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师课堂里照见自己

      2019年4月13日,全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精品课展示研修班在保师附校举行。经典文章常读常新,大家课堂百听不厌。在聆听四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时,我不断的和自己的教学作比较,我也从中照见了自己课堂上的某些不足。

一、课堂不是贴标签式的给答案,而是让学生的回答更优化

        黄厚江老师执教的是七年级上册《猫》这篇课文。

        我们来看看黄老师是如何带领学生给课文里的三只猫起名字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猫”名字的演变史:雪儿—雪球—花球。在这个过程中,黄老师提示学生起名字要抓住特点,他带着学生在文本里游走,寻找更为“优化”的名字。文中写到:“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学生最终抓住了“球和花白”两个词,大猫自此也就有了名字:花球。

          “二猫”名字演变史:黄球—黄跳跳—跳跳黄。第一个学生找到了写二猫的文字,第3段:

      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黄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二猫的颜色呀、性格呀、外形呀给它取个名字。该生给“二猫”取名为“黄球”。黄老师说“球”可是胖胖的,这个特点符合二猫吗?显然不妥。第二个学生给“二猫”取名“黄跳跳”。此时,黄老师继续发问:“如果我们强调一下活泼呢?”学生调整名字为“跳跳黄”。第二支猫的活泼可爱从他的名字上就完全展现出来了。

      “三猫”的名字是在经过反复咀嚼第15段文字之后确定下来的。原文如下: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黄老师带领学生在诵读中发现,在发现中品读。“蜷伏、瘦、忧郁”等词语逐一跳出段落,展现在学生面前,“三猫”的名字也由“花瘦瘦”变成了“花忧郁”,最终确定叫“瘦忧忧”。

【黄老师语录】课堂上教师不是纠正学生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文本里几进几出,使答案更优化。

【观课有感】发现的过程是快乐的,探究是高阶思维发展的必备环节。
虽然直给答案更便捷、更节省时间,但缺少了对文字的玩味,还是语文课吗?又怎能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呢?想想我的课堂,有时解读某些作品时想把自己备课时的想法告知学生,便像贴小广告式地直接把自己的答案贴在学生的上边,却不曾深剖析“抹掉”和“粘贴”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行为多么的可怕。幸而,随着教龄的增长,这样的情况不多了。但还是在心里吃了一惊,暗暗下定决心,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二、剥洋葱式的主题探究

洋葱第一层:看猫——三猫与另外两只猫的关系(衬托)

洋葱第二层:看人——小说里的人物有谁?从小说的人物与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看看,主要写哪一个?

洋葱第三层:看主题——哪些句子暗示了主题?

【课堂实录片段一】

师:那咱们从小说的人物与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看看,主要写哪一个?

生:主要写“我”。三猫是被我冤枉赶走的,“我”的自责体现了主题。

师:文中有些句子串联了情节。

生: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生: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师:从主题看,哪些句子暗示了主题?

生: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洋葱第四层:看众生——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白天鹅,都是像三猫这样的普通人。

【课堂实录片段二】

师:小说的人物不仅包括人,还可以是动物。同学们,现在请你从三只猫中选一只来向文中的一人说说心里话。

生:我选三猫,我对主人说:“我心里苦啊,我虽不爱说话,可你真的冤枉我了。”

生:我选二猫,我对三妹说:“小主人,虽然您那么喜欢我,可我还是对您有些恨意,您当时那么宠爱我,让我无法无天,不懂规矩,才被别人捉去,今天受苦啊!”

(学生哈哈大笑。)

师:同学们,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

生:黑猫。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时,大家都说三只猫,其实是四只猫啊。

生:只有黑猫存在,才会真相大白。

师:对呀。可是当时我们确实有三猫吃鸟的证据呀,你找找。

生:第17段: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生:第19段: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生:第27段: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师:我们抓住“凝望”“跳上桌子”“畏罪潜逃”等动词。

师:可作者也在文字中流露出深深自责,是自己冤枉了三猫。

生:“似乎”“ 以为”。

师:还包括“畏罪潜逃”中的引号。

生:我的自责是多么深刻呀!

师:我们要抓住语言来感悟小说深刻的内涵。三猫的结局如何?

生: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师:猫为什么会死在林家的屋脊上呢?

生:可能怕再被主人打吧。

生:可能深深留恋主人家吧。

师:都有道理啊。同学们,读小说要关注人物的出场和结局。

师:今天,我们深刻感悟了这篇小说,那课本中的那个插图你觉得画得是哪只猫?

生:三猫。

师:我觉得不像。

生:插图中的这只猫眼神不忧郁,没有三猫的神态,我也觉得不像。

生:插图中的这只猫虽然趴着,可头高高抬起,不符合三猫的特点。

师:看来呀,就连摄像师都不愿给三猫这样的小猫照相呢。其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白天鹅,都是像三猫这样的普通人。

【观课有感】
剥洋葱式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让认知由表及里,让思维由肤浅到深刻。黄老师的每一层思考都是自然而然的提出,又点到即可戛然而止,就像盐入于水,当你喝时觉得有滋有味,而又不觉得盐在其中。这就是美妙高超的境界。比照自己的课堂,好像总是明确规定多,水到渠成少;总是愿意用更响亮的口号为文章造势,融于生活和社会的静思少。

【黄老师语录】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是把炒好的一盘螺蛳摆在学生面前,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在语文和生活的长河里摸螺蛳。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名师课堂里照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