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篇】一节课背后的故事(1)

3月10日,答应朋友要准备一节多文本阅读课课例。说实话,我也真是不懂,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多文本,就在2020年12月,代表学校参加了初中组多文本教学大赛,通过设计一节课,查阅相关资料,多少了解一些,但是,我需要学习的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太多,不敢妄自菲薄。

从接下任务到今天,几乎都在想这个事情,我必须要重视,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份莫大的信任和鼓励,来不得半点马虎,这还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我只能前行。

寻到七、八年级教材,多文本读本,浏览,通读,找到有感觉到课,再细细读,有两个单元课是我比较有感觉的。继续读导读页,课文,课后习题,找准单元要提升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对照课标的学段要求,确定自己的大概的教学目标。

这两天重读王君老师的《更美语文课》,也看了一些群文阅读视频课例,才发觉做整合挺有难度,但很有价值意义。我还挺喜欢这样的研究学习呢?重读此书,了解群文阅读,知道了群文就是在同一个议题统领下的内容整合,可以是标点之群,句子之群,词语之群,段落之群,文本之群,可以是课本内文章之群,也可以是课本和课本在文章之群,还可以是课本外文章之群,总而言之,可以有一个共同点。把他们整合在一起。想起了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还有她的"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真的是一篇文章,词语,句子。乃至标点符都是特殊的文本符号。都值得细细研究。这是一种意识,一种研究的意识。

读书,还是得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解决我的困惑。只有读书,才能提升我的能力。此次的教学设计是我最好的实践,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是也是值得的。

我上次的那节苏东坡的课是以人文主题为主,这次我想准备个实用性的课。通过比较我发现,语用型课是比较多的,而且对学生来说则更加实用,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机会。所以,我想准备一节语用型课,比如讲排比的,或者讲对比的。据我观察这既是学生的失分点,也是难点。如果经常告诉用这种整合的素养和整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那这个学生讲师比较幸运的人。

昨天还听课两节课,网络视频、不仅听课了。我还很认真地做了笔记。关注课堂设计的任务,学生活动引领。学生一个板块,一个台阶向上走,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才能有所胃作为。这节课后,基本给出了阅读设计,向语用型问测验。

明天继续看课,计划两节,复述立即要记住。看书,两个课例,一直研读,做读书笔记,构思自己的课,想办法,本周要有思路。给自己一点压力,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走一步,再走一步。虽然难,检查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60篇】一节课背后的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