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清北毕业生选择体制内,这正常吗?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2021年的就业也已落下帷幕。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同比增加35万。毕业人数的增多,再加上疫情带来的影响,就业形势可谓异常严峻。有些人已经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而有些人仍然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

近日,清华、北大分别发布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披露了两所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就业率、升学率、就业省份、行业选择等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两所高校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保持高位。

其中,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7441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8.4%;北京大学全体毕业生(含医学部)共11985人,全校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29%。

根据统计表,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为69.9%。此外,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占26.8%、2.9%。教育行业最受博士生青睐。北大有47.56%的博士毕业生流向教育行业,清华比例为41.9%。

由统计数据可知,70%的清北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工作!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毕业生扎堆进体制内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很多人认为高学历人才应该去做科研或者进大厂,而不应该去进体制内做些繁杂琐碎的工作,这样是对人才的严重浪费,也是对国家科研界的一大损失。

在大多数人眼中高学历人才就应该去搞科研,这样才能不辜负国家的期待,不辜负自己的一身才华,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搞科研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除了本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比如足够多的样本数据、精良的仪器、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人员安心进行研究工作,而能做到这些的科研所和大厂真的屈指可数。

另外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搞科研的人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学历,而在很多人眼里,科研人员就应该只谈奉献不谈薪资。要知道科研人员也是人,他们也需要钱来赡养父母、抚养儿女,也需要有自己的娱乐活动,而没有足够的月收入是无法维持家庭的各项开支。

还有一点就是,科研工作真的是极其枯燥乏味的,读过全日制研究生的人估计都曾有过被论文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日子,那种日子是极其煎熬的,甚至有些人为了逃避这煎熬的日子,不惜花重金买论文。所以除了那些特别喜欢搞研究的人,巨大的科研压力对很多高学历人才来说仍旧是噩梦。

除了搞科研外,去企业发展对高学历人才来说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可能有些人会说毕业后进互联网大厂年薪就能40W。可是你却不知道高薪背后的心酸,996、007加不完的班,吃不完的快餐,两点一线的工作透支了人们的健康和休闲时间。

并且,企业的工作是很不稳定的,总会被从中间打断,从而失去连贯性,这样也就没法持续增值。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不到40年。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年。美国,每年约有10万家企业倒闭,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

而相比科研和大厂,体制内的工作算是比较轻松的,不会像科研那样让人搜索枯肠绞尽脑汁,也不会像互联网大厂那样996、007。并且体制内的工作基本都是十分稳定的,在中国过去四十年里,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持续大火十年以上,只有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的工作热度能一直维持住。

所以,高学历人才选择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完全无可厚非,甚至这种选择应该值得提倡,而不是抨击。其实高学历步入仕途由来已久,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古人废寝忘食发奋读书,就是为了可以金榜题名,然后步入仕途入阁拜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时高学历人才受过良好的知识文化教育,他们往往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这样的人进入体制内,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也会让体制内风气更加纯正,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才能让我国真正的崛起,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正确看待高学历人才进入体制内,不要持有异样的眼光和态度,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最后无论如何,体制内的工作终究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70%清北毕业生选择体制内,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