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狱到研究室,细看青年领风骚

              ———观《觉醒年代》有感 

    作为献党百年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其优良制作,扎实功底 剧情丰富,在年轻人中收获一片叫好。

    这部剧真实反映了五四前后以陈独秀同志,李大钊同志为主要人物而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北京学界乃至全中国都是一次影响深刻的运动,在全国掀起新文化思潮。本志初心以启蒙国民思想为出发点,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给中国社会思想以改造。

    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1917年,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三次于雪中聘请陈独秀同志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在北大,陈独秀也将原本在亚东图书馆的《新青年》带到了北大实行同人编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以北大名义聘请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沈尹默为《新青年》的责任编辑同时部分作为北大文科教授。于他们而言,陈独秀无异于是伯乐。都说陈独秀等人主张白话文就反孔,诋毁老夫子,其实不然,陈独秀八岁熟记四书五经17岁考取秀才,在封建盛行的时代,他敢于开辟新的历史潮流。孔子之道,只是不适应当时的现代生活,孔夫子之所以被污蔑,实则是袁世凯为谋求帝制而将其用为挡箭牌。在北大和新文化派相对的有以辜鸿铭,黄侃,刘师培为代表的复古顽固派,他们主张文言文,在学术上与陈独秀等人展开激烈的辩论,造就了北大文科的“黄金时代”,他们虽然一生学术见地不同,政见不同,但陈独秀离开北大时都对对方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这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

    本文题为《从监狱到研究室,细看青年各领风骚》其中监狱和研究室取自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一文,他说:“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多少年来,无数青年的经历验证了这句话,无数青年为了国家而牺牲了自己。陈延年,陈乔年是陈独秀的儿子,20出头就说出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誓言,他们的理念由无政府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年仅29岁和26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郭心刚,北大学生在听闻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不能收回山东青岛,一夜之间,竟为之白了头,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这四个大字,在极度悲伤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他们这类的青年还有许多像赵世炎,邓中夏等等,他们同样也为中国的未来付出心血,我们不应该只铭记进那些国家高层领导人,还应该记住这些,在二三十出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牺牲了生命的革命烈士。

    看完影片对我的影响极大,我感慨于那个时代的青年,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精神,那是五四精神,爱国精神,求知向上的精神。我们当代的青年,在看到那些为我们新中国为共产党付出一切的革命青年,又有何反思呢?我们当下的青年有不少沉迷于网络游戏,以丧文化为潮以追星为流,在迷途与无知中,渐渐丢失了自我,每天到点儿就网抑云,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严重影响,还给社会青年形象以抹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不妨以史为鉴,学习先辈优良传统习性,撇掉不良压抑情绪,充满爱和希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走,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自己的责任去扛。处于世界大变革的时期,我们应该无惧艰险,力争上游,为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姿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监狱到研究室,细看青年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