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自己闯去。”——读《干校六记》有感

2018年  12月4日  星期二  雨


之前已经看过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我们仨》、《将饮茶》,这本《干校六记》是我读的第四本。杨绛的文字非常适合我的口味,一见倾心、再见难忘、三见欲罢不能……


都说钱钟书才华横溢。钱钟书的文字,风趣幽默中带着俏皮。他有一颗赤子之心,跟年龄无关。令人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不过,他写《围城》时,似乎还不老。


杨绛的性格沉静、淡定、大气、包容,也不乏幽默感。杨绛的才学不在钱钟书之下,却甘心做钱钟书背后的女人。


别的人是藏拙,甚至有拙也不懂得藏,就像我这样,半桶水喜欢晃出声儿来。她是藏智。有大才,却只肯露出冰山一角。


《干校六记》描写了钱钟书和杨绛先后到干校“劳动改造”,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所见所闻。钱钟书是负责管理劳动工具,以及晚上巡夜。杨绛管理菜园子。他和钱钟书虽距离不远,却属于不同的部门。“部门”不叫“部门”,叫“连”。他们平时不能轻易见面,只有杨绛奉命去借劳动工具的时候,才能正大光明见上一面。但他们平时也是偷偷见面的,在菜园里、田埂上,坐着晒太阳或者一起吹吹风。倒是浪漫。感觉伟大的爱情都是这样,越是有阻力、越是偷偷摸摸,越是生命力强,而且经久不衰。杨绛自己也觉得,他们倒是有古时候才子佳人私会的意境。只不过,他们不是在后花园,而是在菜园。


除了菜园私会,书里还讲了造厕所、挖井、浇菜、养狗(狗叫小趋)、有人自 杀、吃年夜饭、“老弱病残”回北京等等。看似寻常事件,但经她一描述,就别有一番滋味。她也没有用夸张的语言、也没有任何炫耀技巧的地方,好像清汤挂面、不经化妆的一张素面,但就是耐看。


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三次“探险”。“探险”我是引用她在《我们仨》里的说法——他和钱钟书在英国留学时每天散步,他们把散步叫“探险”。


而在《干校六记》里,那是真的探险,而且只有她一个人、一个人孤独地走一段险途。一次是天下很大的雨,没有工作可做,她就偷偷地溜出去找钱钟书。然而雨把路都淹没了,河水、池水、雨水分不清,路又泥泞又滑。她爬高爬低的,又不断地用拐杖探路,先在泥地上插一下、不陷进去,再迈步。一脚水、一脚泥,终于好不容易走到钱钟书的宿舍,也没敢多逗留,说了几句话就急急地往回走,走到自己的窝棚天都黑了。


第二次是下雪天,钱钟书来和她一起吃年夜饭。她知道钱钟书向来不认路,怕他在雪地里更认不清路,索性送他到宿舍。回来时天更黑、雪更厚、路完全看不清。有可能会在树林里迷失,转一个晚上未必能回去。本来钱钟书的室友要送她回去。但是她想:大年夜的,别人早早地捂在暖床里了,如果送她,就要从暖床里起来,来回折腾。于是她决定——“不如自己闯去。”因为她从小怕鬼,途中也怕遇到歹徒或者遇到野狗,也曾几次动摇,几乎要回去,求钱钟书的室友送她。但她还是一个人在方向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摸索前行。她描述自己走到一座曾经有拖拉机翻身的桥上,“幸亏我不像过去那样胆小,否则,桥下的河里曾有人淹死、桥边的窑里曾有人吊死,我只好徘徊在桥上吓死。”看了这话觉得她好可爱。


第三次“探险”,是一次看电影后,跟错了队伍、走错了路。看电影是“学习”的一部分。电影放来放去就那几部。所以,杨绛有时睁眼看,有时闭眼休息。那次电影看得有点恍惚。看完了站起来,仍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恍恍惚惚跟着别的连,到了别人的宿舍。一看不对,往回走。却走到了别的连的菜地。她知道菜地里必有积肥的粪池。曾有人掉下去过,幸没有淹死,冒着寒洗了冷水澡。她说,她如果掉下去,估计再起不来,洗冷水澡的尴尬倒不必考虑。菜地里植物茂盛,有的很长,粪池不容易发现,所以她走得很小心。不料走完一片菜地,又是一片菜地,好像总也走不到边。当然,最终是顺利过关。


这三次“探险”看得我捏了把汗,有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越发觉得她很有独li的精神。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坑坑洼洼,人生的路也不平坦,前面,常有意想不到的东西等着她,但是她一直都这么勇敢、淡定。有句话说“勇敢不是不怕,而是虽然很怕,却仍然去做。”就好像那天在雪地里她对自己说“不如自己闯去。”


她给了我很多的勇气,对于黑暗、对于命运,对于看不清路的一片迷蒙。“不如自己闯去。”水里火里也自己闯、生路死路都自己闯、天堂地狱又或者是人间,不管前面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如自己闯去。”——读《干校六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