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听雨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言虽佳,然失与偏。天有阴晴,事有可为不可为,“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蓬累而行”。


该静则让自己“静”下来!如何”静”?

图片发自App

老子《道德经》的“静”是:顺其自然,万物归根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万事万物变化无穷,或阴或阳,或开或闭,或张或驰形态各不一样,但各归归其根。 “无名天地之始……”人的认知、欲望、思虑等都各不相同,但都是从无到有,去除欲望、思虑回归根本婴儿的状态,让自己处于一个虚空状态(回到无的状态)。

顺应自然,内心自然生静。所以老子提出“弗居”“不争”“不显”“自然”“无为”等等,让人内心世界回归本源状态,没有消耗自然内心平和安静。佛家“放下执念”等等都是根据这样的道理而来。

鬼谷子的“静”则是:静意固志,万川归海

人非草木,无欲无求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但人的欲望越多,就会越分散自己的精力,精力越分散,需要应对思考的问题就越多,内心就不能和通平静。这时候就要培养自己的志向,让自己的欲望集中起来,用自己的远大志向承载欲望,去除没必要的欲望,让它往一个方向,任它江流奔腾,终需万川归海。内心最后都会相互融合,平静。

人的思虑往往是伴随着欲望产生的,有远大的志向,就会集中精力去思考一件事情,计划考虑好了以后,内部自然消耗就少了,内心自然就会安静。俗话说得好“心里没事,睡觉安稳”

大道至简!“静极生动,动极生静”。

图片发自App

“静”的哲学思维不论从老子“道”家角度出发,还是鬼谷“术”的角度出发,背后都有一套严谨又完整的逻辑支撑。

一方面是从“无”的逻辑来说,是回归本源;一方面是从“有”的逻辑来说,是让其有秩序有规律。从而让内心生“静”,风雨中“静坐听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坐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