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推介稿

大家好!我是高雅彤,来自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乐平市第十一小学五(6)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江西非遗文化推介人。

中国乐平,2019年被评为——中国古戏台之乡。这里保存着400多座古戏台,是名副其实的古戏台博物馆。古戏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古戏台文化得以广为传播,并发扬光大,以齐海林为会长的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得以成立并蓬勃发展。

身为中国古戏台之乡的乐平人为古戏台文化感到骄傲,也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而感到责任在肩。为此,老师组织我们开展了一次亲子研学活动——“沿着非遗游江西”系列活动之“古戏台文化代代传”。

活动现场,古戏台营造联合工会主席许培财给我们介绍了古戏台的发展历程,古戏台上各种图案的寓意,还有古戏台制作的整个流程。

古戏台文化经历了四大阶段:原始社会的萌生阶段;春秋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的发展阶段;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

据说第一个从森林到地面尝试搭建房子的人,是受到鸟类筑巢的影响与启发,从而使人类进入了有房屋居住的历史,后人尊称他为有巢氏。

柱、梁、枋、檩、板、椽上面刻有丰富图案。“蟠桃盛会”、“三英战吕布”,“昭君出塞”、“打金枝”、“魁星点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则寄予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在古戏台加工制作现场,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副会长叶海兵向大家介绍了八角亭、六角亭、四方亭和藻井、斗拱如何镶嵌以及斗拱制作的变化多端。

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接着现场工匠给大家展示各种简单的活计,如包工、锯工、打眼、弹线。同学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拿起工具也有模有样,有的同学虽然动作笨拙但也十分专注,有的同学一边实践一边琢磨着其中的原因。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对古戏台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同学们心田播下了一颗渴望成长的种子。我相信,古戏台文化在乐平大地一定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遗推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