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莎士比亚说:速度就造就了成功,没有速度就没有成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当天,江苏电视台要发布一个新闻综述。
新闻综述一要求快,二要求配七千多字的稿件,在这份苦差事面前,几乎人人都避而远之,孟非却是二话不说,回家就直接熬通宵赶稿子,一口气写了20多页上交,震惊了台里所有人。
应该说,孟非用“成稿速度”为自己赢得了赞誉,在逆袭之路上迈进了一步。
其实,“早点写、快完成、别拖延、早交稿”,是每个提笔书写者的心愿,谁都想早点完成任务,早点把憋了一肚子的话写出来,但却少有人能够做到“快”。
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怎么做。
多篇百万级刷屏爆文作者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中说:
我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但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有一套方法,让我过去三年写了超过300万字,如今写作速度越来越快,一天一万字是常有的事。
这么诱人的速度,美丽的愿景,怎么才能实现?
01心态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很多人拖着不写,是因为一直在构思,想在动笔写之前,把怎么写,写什么,弄得明明白白之后再写,一动笔就希望能够一气呵成。
其实,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景。
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中说:写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你根本想不清楚。
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弗兰诺雷·奥康纳也说:“在我看到自己所写的文字之前,我对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十分了解。”
可见,写作千万不要抱有完美倾向,相对于完美,完成更重要,没有完成,哪来完美呢?
这就像画画,都是先从整体轮廓开始起步,再到局部,再到细节,精雕细琢一定是在最后环节,要知道,画龙点睛也要先有龙,才能有睛呀。
跳出“追求完美的心态”,你才能够知道“先完成”的重要性。
一旦我们有了想法,就立刻把它转变成文字,写了第一句,就会有第一段,写下第一段就会有第二段,不要站在原地,要一直往前“拱”,直到完成初稿。
初稿完成后,压力就变小了,这时才是“完美”心态登场之时。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反复修改近200遍才最后付印;
歌德写《浮士德》前前后后花了近40年,修改无数次,终成经典。
所以,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先完成再完美,是提高成稿速度的第一关,来自于心态的调整。
02写作前:明确截至时间
写作前,不能有“完美”的心态,但一定要有明确的“完稿”时间。
试想,孟非在挑灯写稿时,一定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交稿的时间;再试想,如果江苏电视台没有要求新闻综述的交稿时间,或许还会有更多的人想去挑战这个任务。
著名主持人鲁豫就坦言,自己在创作《还是要相信》时,因为每周都要交稿,因而她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候机时,在家里还是在酒店里,都抓紧一切时间,保证按时交稿。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期限,这个期限可以是他人给的,更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将自己变成写作过程中的主动者,主动去完成。
知名作家、国际电影节获奖编剧王梅,就非常重视写作的“截至日期”。她说:“如果有一份写作长篇小说的任务,摆在你面前,如果你给它设定一个截止日期,我希望是三十天。”
王梅不仅注重整篇文稿的“截止日期”,还对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小说字数进行规定,用这种方法给自己施压,克服写稿拖延。
她常对自己的学生们说:“你与目标的距离,只差一个截止日期。”
所以,为自己的写作定一个截至时间,是提高成稿速度的第二关,来自于写作之前。
03写作中:排除外部干扰
写作前,调整了心态,确定了截稿时间,一旦动笔,就要确保专心致志。
大作家雨果和出版商签订了合约,半年内要写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出版。但雨果交际甚广,经常参加各种宴会活动,无法专心写作。于是他就把自己外出的衣服全部锁在柜子里,还把钥匙丢到湖里。这样,他排除了干扰,专心写作,还提前两周完成了任务。
如果说那个时代的写作干扰更多地来自于外出社交,互联网时代的干扰则变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手机就是最大的干扰因素,它联接着外界广阔的世界,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被联系,回复各种信息,占用了太多的时间,接听电话分散了太多的精力。
分享我一位好友的做法,她购买了一个电源定时器,每天晚上10点,电源定时器就启动,切断家里路由器的电源,没有了网络,家人们不再看电视、看手机了,都洗洗睡了,她则开始了心无旁骛地码字。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劝解学生的口号:手机诚可爱,游戏兴趣高,若为成绩故,两者皆可抛!
对于写作者而言:若为完稿故,一切皆可抛。
我们写作时,要抛弃的不仅是手机,还有郊游、看电影、约会、吃零食、聊天等等一切与“完稿”无关的事务。
所以,如果不能抵制诱惑,那就动些脑筋,采用物理隔离方法,这是提高成稿速度的第三关,来自于写作中。
04写作后:公开发表,形成良性循环
写作是一个系统,从确定主题,到完成,到修改,最后是公开发表,这是促进继续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因为,在互联网社交时代,写作已经从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沟通状态,从作者逻辑变成了读者逻辑状态,从自我逻辑变成了服务逻辑状态。
一位优秀的作者,决不能把自己与读者隔离开,要走出“自嗨”的狭隘,要敢于发表,在与读者互动中,接受外部监督的力量。
李安导演说,拍电影的时候力气不是光你出,观众也得分一半。
写作也是如此,作品只有与读者链接后,才是真正的完稿。
公开发表,一定是有力量的。
网络上,我认识一位书友,非常喜欢她分享的书籍,以及她读书笔记的语言风格和逻辑思路,常常从她的平台中寻找灵感,学习经验。
有一天,我发现她已经近一个月没有更新文章了,我静静等待几天后,终于忍不住,点了一下“催更”,欣喜的是,她接收到了,给我发来一个俏皮的“感谢”,一天后就重新发了新文章。
原来,最近的她换了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写文了,但在“重更”的那篇文中,她给自己公开了读书写作计划,每月读两本书,写四篇读书笔记,非原来的一周一本、一天一文,从那时起,她一直保持着这个频率。
所以,文章完成后,公开发表,不论是发在朋友圈、单位群、爱好群,还是发到公众号、百家、头条、等,都会有一些来自外部的压力,这些压力可以化成动力,有利于第二次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不拖稿”的良性循环,让写作持续活动起来。
所以,借助外部监督,倒逼自己的行动力,这是提高完稿速度的第四关,来自于写作后。
综上所述,提高完稿速度是有技可寻的,心理上要认可“完成比完美重要”,写稿前明确截止时间,写稿时排除一切干扰,完稿后借助监督力量,使写作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四措并举、勇闯四关,一定可以解决“拖稿”顽疾,让“早点写、快完成、别拖延、早交稿”这个美好愿景成真。
试试吧!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