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智商再高、也怕智障---委罪与抉择
八角笑了笑,道:“如果要研讨财政这个核心问题,那先不要管税赋该征多少,先得看看国家资源主要分配到哪里去了。跟历代王朝相比,明朝初年的太祖朱元璋虽然做了不少社会和体制变革,但其宗室制度是彻底失败的。”
“俗话说:一个东西无论多好,要它失败也很容易,因为只要让它泛滥就行了。朱氏子弟分封在各地,代代藩王、亲王、郡王的传衍下去,看似拱卫了朱氏的江山,但其实过犹不及。”
小武点了点头,道:“我听说朱元璋给亲族子孙规定得很完美、也限制得很死。好处是朝廷永远会给子孙们按人按时发放国家津贴,坏处是子孙不准从事任何职业,也不能离王府太远,否则都会被当成意图谋反。”
八角点头笑道:“正是。所以这些亲王后裔们别的什么都不能干,也就只能多娶妾、多生子女、多获得国家津贴。276年传下来,明朝便有数百万无用之人要养。其实,历朝历代都有降等袭爵制,每代继承者的地位可不断下降,同时津贴也减少,并且可以从事一般职业、逐渐化为平民。但不知为何,明朝在这方面过于死板了。”
“崇祯若有勇气直面这个体制谬误,坚决将一百万堂兄弟降为平民,以后国家再不用发给津贴,那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财政问题了。在此一方面还不妨学学越南阮朝,定皇室之姓为‘阮福’,而将其它支系改姓为‘尊室’,进而区别对待。因为有些越南国王生育了一百多个亲生子女,人数实在太多,非如此不足以大幅度减小国家财政负担。”
小武猛地点了点头,道:“当然这是很大的体制改革了!不过崇祯帝一直都以尊崇列祖列宗为精神寄托,肯定没有勇气改动朱元璋所定的祖制!其实,他要是敢这么做的话,敌人也会怕的。其实,让朱氏子孙自食其力并无不妥,当年东汉末年的皇叔刘备、一开始不也是以织席贩履为生么?”
八角捋须点头微笑道:“不错。崇祯的问题,就是勤而不勇、谋而不断。任他天天谋划,也只是白费力气。须知,唯勇者方能救国,面对陈规陋习而不敢挥刀者,无论如何勤劳也只是隔靴搔痒。”
小武点头叹道:“说的是啊!不过对宗室下刀,就是对自己要狠!能做这种事的都是铁腕人物,崇祯直则直矣,勇气却是远远不够的。”
八角捻须微笑道:“所以明朝宗室泛滥,却一不能参加平叛、二不能赞助军费,这种弊病极易为人所趁。比如说就藩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因为曾是太子的热门人选,天启帝登基后就大肆赏赐于他、以酬谢其‘高风亮节’,故仅庄田就有一万九千亩。结果李自成打破洛阳后,从福王府获取金银数千万及粮米数万石,农民军此后几年军费都有了。因为尝到了甜头,日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再度复制了‘洛阳经验’。”
“另一个例子是世居南阳的唐王后裔朱聿键。当后金军越过长城、威胁北京时他曾上疏勤王,但不被允许。后来他自筹军队千人北上,未遇上后金军,就被崇祯勒令返回南阳,路上与农民军交战、互有伤亡。仅仅因为两名太监被农民军所杀(破坏了朝廷对唐王府的监视制度),需要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结果朱聿键被废为庶人、押往凤阳、终身监禁。直到崇祯身死、明朝灭后,朱聿键方才被释放。”
小武哑然半晌,方才道:“有的藩王离开驻地,也许只是想为国效力、或者是逃难,却被当成意图谋反。这是何等死板的制度!而且看来崇祯朝并不真的缺钱呀,这些藩王府就是一个个的钱库!真要想消灭敌人的话,军费并不是主要问题。”
八角呵呵一笑道:“要是想了解得更详细一点的话,大致上德王、鲁王家产被清兵掳掠;福王、唐王、岷王、秦王、韩王、晋王、赵王、代王的家产归了李自成;襄王、贵阳王、唐王、楚王、蜀王的家产归了张献忠。可见宗室的存在只是造福了农民军和后金军,其实对国家毫无益处、只有坏处。”
小武点了点头,道:“我还记得,在崇祯朝的末期、皇帝号召群臣为了剿匪而捐款,对吧?可是大家肯捐的寥寥无几,这又是为什么呢?最后李自成攻克了北京,还不是将他们的家产都给没收了?足足有好几千万银两呢!打几年仗的军费都够了!以大臣们的高智商,难道不懂‘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吗?”
八角摇了摇头,笑道:“他们当然是懂一些道理的,无奈的是群臣对皇帝已经完全地不信任了。就如同你在单位里,若完全不相信领导能够将企业带向美好未来,那你继续呆在企业里也只会混日子。领导所有的倡议,你都不会遵照执行的。”
小武奇道:“崇祯皇帝虽然是个‘直男’,但若说是让全体大臣都丧失了信心,何至于到了这种地步?”
