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心中道德律

《纯粹理性批判》分析世界是怎样,我们能知道什么。而《实践理性批判》是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实践理性批判》指导我们可以采取什么行动和行动应该有哪些准则,这些准则之间的性质区别及最根本的准则。其中严谨的规定了各个定义的范围和区别。“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康德的星空,《实践理性批判》就是康德的心中的道德法则。在结尾处一本正经分析讲道理的康德突如其来的感性,令人动容,如同天文观测者突然转身对你说“星空好美”。


鉴于书中大道理分析太多我就不列举了,只把自己印象深刻和受用的部分做个简单的个人总结。

自由意志。人必须假定具有自由意志,虽然各种因素影响人的意志。即使假设人是由高等文明创造,那也必须是赋予了人自由意志。人只有自我确认自由意志,才能开始人的概念。只有自由意志赋予人生命,只有自由意志人生才有探讨意义的必要。即使各种因素比如生理条件反射,激素分泌,感性和本性常常促使人行动决策,但理性的存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只有理性赋予人自由的本质,只有理性才能让人感受到自己由自己控制。那么理性作为自由行为的支配者,就需要一些可以依靠的准则,即“自律”。

自律。这里的“自律”的和普通的大家所说的自律的意思出入还是比较大的。这里的自律可以解释理解为自由意志设立行为准则,也可以理解为自我立法,为所欲为(本义,做自己想做的事)。设定在这个世界自我的标准,通过这种自我的设定“法律”,自我才能在这个世界中展开立足。也正是这种自律,反过来印证了自由意志。作为一个社会人,自我设立标准必然需要不能违背人类共同利益,违背这些共同准则就是无德,而怎么去考量什么是道德也就自然而然了。

道德。什么是道德行为?就是你做这件事,能不能普遍化实行(普遍的立法原则)。如果能普遍实行,你就做,否则,就不能做。例如:“说谎”,如果人人都说谎,人和人之间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因为你无法确定什么是一个真的自我表达,这种说谎行为有损于整体社会利益,属于负面行为,那说谎就必然是不道德的行为。把不说谎当作法则,那就不存在道德上善意的谎言。诚实作为智谋的基本条件,那么撒谎必然陷入真伪之辩的漩涡,所谓善意的谎言在真相未展现之前就是谎言,是真相赋予了这种谎言善意,是真相使其具有原谅价值,而原谅意味着犯错在先。真相是什么就是什么,与你的感觉无关。真相令人清醒而沉迷感受可能让人迷失,基于真实才能拥有,冷静审视才会真实,体验感受生活才贴切灵魂。热爱真实,人与人之间的心才能近。除开普遍立法原则,还有“始终把人当作目的”。无论你自己或者别人,工具化就是人没有自己的东西,永远听命于外在力量的支配,工具化可以生存,但没有道德。也就是你可以请求帮助,而不能利用别人。以上都是基本道德。


那道德作为和幸福密切相关的底色,抛开普通人性的各种追求,高道德也是通往幸福的一种大道。康德假定了上帝存在,在我看来毫无必要。假定最高幸福有可能是必然,在不断的博弈中,正反馈机制必然会引起重视从而达成共识,道德的底律令才能显现。这里没必要假定一个上帝,太静态。那什么样的行为属于高道德行为?假设有个你特讨厌一个素质特差甚至伤害你的人,有一天在你的自我律令里你犯了错即使所有人(包括你的犯错对象)都不觉得有什么错,但是你发起了一个单方面道歉行为,这个行为就是一个高道德行为。那在世界道德进化体系中,要想达到最高动态道德的状态,延续和时间继承性就是必要条件。那我门就需要考虑人类的灵魂到底会不会死?思考到底能被后继者传承理解多少?


对于不信灵魂不灭的人来说,就目前而言是无法达到最高道德。凡是著书立言的任何人从某个角度好像都是天然的对自己灵魂不死的不自信。就像急于和世界沟通的都是对自己已知抱着某种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就是谦卑。正是这种不自信,实践得以进行,新的发现在不断涌现。凡是误以为自己大彻大悟的都不过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行动,实践才是走向文明的腿,而思考不过是准备走的路。普通人怀疑他人怀疑社会,哲学家怀疑一切,怀疑自我同时肯定自我这点让哲学思考的人看着都有点不正常和神叨。没路时侯找路修路,有路就迈开步。信上帝就去行善,信佛就去修善缘。什么都不信,就自我构建,自律、自救、自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践理性批判》——心中道德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