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N个国家争着翻拍后,他的新片来了

影迷的快乐好简单。

给他一个解读的新角度。

或者给他一张电影的点映票。

他都能微笑一整天。

就像今天的Sir。

本来想看完电影去干掉一斤小龙虾,现在,不想去了。

只想一件事。

坐下来,倒杯好酒。

和你们聊聊今天这部让Sir“上头”的电影。

《海市蜃楼》

Durante la tormenta

点映已经展开。

开门见山,Sir先说直观感受:

不可否认,《海市蜃楼》的枝叶过多,爱情、悬疑、亲情、仇恨,一个都不能少,结果错失了《看不见的客人》那种一根牛角尖钻到底的快感。

但不怕,这一次,《海市蜃楼》会给你更多东西。

海报上就一句话:悬念升级。

怎么升级?还能怎么升级?

Sir帮你们回答:

这位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西班牙悬疑大师,搭建出一个悬疑片的“三维宇宙”。

寻找悬疑的,能找到悬疑。

寻找感动的,也能找到感动。

而寻找深度的人,甚至能沙里淘金。

(Ps.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但不影响观影。)

都说《看不见的客人》是巅峰。

它把“悬念感”挖到了极致。

巅峰很好。

但也难以超越,导演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

既为跨越巅峰,也避免重复自己。

《海市蜃楼》的诞生,就背负着这样的使命。

不用失望。

它在保持悬疑为主干的同时,用科幻、惊悚、爱情等元素,为我们展现了悬疑电影的更多可能性。

一个妈妈,发现可以和25年前的一位陌生小男孩对话,小男孩的命运本是被车撞死,但她拯救了他。然而,第二天醒来,她发现自己的女儿消失了。

陌生男孩,纯属偶然。

失去女儿,一场必然。

偶然和必然之间,藏着那么点蝴蝶效应。

往深了想想,你会发现,这是一种跟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态度。

我们看电影,总爱谈论一样东西。

宿命感。

典型的,就是不论我们如何努力,都逃不过冥冥中刻死的命运。

比如最经典的宿命论角色,《教父》的迈克尔·柯里昂,年少时总试图逃离家族的黑手党圈子,最终却不得不被卷进漩涡的中央。

为什么,因为他的意志不够坚定?

不。

因为对家的重视,已经刻在了他身为意大利人的骨子里,只要家受到了威胁,他必然挺身而出。

这叫必然如此。

而《海市蜃楼》却告诉你,你的一个事不关己的决定,会导致你整个人生的变轨。

这是偶然如此。

这种对宿命感的终极拷问,是《海市蜃楼》最大的悬念。

Sir以前和你们说过,这位导演在开篇的时候,总会设一个大悬念。

然后,以它为主干,伸出各种枝叶。

当你以为自己在顺藤摸瓜的时候,其实已经上钩。

障眼法,处处都是。

而这次,导演的野心更大——

每一条枝叶,甚至都是一个主干。

每一条线索的末端,不一定都跟结局有关,但都能结出有意思的果实。

比如,女主与老公的错位。

当女主人生被篡改后去找老公,发现,老公已经是别人的了。

于是,女主的下一个线索,就是为什么没有了老公。

这场戏好好笑。

女主跑到“老公”和他的“新老婆”的房子里。

大哭:“我们的女儿不见了。”

你说,这位新老婆,戴了一顶平行宇宙的绿帽是什么滋味;这位老公,被一个平行宇宙的小三辣手摧情是什么滋味。

哈哈哈哈。

好笑归好笑,这场戏也是女主的线索之一。

如果老公不认识她,那,她人生的转机,就发生在认识老公之前。

这不就缩小了“嫌疑范围”吗?

第二个枝叶,是身份。

当女主去医院,发现,她曾经只是个护士,现在竟然成了医生。

这又是为啥?

她想起来,在原来的世界,没有做医生,是因为有了女儿,她要顾家。

为了家放弃事业,是多少女性的宿命。

那么,女儿,和事业,是必然的矛盾吗?

