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第二十二章 39年的延安北平

第二十二章39年的延安北平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39年。这些年轻人在延安学习很紧张,不仅学政治、文化,同时也学军事,甚至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射击、投弹、刺杀,以及各种相关的内容。其实,延安的三所大学,除去“鲁艺”比较侧重文艺,基本上不去教授军事。政治文化方面内容三个学校差不多之外,“陕公”和“抗大”所培养内容是几乎一样,连兼任的老师都一样,只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稍有侧重而已。“陕公”偏重于培养政治干部,“抗大”偏重培养军事干部,许多中央领导干部同时在两校任教。

莲心、言龙生进步都很快,莲心入党的时候,言龙生多多少少有些不愉快,毕竟他也算是莲心的兄长,甚至是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人又是莲心的未婚夫,在他看来,怎么说自己也应该先入党。为了这个事儿,胡玉华专门把他找到延河边谈心。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一千多米,傲立于群山之巅。视野开阔,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山顶有座九层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登上塔顶,可尽收周围景色。明朝时的延安知府顾延寿有一首诗:“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宝塔山下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延河。

这天下课以后胡玉华邀了言龙生在延河边散步。

胡玉华指着清澈的河水,说:“你看这延河水,非常清澈,可谓清澈见底。可是你知道当上游洪水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那就是浊浪滔天、泥沙俱下,就是砂砾里面的金子,也会被裹进去,分也分不清楚。这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可是等流到缓处,泥沙渐渐下,水流变清了,泥沙里的黄金才会露出来。你虽然出身比较高,但是很早就接触了进步思想,又有积极的进步表现,是我考虑的重要发展骨干。第一批其实也只有莲心一个人,是因为她的情况很特殊,组织上希望可以通过莲心,给你们这批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这一点我希望你可以理解。”

言龙生听胡玉华这么一说,心头的意思不满很快消除了,便抬起头来表示。“放心吧。胡政委,我不会闹情绪的,一定进一步积极靠拢组织,认真学习,争取早日到抗倭前线去,和小鬼子真刀真枪的干。”

胡玉华笑着问:“怎么,着急了?急着上前线了?别急,很快就会满足你的这个愿望。”

胡玉华这番话三个月后兑现了。言龙生、莲心他们这批学员中的第一批,被分配到了“老四”的部队,很快就要奔赴抗倭前线。言龙生也加入了组织,他和莲心都将随这批学员回到江南。这些人是党中央分配给“老四”的部队的重要基层干部,延安非常重视,不仅所有学员都是挑选出来的精英,而且都是江南人,为的就是更适合于“老四”的部队在江南开展工作。“老八”总部专门派遣了一个排,护送言龙生、莲心等12名学员干部前往江南。为了确保安全,他们要先随着奔赴中原抗倭前线的“老八”主力前往山西,然后再转道游击区渡过长江,进入安徽皖南山区,抵达“老四”的部队设在云岭的总部。这条路上战事频繁,又是要穿越敌伪顽友数方,犬牙交错的势力范围,一路真是风险重重,暂且略过不提。


北平已经沦陷在日寇手中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时间里,各方面的力量没有一天停止过抵抗。那年的春天特别冷,都已经进了5月,还是寒风凛冽一点春意都感觉不到。前门楼子上面那面膏药旗在朔风里抖动,叫人看着分外的刺眼。每一个走过去的人,都用恨恨的余光看着那面旗。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走过前门楼,抬起头看了一眼那面膏药旗,目光中射出一双利剑,很快很快低下头,从两个门楼下站岗的 日本兵刺刀下走过去拐过前门大街,然后撩起长衫的前摆,加快步伐直接进了大栅栏边上的前门六条。前门一带的胡同多数是些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极有特色的民俗建筑,即便是不方便把正门开在朝南的方向,或者占地的角度有点偏斜,往往宁可牺牲一些面积,也要尽可能把位置摆正。这也算是以北平为代表的北方人,一种传统四平八稳的表现了。

前门六条,就是前门大街东边的一条胡同,不知道当初什么原因?整个胡同并不是正东西向而是有点朝着西北方向斜过去。这样一来胡同两边的四合院都变得有些歪了。您别看外面瞅着院子是斜楞着,走进去看,里面的建筑居然多半还是规规矩矩北朝南。就便是胡同南边的,朝着胡同开的也不是正门,而是开个小门贴着建筑物留出一条夹道,直通到前面去,屋子照样坐南朝北。六条6号就是这样一座院子。北面是六条胡同,南面是条小河沟,那正儿八经的朝南正门,出入一点不方便,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的小南河边儿上是可以走得通的,开在六条胡同里的那就是个后门。

