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的爸妈跟我说:"爸妈盼着你成材那一天"的时候,我就会有点厌烦……
作为父母,会有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
作为老师,会有让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期待;
作为伴侣,会有想让对方积极上进,担当负责的期待。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从别人那里得到期待,也肯定给予过别人期待。那这些期待究竟给我们的是压力还是动力呢?
人本来是自恋的,人本来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虽然权威的期待很重要,但当权威期待太负面的时候,我们还是能调动自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是好的”这份感觉。
尽管有那么多来自父母等权威的负面期待,我们也还是能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人,这也是一份成就,并且绝对不容小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韧劲的,要为这份韧劲给自己鼓掌!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自我期待,和权威期待之间的复杂逻辑。
第一,无论是权威的期待,还是自我的期待,积极的,都好过消极的。
第二,积极的期待,是有重要区分的。一些朋友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问,来自权威的太积极的期待,是不是会给一个人带来巨大压力?
答案是肯定的,来自权威的过高期待,自然会带来压力。
积极期待其实有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
在第一种期待中,权威有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可以说,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
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在我们的亲子教育讲堂中,有一位母亲,儿子正在上初中,有一些叛逆。这位妈妈就想不断的学习一些亲子教育的知识,从而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就是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
她这样写到:"孩子,你是张氏家族的一员,虽然你现在很调皮,但是妈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作为长子,你一定会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成为我们家族的骄傲。"
在这里,这位妈妈的确写了"相信"两个字,但是我们听到这些话,感受到的却是压力。因为这不是纯粹的信任,而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她是想让孩子成为她期待中的样子,而不是他本来的样子。
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很好的词汇——抱持。精神分析领域认为,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支持包括积极期待,但这里面的积极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而不是以父母头脑里的想象为中心的。
第三,父母的期待太重,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
譬如在我非常喜欢的心理学家武志红的故事中,他在《罗森塔尔效应》这篇内容里讲了,他名字中的“红”,是来自父亲的梦。
他出生后,父亲梦见自己在地里捡了一块红宝石,所以他的父母在潜意识深处,对他有着巨大的积极期待。
这种期待的确塑造了他,但同时,也意味着,虽然父母从没有在意识上要求他,去担负起振兴家庭的重任,但这的确成了他的重担。武志红老师在深度自我分析,和找做咨询师做治疗的时候,就觉知到了这个期待,有多沉重。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也讲了他女儿的故事。他女儿刚出生的时候,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番作为,于是起了名字叫作:李骛。
"骛"本身的意思是追求,疾驰的意思,一般都是男生的名字,但是他给女儿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虽然父母的期待是好的,但是后来他家女儿不到一岁就开始生病。去了很多医院都查不出病因,最后找了人把名字改成了李丹丹,他女儿的病竟然神奇地变好了。
所以,父母的期待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期待对别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就要考虑是否要做一些改变,调整对别人的期待。
有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女士说,她一直是有意识地给丈夫发出积极的期待,结果丈夫变得越来越好,她现在对孩子也使用了同一招,效果也非常好。
其实,当我们有意识地使用心理学招数的时候,其实也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积极的期待中,最好的状态是不含诱惑的深情。
哪怕我们没有遇到过,体验过,我们本能上也都明白,这是生命的答案。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作者:至朴心理杨珂
《杨珂的心灵驿站》专栏10篇
至朴心理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商务合作欢迎联系留言我们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至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