如果看电影,你会发现别的因素。

你会发现,你以为生活里的好多选择是你做的。

其实,它也是来自别人的蝴蝶效应。

第三个枝叶,是一件谋杀案。

25年前,小男孩听见邻居家的殴打声,来到邻居家,看见了一具尸体,和拎着刀的男主人。

他仓皇而逃,被门外的车子撞死。

那位凶手也最终被抓。

凶手已知,作案过程一清二楚,还有什么悬念可言?

你又想简单了。

当女主角拯救了小男孩,改变了历史,这件案子完全变了样。

小男孩失踪,凶手逍遥法外。

为什么?

这就是《海市蜃楼》的悬念框架。

牵一发动全身。

你以为的答案,变成了问题本身;人物的潜意识,变成了确凿的结果。

惊人的反转呈常态出现,目不暇接。

而它的悬念节奏,通过不同时间线的穿插,不再像前作般密不透风。

反而在线索与线索间留下停顿,让你思考,让你感受。

这才是Sir最欣赏的一种升级——

它不再仅仅是一次血脉偾张的头脑风暴,而是指向每个观众内心的思维颠覆,留下深入骨髓的震撼。

而这些停顿中,有一样最为珍贵。

它叫人性

人性,似乎是导演的软肋,也可以说,硬核。

一个理工科导演,对人性的理解是怎样的?

没错,死磕。

之前在《看不见的客人》,他就让我们看见,一对丧子的父母,如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一般,将悲痛化为力量,揪出那个凶手。

更不用说,那个母亲,还身患癌症。

在《海市蜃楼》,主角也是个母亲。

这一次,她挑战的不是一个凶手,而是整个蝴蝶效应的世界。

但你看她那幅模样:

简直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女儿找回来。

但Sir要告诉你一个真相——

真正的危险,不是他人的阻碍,而是自己的欲望。

有一部科幻电影叫《时间机器》,一个男人为了拯救女友,发痴发狂地制造了时光机器,一次次回到过去,不论宿命如何,他也不服输。

他救了女友1000次,也看着她1000次死去。

最后,他却停在了80万年后。

服输了么?

没有,只是他碰到了一个新的女人。

回到《海市蜃楼》。

女主最大的困境,一样。

在她一觉醒来的新世界,一切都很完美。

她的照片,是她最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她的家,是她幻想中最美好的模样。

甚至,她还慢慢发现,曾经的人生也没那么幸福。

没了女儿,可以再生。

没了感情,可以有新的。

情感层面的升级,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面对所有人的抉择:

她还需要找回原来的世界吗?

这一次,导演眼中的人性,有了拐弯的余地。

25年前,小男孩的案件当晚,恰好是柏林墙倒塌的那晚。

电影里的电视新闻,多次强调了这个时间。

柏林墙倒塌,什么意思?

那天,既是天崩地裂的变化。

也是两个世界融为一体的里程碑。

对于《海市蜃楼》的女主角,那晚也有同样的意味。

人生剧变,分裂为两个世界。

而她必须在这种剧变之中,寻找出路。

既是现实的出路(真相),更是心灵的出路(回归)。

《看不见的客人》里,父母最终知道了真相,但,也知道了真相以外,如噩梦般的现实。

儿子不是死于意外,是谋杀。

他们是知道了真相,但可想而知,他们的心灵永远无法安宁。

这是《看不见的客人》的悲剧。

而《海市蜃楼》则试图在这种鱼和熊掌之间找到平衡。

对,我们都需要真相。

但人生,不能只有真相。

真相很苦,我们也需要一些甜,这些甜,藏在家庭,藏在坦诚,藏在“我永远也不会离开你”的承诺里。

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不太“政治正确”的诚恳——

我们会为真相想破脑袋。

但我们只会为自己的欲望,追逐到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N个国家争着翻拍后,他的新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