穿长衫的中年男子拐进胡同,先朝四周仔细看了一阵,又站了一阵,才上去有节奏地敲起6号的小门。“咚、咚——咚”一短一长,一共三次。小门无声无息地开了,门里探出一张脸,朝男子身后看了一眼,然后拉开小门放他进去后,又朝胡同两头仔细看了一眼,才把门重新关好。这条夹道不算长,也就是最后一间正房的进深三四米吧。出了这条夹道,是这个院子的第三进,再穿过第二进的夹道,到第二进的中庭院,然后再走第一进的旁边的夹道,就可以到最南面的庭院了。本来要是从南大门走,这个庭院是应该算前庭院,现在则因地制宜改成了后花园,也就比一般的前庭院大出了很多。这个三进的四合院,就是“军统”北平站所在。

这是北平沦陷之前,月淳华秘密建立起来的,不仅是北平站的机关,也是平津冀地下救国军的指挥部。这个地方秘密驻扎着北平站50名精干力量组成的别动队,同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从北平调集200名武装实力,也可以利用这里的通讯电台和情报人员,直接指挥平津冀三地,数千人的救国军统一作战。仅此一条,这个女子已经是华北赫赫有名的抗倭精英。当然,她也不会以月淳华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不知底细的人面前,甚至在北平的 日军侵华总司令部的特务机关——大平株式会社,以及伪北平政府警察局,还有汉奸特务机关精卫堂的档案材料里,这个前门六条6号,住的是一位前清贵胄,叶赫氏亲王的一位格格。这个满清镶黄旗的格格,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叶赫那拉 姬兰,汉文名字叶姬兰。这个院子是她的父亲,叶赫那拉 尔吉库丰硕亲王,留给自己侧福晋和幼女的一处宅子。院子里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这位亲王小姐,姬兰格格的仆人。这位叶姬兰还有一个对外响当当的身份,平津冀青帮的龙头总舵主。不过她更多使用的还是青帮开办的平津冀地区四海公司的董事长。这样的一个身份,使得北平的 日本人,即对她保持着高度的监控和不信任,又不得不尽可能保持和她亲善,甚至表面的倚重。居然还给了她一个华北维持会名誉会长的身份,又让远在伪满洲国都城新京的傀儡皇帝溥仪,封了一个金莲格格的封号。

不过月淳华,也就是叶姬兰,自从北平沦陷之后,从来不以高调示人,所有人都以为她不过是一个喜欢琴棋书画的风雅女子,所有的一切不过都是父兄留给她的财富和权势而已。叶赫那拉尔吉库丰硕亲王的长子,就是北平青帮的前任龙头总舵主,四海集团董事长,在去世前明确留有遗嘱,指定把这两个位置交给幼妹接任叶赫那拉姬兰继承。表面上叶姬兰并不过问青帮的一应事务,也不管公司的业务,管理这些的叫乔连虎,是青帮副帮主。估计除去内部人员,没谁不知道这个乔连虎,就是军统平津冀地下救国军的参谋长,月淳华军事方面主要助手。只是连乔连虎也不知道叶姬兰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地下救国军的总指挥代号“金雕”。叶姬兰以“金雕”身份出现的时候,永远都是戴着面具站在阴暗的角落里。她的真实身份,只有自己的贴身侍卫,婢女木莲和北平站副站长才知道。这个木莲不仅武艺高强,枪法过人,胆识过人,而且身形与叶姬兰惟妙惟肖,两个人经常暗中互换身份行事,竟然瞒过了一府的上下。

这个长衫男子一走进夹道,就有两个下人打扮的过来接应。看起来他一定是这府里常客,两个人和他都是熟悉的,看见来人,便笑着招呼:“林先生来了。林先生一来,我们小姐准高兴。”

这个被称作“林先生”的男人,全名林秀春,就是四海公司的总经理。

林秀春沿着夹道穿过三进、二进的夹道,一直走到了头进,一眼就看见叶姬兰坐在花园的凉亭里在看书,石桌上还有一把瑶琴。叶姬兰是个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否则也不会让她用这样一个身份来做掩护。木莲则站在花径的灌木丛里,警觉的眼神不时扫视着四周。大门后面还有四个神色凝重的家丁打扮的卫士,林秀春知道这扇大门的外面,还有四个潜伏哨。这些都是他亲自布置的,包括附近几家住宅,其实都是北平站的人。林秀春就是代号“鸽子”的副站长,也是救国军的第二首脑,人称“军师”。

木莲看见他,已经快步走上凉亭去通报。

“小姐,林先生来了。”

叶姬兰放下手上的书,抬起头来,看见林秀春已经穿越花径走过来。

叶姬兰朝他一笑,说:“军师来了?”

木莲等林秀春走上凉亭时,已经重新退了下去。

林秀春走到凉亭里,叶姬兰又说:“坐吧。有什么重要情况你要亲自跑来?”

林秀春坐在叶姬兰对面的石凳上,低声说:“岱老板来电,有重要任务。”

“哦?”叶姬兰神色也凝重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碧血||第二十二章 39年的延安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