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十日流水账

      尽管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大雾弥漫,头顶也不时流过乌云,尽管窗外坡上树木繁盛、秋草肥绿,尽管看上去没有那么热,我还是没敢冒着被车友埋怨的风险卷上车帘。

      从昆明到丽江,500来里的路程,从早上到下午。太热了。虽然没有一一询问,但如果你去问的话,我猜每个人都会对这天气表示反感,这从他们的状态神情上,就能一清二楚地看出来,看的出有的人甚至产生了破窗而出的念想。不得不说,昆明的四季是难得弄清楚的,模棱两可,又极端又平淡。四季难分,冷热无常。不过通常只是异常的热,热得不自在,热得汗流浃背;很少会冷,冷到令人难受的地步。也不该只说昆明,毕竟我到昆明的时日与在家乡普洱相比还相去甚远。我从这两地推测,大抵是云南的天气都是这般吧,如果那些高耸俊俏的山峰和冗长曲折的公路没能对气候指手画脚的话。

        此行不是自发的旅游或是玩耍,至少我没想过要近期筹划这样一趟消费颇大的写生课。不过要是跟谁说真心话,我几乎是有些许窃喜而毫无埋怨的,我是早早有向往之心的,不只此,我想到想去的很多地方,很多还无力乞及的独特小镇和赛上风光。踏上这座小城,令我惊奇的更多是沿途的天气和风景。至于丽江内的景状,我是颇有耳闻的,也大约能想象到:古朴、清丽、乡间气味浓厚。现在,这些词倒也都不为过,只是,浮光掠影,还有许多没有去探查,需得后续补上。(第一天)

      到丽江的第一个下午哪也没有去,因为待住宿行李安排妥当,已是8点之后,天已黑了大半。三五人成群或一二人结队纷纷去寻吃处,因为之前对于丽江美食腊排骨听得要最多,因此大多搜查继而奔去。我亦在其中,人数居队列中较多,为八人同行,正好是集合了两个宿舍的友谊。因众人舟车劳顿,便只寻了近处,一家中型餐馆。实在说来,味道先放一旁,价格着实较学校或者昆明贵了许多。装饰算中肯,值得一提的是,服务生是一名女孩,约莫20光景,身形居中偏微瘦,不高不矮,发束清丽、着衣简洁大方,长相不算很漂亮,但与身材很能搭配,恰到好处。之所以提到是因为似乎只她一个服务生,桌却不空,她进进出出几乎数十回,我临近过道,无意中看到数回,于是印象不浅。这应该可以解释。

        席间谈话多客套拍须,没有真正像样而且专一的聊天,不过腊排骨味道确实很特别。饭后,有的相约去看古城夜景,有的腿脚不支拿了主意返回住处,我成了后者主张的忠诚支持者。其实我更是想到往后几天都可以去而不必急于今日的缘故,相距也不过一二里路,故不急于一时。初到古城,心绪不宁,夜间难寐,舍友为拼居,同专业但不很熟,合住三人一室(大概是因为居室不足),我想与他闲聊,不多句,遗憾不很善聊,早睡,不敢惊扰,我随即熄了灯。

      第二日还和以往一样被闹钟唤醒,吃过酒店提供的免费早餐,便起身前往古城了。考虑到住宿等花费,于是住的地方稍偏远,将近有二十几分钟两里多路程。丽江“新城”设施古朴,久不翻新,很多路段街道竟不很便利,很有七八十年代腐朽的痕迹。与我预想很不相近,当然这很有可能也有必要被视为是为了保护古城而做出的努力。街道、地板和墙砖几乎都很老派,仿佛有着老干部般不肯向新事物妥协的架子。

        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以两架仅供观赏的水车为入口标志,以一条条新旧交合的街道为组件。旧的是红木房舍和青色石板,当然,还有一些带着头饰的旧世纪老妪。不过你要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老妪们的头上戴的是旧社会头饰,脸上却派生出新时代的皱纹。她们喜欢在河边、街边卖年糕,对传统手艺的传承使她们屉笼里的年糕千篇一律。新的是街灯、服饰、来来往往的旅客和红红绿绿的近现代标语。若是放得开眼,你会发现几乎整个古城都是同一色调、格调,和谐、独立、不容亵渎。没人能用它的新去驳斥它的旧。

        古城店铺繁多齐全,有披巾和花伞。

        与同伴z进了一家饰品店,估计也不能叫饰品店吧,毕竟东西物件还是很多的,多出了饰品的范畴。因为人多的缘故,店员小姐反而对每个顾客格外关照,从进店开始便一路“尾随”。因了这样的待遇,我们都不好空手不买。我拣了一柄扇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刷开来再合回去是不能的,两片主叶熨的过紧,或者其他原因,总之算不得好。不过还好的一点是,扇叶确是竹和墨汁混合的清香。往上走,人流逐渐减少,喧闹声逐渐减弱,古建也相对开始变得独立、私有。多了簌簌风声微凉,少了来来往往的热闹,石板还是一样的石板。

        寻到一僻静处,面树、望城、向一旧式新门,即铺笔摆纸,开始凑画。本来我们都是外行,画少有章法逻辑,很不愿意公示于众目下,可是还有看热闹的旅客驻足观看,少时,便去。9点吃过早点,便开始凑画,直到两点来钟,都腹空难耐,“下上”找吃处。火锅?自助?贵,不考虑;街边小吃?不管饱,不考虑;过桥米线?特色,没吃过,嗯,可以吃一次。啊,怎么要自己煮,能不能熟啊,肉怎么只有一块,米线怎么那么少,怎么那么贵,刚煮进去那个蛋呢,怎么不见了;好吧,开吃,汤不错,鸡肉是土鸡,香,米线是熟的,喝汤,走吧。再也不来,再也不来!

