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孩子回家了,你高兴地去嘘寒问暖,结果孩子只是简单的词语回答,孩子不想说话。转身他同学来电话了, 电话里他和同学又说又笑 ,原来人家不是不想说话,只是不想和你说话。

      著名魔术师于谦曾经在一档节目里说自己和孩子相处最怕的事,就是怕孩子和自己不说话 。孩子和家长缺乏有效沟通,是许多家长面临的头痛问题。

      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逆反心重,不愿和父母说话。那么有没有家长考虑过,只是自己的问题呢 ?从九岁到十八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主见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孩子的变化要求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也应该做出适时的调整,切记五要五不要。


      一要学会倾听,不要说教。

      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60年学会闭嘴。在沟通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这些话也适用于我们和孩子的交流,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和孩子相处要学会低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出发,孩子还不成熟,也很容易因为一句话触动情绪,和孩子说话,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和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很不开心,回家给你说,你没有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也没有安慰她,却是一番说教:不管怎样你要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先从自身找问题,自己哪里做错了,向对方道个歉。孩子回家兴冲冲地告诉你:“妈妈,我数学考了一百分”,你说:“那真是太好了,但我们一定不能骄傲,要再接再厉”,想一想孩子会是怎样的心情,他可能就一句嗯,转身就走了,你没有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兴奋,孩子后面的话你也就听不到了。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真是太多了,孩子和你说一件事,你总能说出一番道理来,慢慢地孩子觉得和你说话索然无味,他也就不想听你说话了。如果不深入地与孩子进行心灵的联结,父母根本无法听到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求与呼唤。

      倾听孩子的需求时,不要评论孩子所说的,孩子的倾诉很多都是孩子心理内心的想法,遇上不好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住,不要打断孩子,更不要进行说教。鼓励孩子把所有的感受都说出来,这样才愿意和你说实话,说真话,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


      二要学会启发,不要命令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是平等的,不要趾高气昂地对孩子说,我是你的爸妈,你就得听我的。尊重孩子的人格,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很多人认为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就应该听家长的话,跟孩子说话时居高临下,“都几点了,赶快写作业去”“看,你的房间现在乱成什么样了,把你的房间赶快整理干净”“不要看电视了,去把地板拖干净”这样的话估计大多数家长都说,其实大多时候孩子根本不愿意理睬你这样的命令。

      如果是启发式应该怎样说呢?关心的语气问孩子作业多不多,多长时间能做完;(商量的口气)你房间这么乱,妈妈和你一块打扫好不好?(示弱)妈妈今天太累了,你能帮妈妈拖地板吗?

      甚至还有一些家长总要赢了孩子,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我说要你穿衣服,你偏不穿,你看现在感冒了吧”“昨晚我说要你整理好书包,你看你不听我的,忘带课本了吧”,我想就是成人听了这样的话也会不舒服的。

      当孩子的感受总是被否认或者忽略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难过和愤怒,信号也就自动断开了,慢慢就不说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做》这本书中提到:没有一个孩子的思想是在一夜间成熟的,他们需要一个成长和提高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沟通技巧,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权威”来打败孩子。


      三要学会鼓励,不要指责。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指责,那他就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在行为上可能就会表现出叛逆。

      比如孩子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瓶子,你上去劈头盖脸一顿责骂:你干什么都这么粗心,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这玻璃瓶易碎让你小心着用,你看看给你买了多少个喝水瓶子,丟的丟,摔的摔,你真是太不省事了。本来孩子打碎了瓶子心里很内疚,结果你这么一顿指责,孩子对你的反感超过了内疚。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的许多做法值得家长学习,虽然小豆豆在一般人眼中是一个怪异的孩子,但小林校长从不会批评和指责他,面对调皮的小豆豆,校长经常对她说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不仅对小豆豆,对于巴学园中的其他孩子也是鼓励为主,面对身有残疾的高桥君,他经常对他说“你绝对能做到”,在小林校长的鼓励下,巴学园的孩子们身心健康,乐观向上。

      父母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是说你真是太棒了这样笼统的话,更要客观的描述具体的好的方面,让孩子获得自信,在行为上孩子会向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形成这样良性循环之后,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就会越来越顺畅 。


      四要平和不要暴力

      《正面管教》一书倡导和善而坚定,对待孩子在态度上要和善,在立场上要坚定,原则性的问题坚决不能妥协,但在方式方法上一定要灵活,家长不要通过暴力的言语或行为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暴力可能会使孩子迫于压力在行为上顺从你,但在内心会积压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孩子要么叛逆,要么抑郁。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女子由于父亲总是暴力相向而轻生跳河,幸亏旁人发现并把她救上了岸,并通知了她的父母,父亲闻讯赶来,二话不说,就扬起了巴掌要打她,这样的父亲女儿怎会有生活下去的信心。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不只有扬起的巴掌,才叫暴力。对于孩子嘲讽,威胁,否定,漠视的行为,都是暴力沟通。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你说:怎么那么笨,每次都考那么一点点分数;孩子回家高兴地给你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你一边玩手机一边嗯啊;孩子吃饭磨蹭 ,你说不好好吃饭你就别出去玩。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要拿放大镜去看孩子的缺点,而是抓大放小,让优点发挥到极致。每个孩子都有特长,看是否有发现的眼睛。欣赏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孩子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才有信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五要民主不要专制

      受传统影响,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与“顺从”,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

      家庭民主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家庭事务也可让孩子多参加,让孩子多思考,多锻炼,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我家女儿前几天说要剪短发,我说你喜欢就剪,后来我妈看到了孩子剪的头发说像个假小子不好看,问我为什么要给孩子剪这个头发,我给我妈说:不是我要给她剪这个发型,是她自己要剪这个发型,我尊重她的选择。

      孩子有选择怎样做的权利,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捆绑,也许孩子会跌倒会失败,这也是成长的锻炼。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说,你们的孩子,其实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学会倾听,才能与孩子建立深层链接。家长不是权威,不要试图以控制与惩罚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