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子夏之慧不在孔子之下。
孔子知子夏,子夏亦知孔子。
孔子看子夏脑后长有反骨,子夏看孔子假仁假义。
作为孔子的弟子说老师假仁假义,当然是大不敬,只是这假仁假义不是子夏说得,他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境况下把孔子的假仁假义做实了。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听闻老子的高名,想去拜访,但又担心吃了闭门羹,就派子贡先去拜访,再做决定。
孔子虽不是嫡出,但也是爵后,且十五就有志,也是有些名气。
老子对子贡说,你那个叫丘的老师我知道,但是他要跟我三年我才能教他学问。
孔子后来也去了,就与老子讨论、请教礼,被老子痛骂,说孔子以周礼执今,是假仁假义,且周之前还有商,商前还有夏,又当如何?
孔子回去之后,三天不语,最后以龙比老子,不知道该怎么与老子相处,自然也就没有再继续从老子,老子自然也就没有再教孔子学问。
不过,孔子虽然年轻,但对于自己所求的周礼,仁之心,是矢志不移的,只是见老子时还年轻,几句话就被老子给打发走了。
老子应该是因为孔子出身贵族,对名誉和面子过于在意,虽然从小过得不容易,但还是有娇气。
老子骂了孔子假仁假义。

老子骂孔子,在当时应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
但孔子对于求仁遵礼是想明白的。
他想明白了人性,想明白了从世俗的角度,人来此世间一遭,想怎么活一回。
所以依然,依然坚守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开门办学,且定位就是为政之才。
其实就是孔子没说,子夏代说的“学而优则仕”,且仕里面想要的都有。
且孔子面试学生的门槛是有的,不是仅仅有钱就行的,除非你有很多钱。
孔子的学生很多都是皇亲国戚,或是当世,或是前朝。

老子骂孔子,子夏虽没有跟在身边,但子夏聪慧,此次问孔子从美到礼到仁与跟着也差不多。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这是子夏请教孔子的。
子夏是懂得,只是需要让老师说出来。
孔子说,“绘事后素。”
为什么那么美?
孔子说,先做了白色的粉底,然后巧笑倩了,眉目盼。
子夏等得就是孔子这样说。
什么意思?
这姑娘之美,从粉底到巧笑到眉目都是假的,都是不是姑娘的素面,都是补的画的!

不止于此,子夏或是无心,或是有意,要笑一下孔子,于是子夏又说,“礼后乎?”
什么意思?
姑娘的美是从粉底来得,那礼是不是应该由仁来得?
孔子一听,大腿一拍,“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孺子可教也!
子夏名商。
子夏呀,你启发我了,我可以与你谈《诗经》了!
孔子的意思是,子夏你说得对呀,礼与仁的关系,恰如粉底与巧笑、眉目的关系,就是里与表的关系!

估计当时子夏心里就乐了!
乐什么?
他和老子一样,看到了孔子的假仁假义!
因为粉底之于姑娘之美是假得!
子夏想老子骂的对呀!
子夏把老师带沟里面去了。如果子夏不是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问孔子,而是以一个素面姑娘,有巧笑与眉目,然后有天成之美,有美的气质之神,孔子再接就没有问题了。
但孔子求仁,遵礼,礼后面还有仪。
孔子由礼而出的仪延绵千年而不朽。

孔子着实踩了一次子夏的坑。
不过孔子是发自真心的要求仁进而讲礼在用仪去表现出来,
老子也仁,但不要仁外之礼,更不要礼之仪。
老子认为,仁就好了,但有了礼与仪,就会用礼与仪去包装仁,尤其是去包装假仁。
由假仁而出的就是假义。
但从抓住人心而说,孔子还是胜出老子一筹。
老子孔子以后的历史就是这么写的。
由用孔子之仁之礼之仪去写得。
只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有后人评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