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为未来而教 ——读季苹的《教什么知识:对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的认识》心得

《教什么知识:对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的认识》共分13个章节,分为教什么知识问题的还原、聚焦、梳理,四个层面和四个水平知识的意义, 四个维度知识的论述、及知识教学中相应问题的研究四个部分内容。既有知识论、现象学、人文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概述又有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有助于于一线教师的阅读消化。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教师天天在教知识,学生天天在学知识。每天辛辛苦苦却收获不大。我们教的是什么知识?对于所教的知识,我自己理解到了什么水平并交到了什么水平。

一、熟知并非真知---问题与反思

期望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可是为什么不少学生只要有一点讲不到就不行,到底什么知识能够形成学生的能力。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进行知识教学时,通常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学生和自身发展。

面对教学内容时:我们要考虑:如何理解“用教材教”、恰当把握教材的教学进度等问题。知识点的价值判断是通常教师们所说的教材使用甚至取舍,是教师进行知识点教学的基本功。知识点价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着知识点的厚度,知识点的使用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价值的厚度,共同决定着知识点教学的长度。

面对自身时的问题,我们会思考什么知识才能转化学生能力?什么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有意识的追问:知识教的是不是到位,什么是完整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还要面对自己。只有常常面对自己的教师,也就是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自觉的、优秀的教师。

所谓教到位了,就是学生会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钉子之所以可以钉,是因为钉子独特的结构。同理,学生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发挥作用,即能否应用知识根本取决于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有结构的知识,即完整的知识。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缺失,其结构不完整,其作用也就自然发挥不出来。结构是由各种经纬有机交错支撑而成的。因此这个问题就转换成了知识点的经纬是什么?

二、四个层面的知识增进着学生的理解力

教材中的知识可以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就是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例如“南京大屠杀”“电子的发现”等;概念性知识是关于概念和原理的知识,如函数定义,质量守恒定律等;方法性知识是关于程序和方法的知识,如解题步骤、比较的方法等;价值性的知识就是关于功能和意义的知识,如工业革命的意义,电子发现的意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的人掌握的大量的知识也就知识面很广,但其实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却不强,这是为什么?他们的知识都是什么类型的知识?书中所说这些知识是现象性知识或事实性。事实的背后是概念或原理,当现象或信息被注入概念和原理的时候,就成了有说服力的事实,它可以增进人的理解力,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否则,事实仅仅是信息。

前几天带孩子到高中报到,孩子在一组关于近几年该校学生考入全国“双一流”大学的展板前驻足观看,上面有年份 、学生名单、录取院校,“哇,这么厉害,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大宝不由的赞叹。展板上的信息展示了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学长们也会成为这些学生们心目中的榜样。

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怎样引导大宝思考,才能较持久的保持学习动力,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恰好近几天正在读季萍的《教什么知识》中的4个水平的知识:现象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我就问女儿:“你知道考上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吗?”

她回答:“知道,要想考上“985”大学,高考分数要达到630分以上。现在高考语、数、英各150分,综合科300分,总分750分。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漂亮的大学,“985”大学全国共有34所,通过手机搜索到了排名前10名的大学是: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接着问:“你知道展示牌上他们为什么能够考上双一流大学吗?”

她说“持之以恒,珍惜时间,专注于学习。我要改变初中时考前了才加倍努力,平时不怎么专心的坏习惯。高一一年就决定了高中三年的65%。”

回到家孩子制定出了假期和高中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什么信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呢?孩子们可能对这样的问题更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号能够使孩子去主动探究展板信息背后的标准和原因。去弄清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长们高中三年的做法和习惯。只有去思考探究了这些知识,步入高中孩子们才从真正意义上关注了双一流大学,才能真正理解高中三年的重要性(包括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长)才能真正读懂展示牌上学长们精神,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时候展板上的信息才是活的,才更有价值。

当现象或信息被注入概念或原理的时候现象或信息就被激活了,就成了有说服力的事实。那么“考上双一流大学”以及这两个问题背后的知识分别是什么知识?我认为前者属于现象性或者称信息性知识,后两者分别属于概念性知识(考上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方法性知识(学长们做法)及其背后的价值性知识(学长们好的习惯和品质)

“活的知识”使人联想起细胞,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对细胞结构完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细胞生命特征的丧失和细胞的死亡。只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才能保证细胞具有生命的各种基本特征,从而各种生命活动。

同样,活的知识是由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构成,是有生命的知识的基本结构单位。四个层面的知识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概念和方法等基础,事实性知识就变成了现象;没有思维为基础的概念是假概念;方法论是有价值观规范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如果是活的,都应该有这四个层面的知识构成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说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同细胞功能发挥要以细胞的各种物质为基础一样,人的能力的发挥也需要相应的四个层面的知识。

三、知识的四个水平为教与学的诊断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学生学的好不好?是不是有潜力,这是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经历,中考一模都结束了,化学成绩总是不好。书上的知识点,他们都略知一二,但就是不会答题,考试得分不高,这是为什么?

运用刚学的知识的4个水平可以知道,他们的头脑中有大量的化学事实性知识,但由于没有对概念性知识理解或较准确把握,头脑中的事实始终处于一种零散的、孤立的、现象的状态,没有来龙去脉,不能聚焦,不能形成知识框架。遇到考题,不知道该从记住的死知识中提取哪些要点来组织答案。从逻辑上说,这类学生的知识主要处于现象的水平,而现象是本质的范例,因此没有概念的基础。确切的说,这类学生头脑中所谓的知识,其实是现象与符号的堆积的现象性知识。

清楚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之后,我们在教学每个知识点的时候,要力争让学生弄清每个知识点,内涵(本质特有的属性、要素)、外延(适用范围),及使用时的条件、注意事项;相似、相近基础知识间的辨析;每个知识点的关联(体系、结构)知识点多元表征(不同情境素材型的变形);知识点规范表达。建构起知识的框架,形成历史学科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这四个层面去把握知识,“理解”知识,只有理解的知识才可能形成“结构”,只有形成结构的知识才可能形成“能力”,只有具有能力学生才可能在新的情境中去应用知识。

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教什么知识》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的书,可以引起我们对教学的诸多思考。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助推孩子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 为未来而教 ——读季苹的《教什么知识:对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的认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