八角微笑道:“你在单位里,会喜欢一个专门委罪下属的领导吗?会甘愿为他卖命吗?如你不愿意,那可以看看这张表格。”
说罢,八角大袖一挥,于是又是一张白纸从袖筒之中飞出,从空中飘飘摇摇地缓缓落了下来。小武连忙上前一步,双手举起、接住一细看,却是一张‘崇祯委罪下属系列’之表格”。
图表13崇祯委罪下属系列
【第三列之高官名字,红色代表被杀、紫色代表自杀、黑色代表下狱】
小武一看便是半晌,耳中听见八角缓缓说道:“崇祯对下属总有不符合常理的期望,因而下属也总是不能完成任务。因为登位不久就灭了魏忠贤一党,崇祯帝被一些大臣称誉为汉文帝再世(文景之治再现),但他很不满意。崇祯帝觉得汉文帝只会休养生息而‘无所建树’,显然把自己给比低了。”
“所以崇祯帝不久便召见了辽东督师袁崇焕,让他拍胸脯来担保‘五年平辽’!但辽东后金(满清)的威胁已经持续了三代人,显然不是容易解决的事情。在没有整体方略的情况下,光凭赐给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便期望袁能够迅速解决掉后金、以彰显自己英明盖世---这其实是愚蠢盖世的行为。”
小武讶道:“崇祯真的相信,五年时间就能灭掉满清?”
八角点头含笑道:“崇祯帝对自己的评价是很高的,至少要远比前两任皇帝---万历和天启要强。所以他觉得前两任没解决好的问题,在自己的任上一定能够解决,并且不需要太长时间。然而以前的蓟辽督师大体上也只能勉强完成防御任务,根本无力反攻后金。在一不了解辽东局势、二不了解后金实力、三没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怎能认为后金可以轻松解决?而且主观臆断袁崇焕可以攻、后金方面只能守,这是完全判断反了辽东的全局形势。”
“这种压力只会让大臣急功近利。袁崇焕回到辽东便布署大举进攻后金,然而皮岛大帅毛文龙表示无法支持此举、自己的部队也不能离开皮岛太远,战术上只能打‘防守反击’、不能打‘全面进攻’。结果袁崇焕杀死了坚决不肯奉命的毛文龙,以统一军队思想。但最终皇帝也远远没给到5年时间。仅仅崇祯二年底,因后金绕道蒙古进攻北京,袁崇焕只得放弃进攻、转而援救京师,不久下狱、旋被剐杀。”
小武张大了口,道:“袁崇焕下狱是崇祯二年?皇帝这也太没有耐心了吧?”
八角捻须微笑道:“根据这张‘委罪下属’表格,崇祯帝曾经委以重任、后来判处死刑的高级官员,其中光是总督就有7位:刘策、袁崇焕、杨一鹏、熊文灿、郑崇俭、范志完、赵光抃。而且多位大员是在领兵勤王、救援北京之后被下狱的。”
“另外,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等3位总督更有名也更聪明,无需崇祯下手,他们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或自杀、或服毒、或死于乱军之中。不然的话,崇祯帝重用过而又亲自其判处死刑的总督三边大员、会超过两位数!”
小武嘴巴张的更大,半晌才道:“崇祯帝是跟自己亲手提拔的重臣们有仇么?”
八角微微一笑道:“要做成一件事,好比将‘生米煮成熟饭’,看似并不困难,然而对某些毫无耐心的人来说并非如此。以崇祯为例,他不会看电饭煲上写着要煮多久(因为主观认为自己比电饭煲高明),也不在意谁负责煮饭(委任哪个官员),反正开煮后等不到足够时间,他一定会要求打开盖子来闻闻看看。”
“因为他在厨房里就是老板,其它厨师不得不照做,因而每次必定煮出夹生饭。然后他就抱怨电饭煲不好、必须砸掉,或者厨师将水放多了、必须开除等等。连续几次以后,厨房里不免乌烟瘴气,再也没有人能煮得好饭了。”
小武缓缓点了点头,道:“崇祯煮饭之时太喜欢‘揭盖子’了!他的‘勤政’就跟捣乱也差不太多!谁要是劝他两句估计都是死罪,因为所有人都不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而只有他一个人是!”
八角撇嘴微笑道:“厨房里的高级厨师人数也是有限的,连续砍掉十多个脑袋的话,剩下的厨师也就都不会烧饭了。嘿嘿。”
小武大笑道:“想到厨房领导是这个水平,大厨们干脆跳进炉灶,将自己烧了得了。否则不但会被砍头,还侮辱自己的智商。这叫做:智商再高,也怕智障!”
