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编剧的秘密》观后感

看这本书是为了写作,有个人推荐了我一本书,也叫编剧什么的,那本书没搜到凑巧找到了这一本,于是就随便翻了翻,发现还行就看下去了。

我是个比较随便的人,唯独在看电影这方面特别挑,不知道为什么。

看过的大部分电影都被我吐槽过,尤其是中国的电影,被我吐槽的特别多,外国的当然也有被我一直吐槽的,记忆犹新的是《时间规划局》。

看完这本书,我大概知道我为什么挑剔了,很多电影在一开始的类型上就出了问题,四不像。不是正剧不是喜剧不是悲剧不是闹剧啥都不是,但是啥元素都有点,于是一个四不像就诞生了。

除了类型,另外一个就是深度,主要是人性人心人情和对文化的挖掘不够。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而且是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故事也太多了,但是很少有人拍出好电影。

我们缺的不是素材,也不是发现,而是雕琢。没有耐心去琢磨文化的背后是什么,没有耐心去分析人性的特点,兴趣点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说为了赚钱又不想放下理想,说放下理想可又绞尽脑汁考虑票房,两者兼得固然很好,但是大部分时候是啥都没眷顾带。

票房和口碑,一个都没有得到。

中国很多电影,拍的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深入去了解,中国人拍中国故事,居然会有很深的隔阂,还几乎都是这样,也是了不起。

没有文化,没有意义,没有情,让人怎么看下去?

不说电影了,说这本书自身吧。这本书因为是对话,所以很多东西都很主观,也带着一种随意行在里面。不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本书有些地方还是说的很对的,对我也很有启发。

昨天加了一个人,主要写散文的。我向他请教了一下,让他评价一下我的作品,他言简意赅:用点真感情。

我很无奈,我只有那么多感情,能写进去的我都写进去了。为什么我只有那么多感情?这和书中提到的挖掘有关系。

我没有挖掘自己的感情,有的感情本身是淡淡的,但是一个一流的作者能行云流水的表现出来。可我这样档次的,写出来就是完全观物的感觉了,缺少真情实感。这个缺点不仅仅体现在我的文章之中,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追根究底,一来是经历太少,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情感体验;二来是我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自然难有更深的联想。

经历太少无法揠苗助长,所以要在挖掘上下功夫。

文章如此电影也是如此。

有的电影明明可以拍的更好,折射出更多,但是角度不对,于是一滴露水就是一滴露水,折射不出太阳的光辉。

有的文章也可以写的更深入,但是笔力不够思考不够,于是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就像我文章流露出浅浅的惆怅,对城市商业化喧嚣的惆怅,可以引申更多的思索的,但是我没有,草草结束。我是因为那时候见识更少,所以没有这个深度。

一部伟大的作品,归根结底还是体现在人性上。

如果离开了人性,那么所有的东西就失去了意义。而人是所有动物之中唯一愿意为意义来买单的,也是痴迷于意义的一种奇特生物。

意义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无法谈意义的。就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息夫人三年不共楚王言,方孝孺拼着满门抄斩株连十族都不承认朱棣……这些看上去都好像很傻。但他们这些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操守,一种坚持,一种生命的意义。

电影要做的就是表现出这些意义,唤起感动思索好奇震撼等心理,如果看完之后什么想法都没有,那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

这本书提到了《赤壁》,很巧我看过这部电影,现在几乎忘得差不多了。赤壁之战其实可以挖掘的地方有很多,那一把火烧掉了曹操一统天下的理想,烧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烧出了瑜亮合作的精彩,烧出了火光之中战争的惨烈无情……然而电影追求艺术化,这些几乎都没有表现出来。

电影我现在还记住的镜头就是小乔为周瑜包裹的场面,还有周瑜舞剑,还记得一句“不动如山”,情节只记得小乔独自去找曹操,这操蛋的情节我都不知道哪个天才的编剧写出来的,导演是有多水才会拍出。

还真以为曹操挥兵南下是为了二乔不成?脑子是有问题才会安排这个情节。

在天下面前,别说二乔了,就是江南美女全部献给曹操,曹操也会眼睛不眨的拒绝。

芦苇的剧本总体还是不错,因为是一稿所以要求也不能太高。但是其高度和深度是电影《赤壁》无法比拟的。周瑜有句台词是这样的:

东吴要亡就得亡得正气!我将退往柴桑战,在卢陵战,在豫章战,在丹阳战,在吴郡战,在会稽战,在百越战,在东吴的每一寸土地上战,直至最后一个人倒下去。让曹操来统治一个无人可存无烟可炊无米可食无物可得,一个僵尸遍野狼哭鬼嚎的东吴天就算是得了道了!

这样才像是战争片,人被逼到绝境激发出来的雄心壮志。如果一个人说出这样的台词,我会觉得感动,面临强敌,宁死不屈的那种决心。

你可以打倒我,但是你无法打败我。

这才叫意义,这才叫情,末日英雄的悲情和豪情,家国之情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不是什么小乔天真的以为曹操是为了她而来,傻逼的跑过去找他谈人生理想,拖住时间。

那是傻子都不会做的事。

但是导演做了。

真是棒棒哒。

《赤壁》的失败还在于,他场面宏大,巨星云集,但是想要表达的主题不清。我看完也不知道他想传递给我什么思想,场面也称不上什么视觉盛宴,很多太过唯美的文艺抒情镜头破坏了影片的主旋律。

这是战争片,要拍岁月静好的唯美不能换个背景么?

这是书中在开头就提到的类型。类型不明就类似目标不明,最后拍出一个四不像还自我感觉良好。中国很多电影都是这样。比如我今年年初看的《唐人街探案2》,我就觉得类型很有问题的。喜剧,侦探结合的很失败,为了搞笑而搞笑,脱离了实际,也就逗人一笑罢了。

这本书与我而言主要还是文学上的启示。第一,想写好什么一定要深度思考,要善于挖掘。一个问题,你只看到表面,那就是妙笔生花也不过虚有其表。一旦你能透过这个问题看到更深的东西,比如现实,比如人性,比如自然……那么肯定会更好。

第二,要写熟悉的一切,如果不熟悉又想写,那就先去熟悉。不熟悉的话,写出来的东西永远是有隔阂的,是不真实的。

第三,文章要有方向,有主题。在结构上要注意主线,把握好发展的进度。不然写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确定一个方向,写观点就写观点,写纪实就写纪实,写小说就写小说,别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啥。

最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之正在我辈。无论是什么都好,最终都还停留在一点:情。

一往情深,不知所起不知所终,我们要表达的是一往情深,要写的是所起所终,如此就圆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编剧的秘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