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半个城市来看你


从单位出发,接下来的时间还算充裕,便打算穿越这座城市去寻找女友,在太阳照耀的冬日街区散步,貌似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行动与落实也就是一丝勇气的事情,开拔。

这座城市在修整,按照维修标准,应该算是中修,要在全运会之前,完成许多积累多年的项目与一些新建计划。道路的阻断便成为了常态,修正方向与选择十字路口的拐点,成为了慎重的抉择。显然我做的不够好,进入了施工区域,即使有围栏为行人与非机动车隔离出一条通道,周边的荒芜与砂石的凌乱,依旧令行人对施工方颇有意见。

我成功的进入棚改区,周边寂静的氛围令败落的工厂多出了一份肃穆,看着曾经高大的桐树,想必这里也曾经繁华过,如今没有人愿意去见证她逐渐走向消亡,只有曾经圈养的土狗,获得自由后,愿意用自己的声音陪伴左右。

曾经有多繁华,如今就有多落寞。这条伟大的箴言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场所都是绝对正确的结论。每一所工厂都有其家属区,伴其周边,在我段短暂的旅程中,见证了这样的推断。

城区离不开老工厂的家属区,家属区也离不开这些老厂房。曾经的辉煌走向落寞,或者终极,家属院变成为演变的延伸。破败,这种破败无法抑制,有钱的房东,在他处重新添置家产。没钱的房东,就在这样的房中继续生活,没有精力与财力翻新曾经的住处。曾经以工厂为主导,维修管理家属区的思维并没有因为工厂的败落消失,如此,家属区变更为败落。

房屋有寿命是一条伪命题,只要主体在,房屋的内部设施都可以维修,更换。但我们的房屋管理者没有这样的能力,房东也没有这样的方法,直接导致的结论就是,房屋更像是一件消耗品。如何破除这样的局面?我的想法自然不是改变家属区的管理者,或者说是物业。这是二三十年以后该考虑的问题,如何快速的改变这种居民,让健在的人享受到这种红利,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

目前最直接,省心的方式就是拆除,整体性的拆除,毕竟曾经的规划有所欠缺,而由于产权的问题,个人,甚至工厂并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措施。拆除,从新定义区域的价值,才是一项双赢的方法。拆除自然也有自己的缺陷,资金便是一个问题,而区域土地本身的价值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更多的家属区由于缺乏这两项重要的指标,只能在继续破败的过程中等待。

如果将这些家属区的产权给予确定,使得房东获得独立产权,这会是一项令家属区获得新生的机会,并且盘活这一片区域。

家属区的主力显然是老人,而由于产权无法给予确定,或者是老人继续居住,或者是被出租,闲置。无论是出于哪一种选择,没有主人翁意识,或者说能力的居住者,都无法对家属区给予修复。当这些房产获得产权,走向市场,自然会有需求进入这片区域。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主人翁意识开始回归,城市建设自然完成,并且削减了政府的负担。

5个小时后,我抵达这种城市的新城————高新区,走完25公里,终于可以约饭了。

小城雨田

2021/2/6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大半个城市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