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

时间不可管理,可管理的只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专注,注意力不被互联网等媒介收割),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并在最后期限漂亮的完成。

技不压身:当时学的时候可能觉得无用,但后来可能为你带来巨大价值;相反,从来没学过的技能,因为不用,所以也不会知道它的价值,就一直以为它是无用的。

速成绝无可能,付出才有收获:不劳而获,或少劳而获是天性,所以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速成”广告。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成长如怀胎10月一样需要时间,要承认自己能力有限,要成长,就需要时间,一蹴而就是妄念。

生活的本质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偏不给你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给我什么,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换到想要的东西(井底的驴把石头踩在脚下,就爬出了井)

在想“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想想“我有什么”,马上帮助你脚踏实地。

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持续探索:人天性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刨根问底,钻牛角尖,无法忍受未知)。面对当下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记录下来,再继续前行,一边前行一边积累,当有了答案那一刻,你已经重生。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最优策略是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顾影自怜),而要在任何情况下找到乐趣,快乐是一种本事;优秀的人大都不抱怨、爱生活、更专注、时刻进步、良性循环。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的时间。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现在就开始。时间在人的主观感受来看是越过越快的。“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唯一的策略是“现在就开始”,否则更待何时?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直面困难不回避,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精细拆分任务:用项目化管理的思路,把一项任务切分为多个子任务,直到每个子任务都简单、切实、可行(番茄钟)。

精确感知时间:向柳比歇夫学习,用“事件-时间”模式写日志(不记录心情,只写什么时间做了什么);用Mr time 记录APP应用时间;用身体精微感受时间的脚步,与时间同频。

记录时间开消:事件-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用了多少时间;

记录时间预算:罗列任务,估算需要时间;若时间不够用,则重新筛选任务,给任务标记权重,如3、2、1对应重要、一般、不重要,或直接对重要的做标记;分清“重要"与"显得重要","不重要"与“显得不重要”。

制订计划:从一星期的计划开始练习,逐渐再到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

有些事情没必要做计划,例如每天都要做的事,坚持去做就行了(如锻炼、看书)。马上行动最有效。但有些行动必须拖延,如大额消费活动等。

失败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汲取教训,及时调整,卷土重来。人的一生都是在试错。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是放弃。

在做事之前,在脑子里把事情预演一遍或多遍(复杂的事件用纸笔做辅助);事件越重要,预演就越关键。脑子里演练无数次,就可以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

为每个任务、子任务设置验收机制(闭环)

新习得一项技能,就能跃升到一个新的世界,就像重生了一次。获取知识的一瞬间,一切都已经改变。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知识,通过基因遗传获得,但需要上万年;另一种是知识还来不及写入基因的,只能通过文字传承;阅读可以获取他人的体验和试错结果,进而跨越时间和空间。如小孩看到蛇就会哭,因为基因已经有了“蛇是危险的”这个信息,但小孩看到枪不会哭,因为枪只存在了几百年,“枪是危险的”这个信息还来不及写入基因。

大脑中的储存的信息足够多时才能融会贯通。

自学能力:阅读理解、信息检索、写作、实践。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后,真正的学习才算开始。

学习进展与时间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平台期-突飞猛进-再平台期-再突飞猛进,不断循环,最后从量变到质变),或是曲线(像跳华尔兹,进二步退一步)。了解规律,即便频繁的失望甚至绝望,也要坚持。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说这个建议更有效,是因为它相比前者更为主动,更为长远。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要靠努力争取才能获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句话却是非常扯淡的—对很多人来说,那看法究竟是不是他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大多数人根本不思考,而少数肯思考的人的大部分又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所以,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而已。很多时候,所谓的“主流”观点并非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而是因为它恰好适合(或者迎合)那些不善思考、不愿思考的人的感觉。他们误以为很多想法是自己的,殊不知他们是隶属于那些想法的。

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第二,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第三,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有些资源很难靠白手起家获得,例如金钱、地位、名誉。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轻易从零开始积累,例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与学识,是一定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一个人的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他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就能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50.在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地方。记录之后还要养成习惯,定期拿出这些记录回顾一下。这个习惯往往会使我们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它会让我们知道,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已经进步了—因为以前记录过的很多错误我们都不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我们在不停地提醒自己!

