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拟合未来,阅读创造价值
农耕时代读几年书就可以应付一辈子
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能管用一辈子
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要一辈子读书
用一生学习
如何一年读完300本书?
完成这件事其实并不困难,甚至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开始写这个公众号,也是因为父亲在忙碌的工作中,抽不出时间读书。
我认为忙碌虽然填满了生活,但是人一定是可以抽出时间来提升自我的。
他的岗位对社会仍然重要,所以我希望他继续学习,即使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我希望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帮他读一本书,并且让他在几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完成对一本书的学习。
对我来说,这件事的体验同样新奇,看着日历来选一本与这一天相关的书,省去了我选择的烦恼。
今天是5月6日,我选的这本书,就是一位专业的书评人,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而他每年的阅读数是700本。下面就是整理好的干货:
快速阅读术 思维导图
如何加快阅读速度?
不纠结于细节阅读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和量级并不是个体所能承受的。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即使你努力认真的阅读,你仍然会忘记书的大部分内容。
从复制百分之百到邂逅百分之一
你对书的渴求并不仅仅是占有,更重要的是使用。就像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的仅仅是与你有关系或者你需要使用的一部分,所以重要是拿到你想要的。
把阅读的过程想象成听歌
在你听音乐的时候旋律是在你脑海里自然流过的,你会记住最好听的那一部分旋律,然后之后慢慢回想起整首歌的美妙。
停止存储式记忆
当你把整本书的内容存进脑海,可能会干扰你的使用,反之如果你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就像一个数学公式,问题更可能迎刃而解。
如何“挤出”阅读的时间?
框定早上的阅读时间
早上比晚上的时间更加清醒而且固定,你可能无法预料一天的结束,但你一定可以决定一天的开始。
每天早上读十分钟,虽然读不了很多内容,但好奇心会使你对剩下的内容兴奋起来,这就设置了一个“锚点”。
固定情景与习惯
在每一个读书的时段里设置相近的场景,放一段音乐或者泡杯茶,你的身体在21天的适应后就会形成记忆
书籍的分类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快速阅读,比如小说,漫画,随笔散文,都可以放在休闲的日子慢慢品读,你所需求的是其中的情感诉求。
还有一部分书是不必读的,这当然是指很多没有经过时间和人气检验的书。而剩下的部分,就是适宜你快速阅读的书了。
如何不忘记读过的书?
在读的过程要写
深入的阅读来自于摘录,每本书总有一句话可以触碰你的心灵,记住那句话,他就是属于你的书了,因为你的共情处就在那里。
在你心动的时候,一行摘录,就抓住你与书的联系了,读书不是测量,而是探险。
在摘录之后进行一场REMIX
想象你是一个DJ,听到的歌中不断的剪辑出令你心动的片段,最后把他们重组,变成一首属于你的歌。
12本书就是一个大的进步
根据调查,你的阅读量每次增加12本之后你就会明显感受到自我的提升,所以重要的一件事,坚持看12天的「一条拟合线」
一条微博长度的评论
将摘录的部分与你对这本书40字左右的评论进行拼接,你会发现在这张纸上的线索们慢慢重组,成为了为你所用的工具了
「流水式阅读」如何让文字流动起来?
仔细看序言与目录
在作者或译者的序言都会大致的描述一下这是一本什么书,同时帮助你判断书的主要内容和这本书的分类
仅读开头和结尾的五句话
在开始和结尾的五行内容就能让你确定这本书作者的素养和书的主旨,试着找出关键词,之后会在书中反复出现,这就是你要找的内容
跳读,只看小标题
很多商务书籍和自我提升类书籍常常会在小标题下加入自述或者实例来侧证自己论点的正确
只读标题和结论并不影响你对于主要内容的理解
不划线不记忆的流畅阅读
划线会让给你一个强大的心理安慰,但实际上你很少有机会重新阅读他们
保持流畅的阅读体验,不要烦恼的纠结漏掉了什么
在休息日选好下周要“侍寝”的六本书
选一两本你不感兴趣的书
大部分当然还是要贴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切实需要和喜爱的书籍类型,保持流畅性,好奇心和愉快
但同时也要有一些平时不感兴趣的书要拿来读读,很可能有意外之喜
别人推荐的书不加思索的读
经过别人的筛选之后,每本书都拥有非凡的意义。即使对你无益但仍然有机会让你得到其他领域的精华
获得书籍的来源
去图书馆和二手书店转转,按30元的均价你一年读书的成本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成本,大部分经典的书其实随处可见而且免费
最后一步,把书扔出家门
三个月整理一次你的书架
占据书架视平线的黄金位置的书的数量有限,把一些书彻底的扔掉
扔掉不需要的书籍(紧跟潮流而出的书或提升类书读完后就毫无意义了)在选择和平衡的时候你会发现哪些书对你很珍贵
上忍奥义:
舍弃案例看理论,一目十行看大概。
思维火花要记录,结束评论很有用。
先记后忆是程序,重构精华不能少。
目录摘到书本外,不看趁早卖废纸。
关注我们,了解过去,活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