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素养  农村  小学生

摘要:

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阅读素养的培养,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将很难再有好的效果。小学老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特别是当下,中考高考的改革,加大了语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们做完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效果,因为语文作为母语,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 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年龄小,自主阅读意识淡薄,需要教师在抓好教科书引领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如果在这一时期只看重孩子的分数,不引导孩子花时间读书,到中学阶段孩子就会像小苗一样,营养不良, 学业上前进无力,这时很多人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如何培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摆在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重大任务,但是还有部分老师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当今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且提高阅读能力的,但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却普遍名不副实,导致学生难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使学生难以掌握知识。首先,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答题而忽视阅读教学本身的作用,这导致阅读不仔细,目的性过强,学生阅读主要是为了做题,并没有思考自己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这对学生知识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其次,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许多教师认为,阅读只是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和做题的铺垫,差不多就行了,还是分数要紧,这导致教师的阅读教学一带而过,学生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也难以拓宽阅读视野,这不仅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教育作用。

2、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发展个性思维,又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掌握教学内容。而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阅读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成长的要求。

3、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反馈不足

教师的反馈是对于学生想法的补充和纠正,也是对学生的评判。教师的有效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同时,教师的有效反馈,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问,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而现实中教师往往不讲究反馈的原则和方法,忽视了反馈的意义和必要,没有给学生提出自己疑问和看法的机会,也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查资料的时间,课堂为走过场状态。

二、当今社会对公民阅读素养的要求

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对公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的公民必须从小培养,而学习语文,学习祖国的历史文化,是提高公民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终身受益。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主动需要,才能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和思维能力的局限,可以推荐形象鲜明情节动人的绘本和拼音读本,包括童话、寓言、卡通等读物;中年级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或科幻小说,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有收获,从而产生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到了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提高,他们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读经典,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大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其乐无穷。

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恰当的引领。大家都说做好一件事要靠兴趣,试想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一无所知,那又怎么能谈得上兴趣呢?没有哪个人会对一无所知的领域感兴趣,只有懂得、入门了才会产生兴趣,学生阅读也是这样 ,如果不读书就永远谈不上兴趣。记得有这样一个孩子,已经小学三年级了,还不知道读点课外书,他的妈妈很着急,于是就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故事,读到一半的时候,妈妈很忙没时间读了,孩子很着急后面的故事,就主动的自己去读,这一读不要紧,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知道书本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于是不要人叫,把家里的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等书都读完了,最后还说,家里没有什么书可看了。这就是在孩子未知的时候的引领。作为老师,更应该做好学生阅读的引领工作。

2、给学生的阅读以相应的时间保障

首先,在学校,老师要抓好早读课和阅读课,让学生读有所获,特别是要上好阅读课,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阅读课。其次,抓好亲子阅读,让学生养成睡前半小时阅读的习惯。部标版语文教材每册书都安排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这就是一个好的契机,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阅读,促进孩子读得进、读得好,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3、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比较快,可以利用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例如,读一读,画一画 ,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让他们把读过的内容画下来;读一读演一演,表演也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读完一个故事,让有表演欲望的孩子表演给大家看,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读一读,讲一讲,定期开展故事会,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这些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重点是老师要蹲下来和学生一起感受故事 体验成长,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4、加强阅读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是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 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现在处在自媒体时代,孩子们除了阅读纸质书,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阅读电子书,电子书内容繁多,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老师和家长对选择的内容加以引导,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读书明知明理明德,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对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内涵,增加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蹲下身来,为孩子的阅读增光添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