔,唠闲嗑的时候抖不完机灵,想说话时却偏要屏住气等人家主动。一个人呆了72小时,从懒得回复的未读消息,到最后一个人吃着泡面抱着kindle发呆;从竖起【君子慎独】的flag装逼,到在床上翻滚360度打开手机连个群消息都没有。

个人,说到底还是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若是方向一致,那才能作伴。若他个儿高腿长走太快,即便我再有进取心也跟不上,那也只能say bye bye。有一路同行的可实现预期,才叫缘分。朋友是,恋人也是。交际行为的实现需要太多因素共同作用:性格,兴趣,价值观,时间,精力,收入,空间··· 像是熬一碗中药,少了哪一味怕都是不合适。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任何一方的妥协都不能长久。你以为会是且行且惜,也许就是渐行渐远。

每次听人家聊起理想型,条条点点列出来筛选,总让我想起那门只考了78分的[ 文献检索 ]。并不是说筛选不好,但短期的用户体验不是被色相迷昏了头就是被捆绑的福利晃花了眼,谁知道明天脱了皮站你眼前的是不是大尾巴狼。

之前和我很在意的一位女性聊起她的婚姻,我很是不平洋洋洒洒批判一通,她却要说没有婚姻是美满的,所有人都是如此。我愤愤结束对话,并不买账。当然没有100%的对方,瑕疵是可接受的,也是创造真实感的必然条件。但有些品质我只能说:理解但不接受。人啊,如果可以,千万还是少些凑合的念头。大尾巴狼真的不会为你的同理心买账。

对于在一段关系中愿意反思的人来说,轻易选择的成本太高。一个人可以过得不好,但至少不会自我怀疑。两个人如果过得不好却会让你歇斯底里。

在劝分不劝和这件事情上,2016年的我真的是一个观点鲜明且具有煽动性的愤青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劝分不劝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