  面临的所有尴尬,肯定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认为这世界就对自己一个人不公平,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其他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不要被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提升自己是关键)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拥有有效的人脉。而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会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这也体现了常言说的“事多故人离”。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状况使他们只能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发展到最后,极有可能导致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

  优秀的朋友不是他们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都很优秀才会非常要好,进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自己优秀才会有高质量的人脉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当我们把时间花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那个人和那件事都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大脑中的灰质所储存的各种信息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很难超过12%)是有序存储的,这些部分被人们称作“有意识”的。而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碎片是无序储存的,甚至是很难通过意识直接调出的,这些部分往往被人们称作“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梦境就是潜意识存在的最基本的证据。

每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接收并在大脑的灰质细胞中储存大量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中很大的一部分以潜意识的形态存在,我们甚至无法用意识将其调出,但它们就好像鸡尾酒会中无序而又嘈杂的“噪音”一样,有时“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我们“神奇地”捕捉到那些与“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相关的某些信息—这很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乍现”。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瞬间。

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把精华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它自会给你的耐心相应的回报。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它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最初的时候,可以参考“番茄工作法”。例如,你需要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就可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每一块用20分钟去完成,再把20分钟当作专注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当然,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分割时间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没什么必要了。因为,他应当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专注在他应该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上了。

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往往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的计划之所以无法坚持,是因为他们的计划实际上是“超人计划”—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经常看到学生的计划表上写着“每天背200个单词”、“每天写5篇英语作文”之类的内容。这种强度和节奏,对刚起步的人来讲,只不过是“貌似可行”而已。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体育老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讲解过长跑的技巧:到最后100米才开始冲刺。但是,这样的道理好像就算说清楚了也没用—仍然有无数人反过来做事—最初的100米冲刺,然后就索性不跑了。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不要放弃社交时间。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可以选择给某人打个电话;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运用自己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如果我们主动去帮助别人,那么接受我们帮助的人往往会加倍感激我们。主动帮助的基本方式就是共享(信息、知识、好东西)。

在决定是否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我们帮助。同理,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如此判断。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拿出一张纸,把值得自己帮助的人的特征都写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满足这些特征。如果并不满足,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改进。另外,不要觉得优秀的人不需要帮助,其实我们总能发现,优秀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帮助。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在潜意识里都清楚,帮助优秀的人给自己带来的回报,很可能会比帮助一般的人更高。相信我,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个方面。

愿我能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敢于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也愿我有智慧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事实上,我更倾向于认为“接受不能改变的”比“改变可以改变的”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只有做到接受不能改变的(例如,已经发生的就不可逆转),才能接受积累的本质—天长日久。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积累”与“复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相信复利的力量。不要以为“一年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的收获就是365点,这是莎士比亚的算法—他认为应该用简单加法。而实际上,如若真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收获最终很可能是P (1+i)365,其值取决于每天进步的量(i)和起步时的实力(P)。

常言道“习惯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好习惯,养成得越早,一生的收益就越大。同理,坏习惯也是收复利的“高利贷”。

无论做什么事,要是怕麻烦就废了。因为麻烦就是麻烦,它不会因为谁怕它就饶了谁,也不会因为谁不怕它就躲开谁。麻烦无所畏惧,麻烦化身无数,麻烦无处不在。想要做成事,必须不断解决麻烦。

坏习惯会在它的宿主身上“永垂不朽”。就好像一个人得了慢性病—仅仅是暂时看起来没什么事。“并不马上致命”是慢性病的最可怕之处—到本症和综合症一并爆发的时候就没救了。坏习惯的机理跟慢性病一模一样。当最终的恶果来临时,“怕麻烦”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它连本带利要多高有多高,我们根本还不起。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哪怕是在生活中,耐心也很重要。例如,获得真爱是需要耐心的,因为真爱的定义就是你心甘情愿地在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不计回报。

人生就好像是马拉松长跑,最后的胜者是那个最能坚持的人。

人们倾向于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俞敏洪作序】

当初我自以为自己考上江苏师范学校就不错了,结果却考上了北大。又比如,当初我只是为了出国去考托福,结果美国人一下子就看出我是准备出去混日子的,虽然肯录取我却不肯给我一分钱奖学金。没钱去留学,只好留在国内教别人考托福,竟然靠着这个出了名,创了业。动机是一回事,预期是一回事,而结果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

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拥有矫健的翅膀,所以能够飞到金字塔的顶端,而蜗牛只能从底下一点一点爬上去。雄鹰飞到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也许需要坚持一辈子才能爬到顶端,也许爬到一半滚下来不得不从头爬起。但只要蜗牛爬到顶端,他所到达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地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做人要勤奋,做人要执着,但做事不一定要图快。马跑起来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却是马的两倍。没有人见过在沙漠里狂奔的骆驼—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么我们未来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