八角笑道:“而反过来说,也有些官员适应和掌握了应对崇祯这样领导的方法。一个秘诀就是:不干实事。比如崇祯13年的状元魏藻德,总是能在口头上让崇祯龙颜大悦,故很快升为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当有手下人催促他快点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时,他的回答很经典:皇帝并不是真的要做这些事。何况真去做时间也不够。而到时候我去说几句话、安慰安慰皇帝的心灵就行了。”
小武惊诧道:“这人是纯粹糊弄皇帝呀!可是崇祯偏偏喜欢他?”
八角微笑道:“正是。而魏藻德不愧是状元之才,他看穿了崇祯。当皇帝号召群臣捐款时,他第一个赞同,并向群臣鼓吹这样做的救亡意义很大,让皇帝很满意。但轮到他捐款时,又说自己为官清廉,所以无款可捐。其它大臣顿时就懂了,于是大家都很‘清廉’,捐款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武哈哈大笑,道:“这样也行啊!崇祯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吧?”
八角捻须道:“到崇祯上吊前三天,趁农民军尚未合围住北京,皇帝还有逃亡南京的最后机会。但崇祯指望魏藻德开口提出‘迁都南京’,如此便可以立即逃亡,若有什么责任、则由魏藻德担当。但通晓他心意的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翘的老高,就是死活不发一言。最后崇祯气昏了,踢翻了龙椅走了。”
小武摇摇头道:“崇祯就是拿这种人没法子,只好自己气走了。但话又说回来,明朝不是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迁都之事影响这么大,崇祯身为皇帝,又怎么好意思让大臣来负这个责?”
八角微笑道:“还有一个户科给事中韩一良事件,也差不多。他曾经上疏骂遍朝廷众官腐败,只有自己清廉。这让崇祯非常开心,打算借机开展反腐和整风运动。但当皇帝和高官们要求韩一良指出谁是腐败官员的时候,韩就怂了、不敢开口。”
“崇祯帝再三要求他不要害怕,无论是谁腐败尽管说,哪怕只说一个!但其它官员已经预先暗示了韩一良:将来崇祯反腐失败的时候,必然将提议反腐的人治罪!这是有很多先例的。因而韩一良就甘冒欺君之罪,说之前只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要不就是‘听网友说的’。反正皇上您别问了,要罚就罚我一个。”
小武哈哈大笑,道:“这个韩一良是打死不开口呀,后来结果呢?”
八角嘿嘿道:“见韩一良无论如何不上道,崇祯气愤之余、下令将其撤职查办,很快将其清退回家(因为到底也没啥实质罪行,韩一良确实清廉)。不过事后证明,这才是唯一的逃生之路,韩一良做出了最佳选择。如果他选择与崇祯‘合作’的话,开口说出某大臣有腐败行为,那就掉进漩涡、绝不可能再全身而退了。”
小武连连摇头,叹息道:“这个崇祯皇帝真是、用谁谁死啊!碰到这样的领导,你只有不跟着他干,才是唯一的最优解呀!”
八角捋须道:“韩一良被解职后回陕西挖了个窑洞居住,甘于做个穷人。但他的老乡薛国观却不信邪、没有吸取这个教训。由于晋升到了宰相(首辅),薛国观觉得‘天恩浩荡’,臣子应当大义灭私,所以提议皇帝逼朝廷勋贵们捐款救国。”
“正好赶上武清侯李国瑞家中内讧。其兄长乃是庶出,自称按遗嘱可分得一半家产---20万两白银。然而当家的弟弟不肯认账,他便故作大方愿将自己的这份钱捐给国家。于是就从他家开始,崇祯跟兄弟俩一开口就‘借’40万银子。李国瑞窘迫之下,故意拆毁房屋、低价变卖珠宝,于是崇祯大怒,取消了他的爵位。”
小武笑道:“李国瑞消极抵抗,是在‘恶心’崇祯啊!”
八角微笑道:“被消爵之后,李国瑞又气又怕,很快就死了。但这就好像是给所有勋贵来了一场‘杀鸡儆猴’,不免激起了强烈反弹。以他们的智商,很快便买通了太监宫女、放出了谣言,说以前的皇太后已成了菩萨,在天上指责崇祯对外戚太苛刻,要尽杀他的皇子,先从他最喜爱的皇五子开始。”
“这个故事在宫里传的煞有介事,很快皇五子真得了重病而倒。于是崇祯怕了,又恢复了李家的爵位、发还家产,皇五子的病居然也慢慢好了。但是崇祯越想越气,觉得都是薛国观让他如此丢人。趁此良机,政敌立即告发薛国观等十二名官员受贿,崇祯并不细审便将其赐死,薛国观便成了一百年来唯一被处决的明朝宰相。”
小武叹道:“这明显是党争呀,崇祯只有被人利用的份儿!可是提议为国捐款的宰相都被处死了,以后还有谁真心实意地为国捐款、甚至出主意呀!”
“所以大臣们的表现若有啥问题,完全应该由皇帝来负责才对!何况对比一下,薛国观要比韩一良更忠心,死的也就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