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太湖古村里,太湖之滨的陆巷别具一格。村子的规划很具匠心,“一街六巷三港”的设计至今清晰可见,是香山帮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环太湖古建筑文化的代表。
曾在前年初秋,从东山启园翻越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从村后进入陆巷古村,匆匆一览,对陆巷古村有个了初步直观的印象。
陆巷古村源于南宋。史载,宋室南渡途径太湖,王、叶、姜姓将领见此处静谧清幽,便将家眷安顿下来。历经百年的发展形成规模,到了明代更是出了王鏊等一众名人,始于宋代的宝俭堂等古建筑保留了独特的风雅宋韵。电视剧《橘子红了》在陆巷的拍摄,吸引了众多的游人纷至沓来。
当寻宋之旅逐渐兴起,东山桔子红了的时候,再一次寻访陆巷古村,感受宋代古村古建的魅力。
大概出于防范水患的考虑,陆巷面朝太湖却不直接临水,而是与湖岸保持百米左右的距离。从北到南有寒山港、陆巷港、蒋家港三条狭长水道深入陆地,提供了便利的水源,也是过去陆巷人扬帆起航的地点。
一进村子,映入眼帘的是寒山港上一个古色古香的亭阁,悬挂“寒谷渡”的匾额,名字颇为凄清。渡口甚为精致典雅,木结构的亭阁,青黑色小瓦屋面以及青石的河埠,仿佛从来就没有变过,一如初建的模样。
陆巷因深居太湖山中,地少人多,许多人不得不外出做生意或就地经商,再加上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外出考取功名、做官的都由此下船、登岸,于是便渐渐形成这么一处热闹繁华的渡口。
从寒谷渡口开始,踏上宽约两米的紫石街,脚下是略带紫色纹路的齐整铺砌的花岗岩条石路面,两侧辅之小灰砖,沿街的是一栋栋粉墙黛瓦的老房子,墙体有高有低,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随着地势蜿蜒而建,显得错落有致。
临街的很多老店铺如今依然卖着日常用品和当地特产,虽然已经变为景区,但店主并不会主动兜售旅游商品。
至明代中叶,东山一带商业极度繁荣,以东山“洞庭”命名的商帮与晋商、徽商合称为“三大商帮”。如今的村民家家都种有橘树、茶树,橘子是江南有名的陆巷橘,茶叶就是天下闻名的碧螺春。
村中最平坦的地段建有大致南北走向的紫石街,长达一里许,如今仍是村中的主要通道。作为陆巷的主街,在街的东侧,古西巷、旗杆巷、姜家巷、韩家巷、文宁巷、康庄巷六条小巷依次与之相交,它们顺着山势逐渐升高,与紫石街一起构成了陆巷村的骨架。
老墙被岁月染成水墨色,阳光照上去像是停滞了一样,偶有枇杷树和橘子树从院墙上伸出几枝,又在眼前增添了鲜活之色。
与其说这是一个古村,不如说是古代的一个文化部落。像一颗珍珠,藏在时间的尘埃里,如今,被淘洗出来,呈现于世人眼前。
这个仅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人才辈出,更是被誉为“宰相故里”、“进士教授之村”。明清时陆巷读书之风达到鼎盛的阶段,先后出了1个状元、1个探花、11个进士,而举人更有46人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一代名臣王鏊。如今陆巷仍是名人辈出,共孕育了5位中科院院士,160多位教授。
在紫石街的南、北、东三面,成“品”字形矗立三座石柱木牌,打破了街道上方空间的单调,这三座牌坊均为功名坊,一座“解元”,一座“会元”,一座“探花”,旌表的却是同一个人,这就是陆巷村史上最有名的明代首辅王鏊。
端坐在与紫石街相交的文宁巷中的惠和堂是王鏊致仕后的故居,堂名取惠风和畅之意。错落有致的院子,精巧雅致的镂空小窗,院中的一方天井,白墙边,一丛芭蕉几株翠竹,充满了画意。虽然庭院深深,但每个院落如诗如画的清雅。
致仕居住东山的十四年里,王鏊唯看书著作为娱,更广收门徒,将自己的满腔学识授予前来求教的吴下学子,培养了许多人才,江南四大才子三人出其座下,包括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和文徵明、祝枝山,前者曾用“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赞语来评价自己的老师。
