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子曰:“君子不器。”
2.12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要想阐释清楚君子不器这句话,一定要了解一下,我们讲过的那本书《反脆弱》,君子一旦成为一个器物的话,就变得脆弱了。就仿佛变成了一个坛子,一敲,就碎了。
例如:我这个人别的什么都不行,我就是个会计。除了算账,我啥也不会。如果你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会计,你这一辈子就只会算账,请问,你的人生脆弱不脆弱?一旦人们发明了计算机记账的方法你就完蛋了。或者这个公司一旦有一个更好的会计来,你就完蛋找不着工作了。
“君子不器”,是非常具有人文主义的一句话。
每个人身上即有人性,也有工具性。资本主义早期的目标,注重的就是人的“工具性”,亨利·福特说,我只要一双手,为什么还要有一个脑袋?员工竟然有思想,真是烦死了!资本主义早期,就是要把人工具化。
但孔夫子就是倡导人要有“人性”,孔夫子觉得,一个人,一定是可以全方位发展的人,要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你可以创业,也可以写诗。
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书匠、政客或者什么单一的形体。孔子说:乐天而知命,上学而下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永远都是杠铃式的配置资源。他永远都生活在一个丰富选择的世界当中,这就叫反脆弱。
所以,我们的人生不能够活得越来越脆弱。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倡导说,人要传奇化地活着,而不是剧本化的活着,君子如果变成一个器物,就是剧本化地生活了。别人规定了你这个器物怎么用,操作手册怎么样,你怎么学,就固定化了。但如果你是传奇化地活着,你可以自己写剧本,你可以想干什么,自己去干,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人对这件事儿是有讨论的,包括我们读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为什么那么紧张,压力那么大,要去死呢?就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小公务员,他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潜能。
这句话,除了管好我们自己之外,在管理学上,也非常重要。我们换位思考,自己也别把别人当东西。公司当中,我们经常希望说,你就干好你会计的事儿就行了,或者,你就干好你营销的事儿就行了,你不用管那么多。你并没有开发他们的潜力。你没有尊重到他身上的潜能,所以,我们要经常地提醒自己,对于员工来讲,同样需要君子不器。
因为员工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创业者,他也有可能做的更好,员工也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也要对他人的生活,有想象空间,对自己的生活也要有想象空间。这个时候,我们才不至于沦为一个脆弱的器物。
这就是君子不器。
首先我们不能自己给自己设限,给自己定义为我只能做这个而不能做那个;或者,我是这样一个人,我做不了那样的人。如果我们给自己贴标签,那么我们人生的局限性就非常大了。同样的,我们也要远离那些喜欢给我们贴标签的人。不接受负能量的加持。更不与都不了解我们就随意给我们下定义的人浪费时间。
而且,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不怕你不会,只怕你不学。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去学,这样的话,也容易使自己走向认知浅薄且不专注的陷阱。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人生蓝图的梳理,确定好自己人生内容的主次。有专业,有业余。对于专业要有匠心精神,对于业余要有热情和向往。有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
此时,我也想到了,社会的舆论一阵偏风似的灌输女人35岁之后职场危机。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思想先进,思维敏捷,能力够强,即便是过了35岁,又真的有什么障碍呢?一个用人单位,一家企业,到底是更喜欢年轻人加以培养呢?还是更喜欢一个成熟有经验能够立即投入工作正常运转的人呢?
所以说,一个不敢用有能力的人的用人单位,其体系本身也是不成熟不自信的,被拒绝又有什么遗憾?怕只怕,别人敢用你,但你自己能力达不到,因为不能够胜任的压力而退缩的可惜。
同样的,我们也不要去给别人设限,尤其是作为岗位上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给员工平台,去鼓励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也是最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粘性的一种好方法。
所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采用“君子不器”的态度,去拥有不设限的人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这一切,前提一定要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专注于自己主业的前提下,去认真做好自己的副业。否则很容易顾此失彼。而何为“主业”,何为“副业”,那不是社会和他人定义的,而是自己为自己定义的。
永远杠铃式的平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局限在某一个角落。要传奇性地活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剧本性地生活,按部就班。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3 子贡问什么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将要说的做出来,然后再说。”
什么是君子,什么又是小人呢?其实这二者并不好介定,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君子和小人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而是人生的两种状态,也是我们每个人体内两种不同的成分,也就是体内的“天使”和“魔鬼”。但随着个人的成长,我们体内小人的成分是在逐渐缩小的,君子的成分是不断高涨的。
比如,小孩子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属于小人的表现。小孩子如果做这些事,我们可能觉得他们很可爱,因为那就是人性中小人的部分没有被修订的状态。
那怎样“缩小”和“高涨”呢?就需要我们去“喂养”!用精神去“喂养”君子,遏制小人。我们要学会跳出来观察自己,因为一个人能够跳出来观察自己,他才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能观察的话,就会产生不能够掌控自己的感受。
那么子贡就问孔子,怎么做才是君子呢?孔子就告诉他:君子是把事情做在先,而说在后。孔子是所以这样跟子贡说,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因为子贡就很爱说,而且还是一个经商的人,经商的人说不好就说成了大话,未必能够实现。所以,孔子告诉他,先把事情做出结果,再去与人表态。也是劝子贡要踏踏实实作事,“敏于事而讷于言”。
但在当今,不一定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没必要自己闷头做事,因为沟通很重要,在信息通达的当今,你把想法说出来,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做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符合大义,又能说到做到就很好了。
推荐《能力陷阱》《反脆弱》《指数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