        再登上去继续凑,四点刚过,风渐大,穿透树叶,开始飞下零星雨点,渐大,收工。晚饭十几块钱凑合。更晚些入夜,再往古城观夜景,逛酒吧。经过一阁卖酒,种类繁多,烈酒淡酒齐全。店家为一同龄姑娘,装束清淡,面容干净无尘,算不得好看,也没有鲜明夺目的特点,但看样子很招人喜欢。至少我同伴这样觉得,大概是冲着这份喜欢,他坚持要买,最后买了一斤价格不算很高的桃花醉,一人半斤,沿路小酌,酒有甘甜味,入口时果香,之后才是酒味,不醉人。又登高,沿街酒吧灯火阑珊,有歌手驻唱,多情侣成双拾趣。贵,只往上走,可观城景,陶醉其中。

        按照安排,第二天还去古城。因为前一天的两万多步行程,大多地方已经走过了,于是只照常凑画。

        第三天往玉湖村,“石头村”,房屋几乎全为石木结构,构形别致统一,屋舍被绿树果树环绕、石子路贯穿,很有世外桃源之感。刚下车,见一老者牵马走过, 老者蓄须,灰白,略带金色,着一旧毡帽,马不高,步行很自然得当。这一场景很使同行的一干闹市中人心向往之。然后沿路游历村庄,几乎一家与一家也微有不同,房屋,庭院,围墙,植树。虽然很多屋舍借用了现代工业特色――混泥土,可是并不很违和,反而显得严密而完整。画完并吃过午饭已经是12点将半,按照计划,很多同学便相约前往龙女湖。因为怕坏了兴致,未进入丽江,我便没有查阅资料和景点,沿途全凭感觉而已。自然我对龙女湖也是一无所知的,更不知道湖周边有一片草场。

        刚要启程走去,便有村民极力邀请骑马,当然不是免费,40一来回是她降了两番后的成交价,有一二里路。我虽心里想着,碍于同伴对马味的反感,于是作罢。也难怪,整个村庄几乎都充斥着马粪味,更是因为下雨,助长了这种气味。闻的多了什么都会觉得恶心,包括鲜花和馅饼,曾经我就一度厌恶肥料花,那时整个村庄都是它的味道,漫山遍野都是它的身影,无论你走那一条路,闭上眼睛你都会以为前面就是万人厕所。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道路两旁开阔,绿树良田,屋舍小河,虽然小河干涸、并且充满垃圾,虽然电线上挂着两只麻雀,虽然有一段路充斥着死去牲畜的恶臭味。湖面开阔,边缀花草,北面的草场更让我联想到还未去过的开阔草原和大漠。终于得偿所愿骑了一回马,在草场走一个来回。远处是一群黄牛,近处有人、马、车和草。山脚有一栋别墅,据说是外地的私人富豪所建,雅致、美观,并且有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野心。你要是从这句话看出我有羡慕之情的话,额,我承认,真有。

        后面一天按计划应该是要去白沙镇的,天公不作美,下了雨,不很大,不过下了一天。第二天早上我往窗下看,还有大片小片的积水,有一片形状像极了洱海。那天几乎没有出去,两顿饭吃的是楼下隔壁最近的盖饭,画图、打游戏、看书、写字和睡觉。当然,还有剩下的时间我就胡思乱想。

        后面接连两天按计划去了白沙镇,看足了那里的“古楼”和“古玩”。尤其是古玩饰品,很多,铜罐、铃铛、吊坠、古币等等,总之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白沙几乎可以概括为一条“丁”字街,因为其他的支路几乎都通往私人住宅,算作街道的话有点牵强。打理得特别好的,有小道、草坪、水池和假山,水池里有金鱼和水草,假山边植刚竹或者八角金盘。当然还有一两条脾气温顺的金毛趴在栅栏门口痴痴的看着行人和车辆。或许是下了一整天雨的缘故,“丁”字横道的水沟水流尤其湍急迅猛,和高低起落的石板和依依杨柳很不搭配。沟里的水跟古城的一样混浊,只是没有看到袜子和水杯。比古城好一点的是白沙的旅客更少些,那样,就可以不必把全部目光放到行人身上,那些该死的衣着华丽的脸上泛着油光的妙龄少女。

                                        ――乱世西子卿(补充)我当时骑的是一匹白马,没有童话里的那么白,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它后来在一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的羁绊下失了蹄。在我看来它当时肯定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向前小跑了几步,以掩饰尴尬,不过这点手段也险些把我摔下马去。如果悲剧发生,我可能会捡起那块鹅卵石瞄准它那高傲而无知的眼睛扔去,不过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我曾经从比马背更高的地方摔下过,这根本不足为惧,况且实际上我并没有摔下。牵马的能言善辩的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惊恐万分,我忙说没事,随后跳下马,捡起那块鹅卵石朝湖边扔去。对了,那天的行程还算圆满,天气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丽江十日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