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第十日见闻——游街示众

今天一早老詹开车我们送至火车站,代表我们的大草原生活正式结束了。路上我们经过了一片黄沙弥漫的区域,路边有一些村庄,有一些简易的小店,加油站,学校,还有一些朝我们挥手问好的小孩。

加油站

两小时后到了据说是中国人修建的火车站,也感受到了久违的社会主义气息。我们拿到了老詹给我们买的票,蓝色的卡片,不能说是似曾相识,只能说是一模一样,赛哥发现,上头的字体也还是宋体。加上等候室的消防栓上的汉字,更是令人宛如隔世。

社会主义气息

车站是中国人造的,火车是中国来的,连乘务员的服装造型也是中国进口的。

社会主义气息+1

就这样,我们几个人从欧洲跑到肯尼亚坐上中国火车,直通肯尼亚小上海 Mombasa.

一路打着瞌睡,四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Mombasa, 来车站接我们去酒店的是老詹的同事 Peter。由于酒店距离市区比较远,我们担心入住后不方便出来逛,经过商量,我们雇Peter驾驶着开盖面包车带我们感受下Mombasa的市井之气。

Peter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是一个木雕纪念品店,纪念品的价格并不便宜,付款的时候Peter在柜台不遗余力地帮忙,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一些联系的。

密恐冰箱贴

进行完一轮简单的消费后,我们要求Peter带我们去当地人平时会去的地方,比如市场。结果是我们一行人就一路敞着盖被带到了闹市,在拥挤的市集小巷中,我们的小面包车显得尤其巨大,行进转向都非常不便利,车顶还不合时宜地探出了几个外国脑袋,瞪大了眼睛四处张望。此情此景,与其说我们在领略他们市集的喧嚣,不如说他们在街上看面包车里展示的几个进口中国人。

视察群众

根据观察,这个集市具有国内三四线城市中心市场特质,两侧低矮的建筑搭配支出的简易遮雨棚,门前放着商品的木质架子被搬出门外吸引来往的顾客,商人的叫卖声与三轮带篷摩托车的滴滴声在此相印成趣。

闹市小巷

逛完了一圈小巷,Peter带我们六人来到了他一路推荐的香料市场,并且说会有向导带领我们。其实,我们有点迷惑,一是他没有询问过我们是否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二是逛市场为何还需要向导。

疑惑中,车便在熙熙嚷嚷的市场门口停了下来,驾驶座车窗边出现了一个带着白色帽子的精瘦老头,Peter称他为向导,并告诉我们可以跟着向导去他的摊子参观并且购买香料。车门被打开,我们便依次下了车,向导开路,人多怕走丢,我们也不敢落下,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市场大门。

一进门,原本门可罗雀的泱泱商户们一下子都来了精神,眼中闪烁着光芒,争先恐后向我们展示各自所在摊位的产品,如同鬣狗看到肛肠,秃鹫看到腐肉。行进间的向导老头频频发出带着怒气的眼神射线将他们驱离,宣誓着对我们一行人的主权。即使如此,在这段距离门口不到二十米的距离,我们听完了平时一年都听不到的如此多的招呼后,终于到达了向导的铺子,我们都轻轻得松了一口气。这下,轮到向导个人的展示时间了,只见他打开摊子上一个鼓鼓的白色布袋,并配合解说大意是这是极好的茶,便依次递到我们脸前,我们一行也都是礼貌的文化人,虽然不太懂,闻完也纷纷夸好。见我们没有消费的意思,他又如法炮制打开了装着咖啡的袋子,我们闻完又送了他一顿没有灵魂的夸赞。然后他开始介绍茶和咖啡的价格,并表示会给我们极大的优惠“肯尼亚价格“。

被包围了

我强烈得感觉这集在哪里见过,由于目前我们对肯尼亚价格没有概念,趁着队友们被围住,我跟着附近一位对我们虎视眈眈的小摊贩走开了,想打探一些情况,他鸡贼的小眼神告诉我,他和向导不是自己人。果不其然,给我展示完糖果辣椒后,他带我到附近向导看不到的位置,给我展示了他合伙人摊位上的茶和咖啡,介绍了他们的“肯尼亚价格“。虽然不至于非常诚恳,但是足够给小伙伴们一个参考了,感觉自己立功了,我开心地回去向小伙伴汇报调研成果,然后我们便离开了向导。在附近的某个摊位买了一些咖啡和茶后,我们一行人匆匆离开了这个市场。

后来Peter又带我们去一个海边要塞打了卡后便送我们去城郊的酒店,中途河流阻隔。由于桥梁的修建速度不容乐观,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至今为止还是得靠轮渡过河,效率不太不尽如人意,我们也在河边一顿等待后才上了轮渡。

轮渡

第十日毕


鸣谢

各位小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肯尼亚第十日见闻——游街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