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今天看到教室桌子上有一本《共产党史》,打开的时候本以为很枯燥,谁知道两个小时贪婪得看完了。一百年来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风雨历程,没有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哪有现在的盛世年华?

        其中有一个故事我第一次看到,心中不由感慨。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为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北上,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的“官道”大路,另一条是穿过拖乌地区的密林小道。蒋介石判断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看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军,准备借道彝民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5月20日,红军先遣队占领冕宁县后,立即释放了被扣押在城内“坐值换班”的彝族家支人质,并向他们宣传民族平等政策。获释的彝族同胞得到红军发给的食物衣物,回家后当了红军民族政策的宣传员。

        “在冕宁待了一天后,先遣队到了大桥镇,老百姓告诉刘伯承,借道拖乌地区需要与果基家支的首领,也就是我爷爷小叶丹交涉。”小叶丹的孙子沈建国说,“随后,一位在冕宁开酒馆的汉人陈志喜自告奋勇来当中间人。”

        1935年5月22日,长征中的红军刘伯承与彝族家支首领叶丹在彝海畔歃血为盟,成为长征途中的传奇。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次日,叶丹带红军进入拖乌地区,直到走出家支领地,才依依惜别。而后,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顺利地通过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金庸的小说中有很多英雄,但毕竟是虚构的。风雨如晦的岁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中又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犹如明星闪烁。

      夫英雄者,有包藏宇宙之机,胸怀天地之志。豪气干云,疾恶如仇。面对国仇,无畏牺牲,面对同胞,热血以待。大智大勇,至仁至圣!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