穿过曲曲折折的村道,背靠陆家山的“宝俭堂”,是陆巷保存得较为完好并得以修复的古建筑之一。初名《梦园》,始建于宋代,原为南渡词人叶梦得的故居,寓意以俭为宝,德之大也。
叶梦得,字少蕴,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南宋左丞相。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重要词人,同时也是一个博学的经学家,文词俱佳,著作甚多。早期词作清新婉丽,晚年词作多英雄气、狂气和逸气。也敢于直言进谏,他的正直和爱国之情让人称道,尤其是当苏轼被贬时,他差儿子不远万里去探视,令人动容。
宝俭堂是陆巷古村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园子,高高的葵花图案门档、精细的汉白玉户对,未入宝俭堂已感当年宝俭堂的气派不凡。
宝俭堂布局严整、庄重、朴素、高雅,是苏州较为典型的官宦府第宅园式园林。坐北朝南有3条轴线,中轴线上有正门、门厅、轿厅、大厅、楼厅。西轴线上有附房、花厅、书房、佛楼西花园等建筑。东轴线上有钟楼、楼房、东花园等建筑。
全面抢修后的宝俭堂,恢复了当年的神韵。东西两个花园,均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虽有所不同,但都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浑然天成,极为精巧,不出宅院,红枫映入眼帘。推开门窗,即可将探上墙头的果子摘入手中。
沿惠和堂东侧村道,拐入高墙夹道,粹和堂门楼孤独幽怨的伫立,黑白斑驳的墙面,精美的砖雕传递着古意。粹和堂是洞庭东山叶氏祖宅,叶氏一族从南宋年间定居东山陆巷,历经数百年历史,成为陆巷村最大的厅堂建筑群。虽时代变迁,物是人非,这些古建筑大多数都易主了,但精雕细琢的建筑,折射出来的家族文化内涵至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从宝俭堂继续向北,过寒山谷洞门,在两侧枇杷林中的青砖小路上坡,高三十余米的寒谷山上有座寒谷寺。在黄墙黑瓦的寒谷寺拐入很不起眼的林道,枇杷树下边间种碧螺春茶树,曲折的林道尽头是寒山公园。
看上去并不像公园的寒山公园,有“寒谷仙境”之美称,是眺望太湖胜景的绝好之地。“寒山落照”,是东山古十景之一。寒山公园苍岩嶙峋,崖壁兀立,亭台廊阁,山石和自然地形筑成的假山后形成小道迂回曲折,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斑驳古墙上,长满了爬山虎,葱郁漫延,难免不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
我四下朓望,陆巷古村民居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俯瞰湖面,一座小岛近在眼前,与陆巷古村的粉瓦黛墙相融有序,好一幅古村临烟波山水画。向西南眺望,湖中烟波浩淼,西山诸峰遥遥在望,缥缈依稀。
离开寒谷山时,尚未到日落时分。如若在夕阳西下时,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山村白墙黛瓦的农家,被薄暮时分的淡淡雾霭缭绕,那层飘忽的轻纱,那种神秘的色彩,定是一幅安宁静美的画图。
山风吹来,古村徜徉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青砖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的巷弄,青石板的老街,一刹那间恍若跌入了那段沉淀了百年的历史风云中。那飞檐翘角的曲线,那斑驳深黛的屋檐,那石阶上布满的青苔,散发出静谧而悠远的气息。置身此地,便会产生一种渴慕。若是在这住上一阵子,平日里的喧嚣纷扰堆叠成的厚厚褶皱便能一一抚平了吧。
离开老街出村望太湖,湖水烟波浩淼,远山含黛。回首陆巷,粉墙黛瓦,高低错落,掩映在青山绿林中。我想起了在惠和堂的感觉,阳光下的花园尽显繁华后的落寞,喧哗后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