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快乐学习又一天

前天,6月5日,是24节气之芒种。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芒种过后,大江南北,都将进入多雨时期。今天周日,一早暴雨如注,雷声隆隆。有一声惊天炸雷,把小区的车都砸得咿里呜拉地怪叫起来。气象局一度发布了红色暴雨信号。既然哪儿也去不了,正好就着雨声读书写字。

今天主要是学习单词速记。虽说是单词“速记”,但并非囫囵吞枣、急功近利地学习,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效率。有好方法,便要好好运用,把知识学扎实。入门阶段的8节课,今天上到了第7节。第8节原本可以上完,但是考虑到消化吸收,暂时先停下。把今天所学,及时巩固,画出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记单词真是帅呆了。我用X-Mind画完以后再导出PDF文件,存在手机里,随时可以复习。这是个实用的小窍门儿——PDF文件可以随意放大缩小,图片非常清晰。我把它们全部存在手机桌面的一个文件夹里,要找到它们简直不要太方便。

每天早晚,先复习最新的思维导图,再把之前的快速过一遍。开车,吃饭,睡觉,脑子里都在闪思维导图。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方法加上方便的现代科技手段,我对掌握38000单词的学习充满信心。

今天学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融汇了地理和历史的知识,让我更深了理解了为什么希腊文明是以城邦的形态诞生。中学时,我们就学了欧洲有三大半岛:从东到西是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学生时代时,对这些名称那都是死记。现在通过学习英语,发现,其实如果知识学到位,很多东西都不必死记。巴尔干,英文写作Balkan,来自保加利亚语,是“山峦”之意。

巴尔干半岛自古以山地为主,少有面积广阔的平原。在远古时期,由于科技和生产力不够发达,难以建立像中国秦朝这样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只能以小小的城邦的形式星罗棋布。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孕育的古希腊文明,正是由数百个城邦共同缔造的。

古希腊文明作为整个欧洲文明的重要基石,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走向工商文明,而不是发展像中国这样的农业文明,也是与地理条件直接相关——缺少平原就意味着缺少耕地,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农业的基础,势必以工商贸易为发展经济的主要形式。过去,我们都是死背“巴尔干”,其实只需要知识再扩展一步,了解Balkan这个词的本义,就能既理解岛名的含义,又领悟古老的希腊文明形成的背景。

如果我们从构建知识体系之初,就具备全局观,我们就会发现,学科的划分是对知识整体的人为割裂。语言/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哲学/音乐/绘画/数/理……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能力不可能做到无所不包,但面对知识,应该有一个全局观,以这种观念指导自己的学习,主动去寻找联系,这样才能把割裂的世界,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世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相对完整的认知。

听上去似乎很理想主义,但实际只需要做一点点努力,就可以领略到学科交融的乐趣,比其它快乐更让人着迷。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快乐学习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