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别让“套路”毁了学生

昨天,看完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新建议》后,有一个观点让我特别有感触。

张老师在文中提到别让“套路”毁掉语文,然后举了个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引用了王荣生教授的评述:“大概是教参上抄的吧?或者考试题目做习惯了?毫无生命的气息,毫无感觉的灵动,陈词滥调,而且莫名其妙……”所有的一切只因学生的回答过于“套路化”,所有的答案都是标准答案,没有一点瑕疵。这种情况我也曾遇到过,只不过当时是因为开课老师叫学生提前预习,结果孩子预习过度造成回答时直接读教参上抄过来的答案。听课老师一听,顿时有一种如同嚼蜡的感觉。

说到“套路”,真的觉得很无奈。某一年,期末批改试卷时被安排改作文,作文是半命题作文,结果改到某班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全班几乎同一个素材,连题目补充完整后也几乎是清一色。后来得知,这个班的老师是在复习作文的时候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套路,使得孩子一看到作文题目马上就把之前写过的作文套用上,结果就出现了刚刚提到的那个现象。

无独有偶,还是期末改卷,依然是改作文。翻开第一份卷子,字迹工整,内容具体,遣词造句方面也处理得非常得当,认真阅读着,发现不对劲,有偏题迹象,读到最后,果然离题了,降档扣分,真替孩子感到惋惜。继续翻阅第二份,开头排比句式,生动自然,读着读着,怎么回事?还是离题……我觉得有些蹊跷,明明看过去是优生的卷子,怎么作文都离题了。于是马上问了这个年段的老师,是否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写过关于“体现人间真情”的文章。得到肯定的时候,我马上找来书本看要求。教材中作文的要求是选择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可是卷面上的习作题目是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是如何帮助他人的,这两个完全不一样嘛,可是我们的孩子就这样大面积的离题,大面积的失分。

后来,我也是从孩子嘴里了解到,孩子们在复习作文的时候老师提供了各种套路。所以孩子一看到“人间处处充满爱”就已经锁定了记忆中的某一篇文章,作文要求都没有看完就别提有多认真地将自己写过的文章一字不落地转移到卷面上。这可怕的“套路”让本该得高分的学生为此失去了宝贵的分数。真的太可惜了。

其实,在教学的日子中,我们还会看到许多跟“套路”有关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考评制度的制约,试卷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怎么出题,怎么教书;怎么改卷,怎么作答。于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就变得模式化了。

语文,本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但各种套路玩得深了,还怎么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2】别让“套路”毁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