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语文学习的一件法宝

留存一篇论文,以便日后翻找。

【摘要】积累,是保障语文学习的一大重要途径。 无论是哪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都不能忽视对语文词句的积累。积累词语对语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体现在写作方面。大部分情况下,写作能力也是积累量的一定体现。本文从课堂练句、课外阅读和回看记忆三方面寻求如何做好句子积累。

【关键词】积累 写话 课堂实践 课外阅读  回看记忆

积累,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这项工作,实施得越早越好。我们常说,量的堆积会达到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会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抓住课堂机会,巧练课文语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能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语文的学习注重听说读写,这是基础。那如果想再让语文有点深度呢?常年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积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年级正是好时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便从孩子们学完拼音后,就准备积累每日一句。从准备工作做起,用专门的本子来写。积累句子的第一标准是课本。课本中出现的句子都是句式到位、文字优美的好句子,很多语句都是范句。抓住课堂的好机会,在新授课文时,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模仿文中的句子,创造自己的语句。

在《四季》一文中,春天来了,书中说道:“草芽尖尖。”你觉得春天还有什么特点吗?桃花开了。没错,那能不能改成文中句子的格式呢?桃花红红。可以!太棒了!打开了这条路,接下来孩子们的美句就接连不断地冒出来。春天可以有“桃花粉粉,它对小蜜蜂说:‘我是春天’。”夏天可以有“太阳热热,它对森林说:‘我是夏天’。”秋天便有了“枫叶红红,它对路人说:‘我是秋天’。”冬天就不同啦,变成了“梅花香香,它咧着嘴说:‘我就是冬天’。”你看,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力,集思广益创造句子,并将自己创造出来的句子及时记录下来。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还积累了好句子,一举三得。

随着孩子们思维的打开,在随后的课堂练句时,我们会选择最合适的一句话集体摘录。孩子们更加有积极性,都积极动脑,希望写出最好的句子,分享给大家。到学期结束时,我们的“每日一句”本就已经将课本中所有的基本句式都练过一遍,并能写出自己的句子。既抓好了课本中的基础,又训练了写句能力。


2.留心课外阅读,勤积短句美句。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光靠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视起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解、写作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有很大帮助。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形象地说明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学好语文,光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要能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虽然孩子们识字量不多,但是可以借助拼音读完整的一句话。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掌握语文这一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2.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课外阅读中,读到优美的句子,我没有理由忽视它,一定要从小带着孩子们积累这些好句子。积累多了,就会学以致用。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他又说:“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

在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中,我首先重视课外阅读,坚持每天花至少十分钟带着孩子读儿歌,读小文章。从每一篇小文章中选出一两句印象深刻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可以是修辞句,也可以是一句简单的完整的句子。起先由我来示范找,渐渐的,孩子们就能自己学会找好句子。孩子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读懂句子并选择句子的能力。阅读和积累本就是一家,有了阅读就能积累,有了积累才会先去阅读。一举多得的举措,能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逐渐爱上阅读,逐渐积累如海,逐渐文思泉涌。


3.巧用图文记忆,牢记每日练句。

  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的最佳期。当我们做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以后,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记忆就是将我们接触的知识和现有的经验记住、保持、再现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将先前积累到的好词好句进行再现和运用,学以致用,才是我们不断积累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会重视将积累本拿出来反复回看,进行记忆,记住每日练句。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儿童在三岁左右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和基本的语法结构,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脑结构的可塑性特别强,因此儿童有极强的语言能力”。由此可见,童年的人生记忆的最佳期。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事物,引起兴趣的事物或者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能记住。

了解儿童的记忆特点,有助于我们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传统枯燥无聊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让孩子记得牢,而且还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于是,我将句子进行了形象具化,或将句子变成画,或将图画变成句子。

四季一文中,孩子们在模仿写话时,创造了一句:枫叶尖尖,它对风儿说:“我是秋天。”这句话无论是从句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非常正确优美的。好句子就要记住它。怎么记呢?其实文字都是对事物的描述,能用文字写下来的景物,就一定能用画笔画下来。“孩子们,咱们一起把这美丽的枫叶画下来吧。”孩子们拿出画笔,枫叶尖尖,尖尖的枫叶。枫叶红红,红红的枫叶。它对小鸟说,小鸟画在枫叶的旁边。它对风儿说,风是无形的,该怎么画呢?聪明的小朋友立马想到,我们可以画几片飘起来的枫叶,就能代表风儿。不一会儿,画作完成。孩子们看着自己的画,吟诵着自己创造的句子。不仅能将这句话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子里,也在无形中给孩子们增添了自信心。由文字变成图画的记忆方式,就是将文字转变成形象记忆的过程。孩子们在作画的过程中,已经慢慢地将文字具化成形象事物。这样的方法正是看图写话的反运用,孩子们能将句子变成画,今后也能将一幅画变成句子、片段。

除了文字转图的方法外,班级内还自行组成小组,组内人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运用小儿歌等方式记忆他们自己创造的句子。尤其是让许多孩子都在背诵自己某个孩子创造的最好的句子时,孩子们的自豪感会大大增加,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多思考、多动脑。

综上所述,积累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法宝。积累在于坚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坚持每日一句,坚持课外阅读,坚持记忆,这些积累的好句子总有一天会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语文素养,成为孩子们信手拈来的好文章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累——语文学习的一件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