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表达,一样的结果,不一样的感受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说话没有问题,可是有些话说出口,回过头想想如果当初换种表达方式的话也许效果更很好。虽然还是那个结果,但是感受却完全不一样。

早晨吃饭的时候,可可告诉我她这个暑假要个赵丽颖一起吃饭。赵丽颖是她的偶像,可可喜欢她的娃娃脸,喜欢她的演技。当我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直接否定了,认为这是不可能事件。

我说:你们约好了吗?

可可说:没有。我没有她电话,不过我有她的qq,好像也被我弄丢了。

我沉默……

可可又说:我知道她的店在哪里,我直接去她店里等她。

我说:老板一般很少在店里,估计去了也碰不到赵丽颖。

可可说:我去开间房,我天天去她店里,总有一天能碰到她。

我说:你有多少钱可以支撑你天天开房,再说你是未成年连身份证都没有怎么开房?

可可说:那就去她店里,住她店里,我告诉他们我是赵丽颖的粉丝,求求你们让我见见赵丽颖…

我说:她粉丝那么多,咱们只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估计住不了人家的店。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在去上课的路上,我开始思考,我的回答好像都是否定,我就认定了这件事是不可能事件。我为什么不试着引导她呢,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得到答案。

我可以说:见一个人一般有两种情况,①约定好时间,地点。②直接去堵她。

约时间,地点需要联系方式,目前情况有哪种方式可以联系上人,此方案不通

再考虑第二种情况。

她的店在哪个城市?怎么去那个城市?如果当天见不到她本人怎么解决住宿问题?预计住几天?大概预算是多少?做了所有的工作还是没有见到赵丽颖,结果能不能承受。

如果我不是一直否定,而是慢慢引导的话,我相信再遇到问题可可也会自己分析。结果可能也是否定,但是她的感受肯定完全不一样。

图片发自App

(你好,我是孟霞,是一名孕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影响越来越多人,我们一起积极,阳光,充满爱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种表达,一样的结果,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