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朝的婚姻制度和女性自由,体现的是一种叫走婚的婚姻遗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通过几千年的繁衍发展,往往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当地的民众中沿袭而成为当时的风俗。在我国,婚姻嫁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就有不同的讲究,而在平安朝直接复制了我们唐朝文化的日本,婚姻嫁娶制度则与我们完全不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传统风俗呢?

由日本文学博士笹间良彦编著的《日本历史风俗图录》就从起居及习俗、殿舍住宅、服装饰品、武装武器、生产劳动、乘物与旅行、信仰世界等多方面介绍了日本古代直至江户时代的风俗历史,这其中就有平安朝青年男女相亲、婚姻嫁娶的场景图录。

可以说,日本的婚姻形式,大体上是从“访妻婚”到“招婿婚”再到“嫁娶婚”这样一个历史流程的,而平安时代基本上实行的都是“招婿婚”。

一、平安时代的婚姻缔结形式

我们知道,现在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有招婿和迎嫁两种形式,招婿是丈夫在女家生活,生下的孩子也随母性,而迎嫁则是妻子在男家生活,生下的孩子随父姓。

然而,日本平安朝却是丈夫先去女方家居住,等过了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再把妻子和孩子(有了孩子的话)接到自己家里去住,孩子是随父姓的。

这样的婚姻习俗不仅与我们现在的婚姻形式大相径庭,与我们古时候也大有不同,可谓是有点“伤风败俗”。具体的作法在《平安朝的生活与文学》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一般男子到了适婚年龄,就会到以才色著称的女性那里送去求婚的消息,女方不能自己回复,只能由家里的当家人父亲或兄长对其求婚者的人品、家世、才能一一考量之后,代女方回信作决定,这大体上与我国古代差不多。但在我国,男方未通过第三方(也就是媒人)直接向女方家里提出求婚,那也是冒昧,而在日本,媒人似乎并不是不可少的,有也可,没有也行。

如果女方家里答应求婚,新郎会选择吉日去女方家。不过,是先送去消息,然后入夜带上随从来到女方家里。新郎会在中门下车,将开道松明上的火移到脂烛上,走进门内,从寝殿的侧面台阶进入。也就是说未结婚先入洞房,听起来还真有点恐怖。

而且在这一夜,岳父岳母还要把新郎的鞋子抱在怀里睡觉,寓意他们把新郎当做自己的孩子,祈望新郎与自己的女儿百年好合。不仅如此,与新娘家关系密切的人会拿着脂烛,把火移到帐台的幔帐前的灯笼上,这个灯笼三天不许熄灭。

是夜,新郎和新娘一起进入幔帐,脱下衣服,等到了第三个晚上,要人用银盘盛着三个饼奉到帐前,新郎和新娘才能穿戴好衣服和帽子,走出幔帐开始吃饼。这就是所谓的“三日之夜饼”的仪式。(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得饿三天?真搞不懂这是啥规矩!而更要命的是,走出幔帐,新郎新娘就将面临分别。)

吃饼仪式完成后,或当天晚上或第二天白天要举行“露显”。“露显”也就是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吧,女方家里设筵庆贺,招来亲戚、朋友、知己聚会,新郎得以首次与岳父、岳母及女方其它亲戚正式见面。

在露显当天,还要举行一个“后期”的仪式。所谓“后期”,就是新郎新娘分别在即,新郎第一次给新娘送去信件,盼望后期相会。

至此,男子会择吉日离开新娘家,该干嘛干嘛去,或去宫廷任职,或继续自己其它的事业。古时的男子有三妻四妾,日本也不例外,但这样的结婚仪式仅限于正式的初婚。

二、女性有相当的婚姻自主权,可以不答应求婚者的请求,也可以提出离婚

日本平安朝的婚姻制度与我们古代的婚姻制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拥有相当的婚姻自主权。她们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男子,如果婚后不如意,还可以选择离婚。她们的婚姻基本上是以情感为导向的。

如《伊势物语》中的“筒井筒”这个故事写道:“长大成人后,无论男女,偶感羞赧。男子心思非此女不娶,女子心思非此男不嫁,故双亲所提亲事,一概置之不闻。”女子的婚姻虽是得需父兄回信才成,但也必须征询过她们本人的意见之后才行,与我们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截然不同。

而我们古代,青年男女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女性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得悔婚,更不得离婚。就是一代才女、能与众男文豪并列的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被张汝舟骗婚受尽凌辱,可当她想离婚时却困难重重。

在当时的宋朝,除非男女写休书,否则离婚没法生效。无奈之于的李清照兵走险招,搜罗了证据举报张汝舟欺瞒朝庭的事实,按照宋朝法律规定,丈夫如果被流放外地,那么妻子就能自动和他解除关系。然而,可恨的是还有一条,规定妻子如果将丈夫告上法庭,就算丈夫有罪,妻子也得判处坐牢两年。

虽然当时朝中不少高官仰慕李请照的才华,同情李清照的遭遇,为李清照求情免除了她的牢狱之灾,但是可见,当时宋朝的律法对女性是何其不公平。

然而,对于离婚制度与道德约束,平安时代比现在的日本都更加自由。当时规定离婚的条件有七条:“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凡有一条符合,就可以离婚。

在《源氏物语》的《帚木》卷中就有一个女子咬伤左马头的手指,与他离婚的故事;髭黑大将的夫人因丈夫移情别恋,对两人的未来感到绝望而离婚;而和泉式部则相反,她的丈夫因为她见异思迁责难她,而最终离婚;也有些是难以忍受正室嫉妒而自行离婚的女性。这些离婚有很多都是以女性意志为准绳的,大大提高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自由。

三、平安朝相对宽松的婚姻制度,体现的是走婚的文化习俗

其实这种宽松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当时的人们有多开明,而是来源于一种称为走婚的婚姻形式的遗风。在走婚制时代,男方会在晚上去女方家幽会,夜合晨离。

这是上古时代的成人式遗风,应该是母系氏族时的一种婚姻形式,在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这种遗风几乎荡然无存。但现在在我国云南四川一带的摩梭人仍沿袭的是走婚这一独特的婚姻形式。

摩梭族仍然保留的是母系社会制度,他们的一切都由女性支配,是名符其实的“女儿国”。但这个女儿国里并非像《西游记》中所说完全没有男人,摩梭族的男人是在自己出生的家里以舅舅的身份在家里的。摩梭族采用走婚制,其实是男不婚女不嫁,没有婚姻关系的夫妻形式。

到了晚上,男子会用独特的暗号敲开女子的房门。到了十七八岁的女子,妈妈或祖母会在门楼上专门为女儿准备一间闺房,闺房内靠外墙会开一扇小小的窗,是供走婚的男子从窗外爬进来的。如果男子不具备攀爬的本领,就只能望窗兴叹了。

虽然走婚没有任何婚姻形式,但女孩子的窗也不是乱爬的,他们一般是在生活中先有了感情基础,然后互约了暗号之后,才到晚上爬窗相会的。如果暗号对不上,或女孩子意兴阑珊,她也是可以把窗户关上的。当看到一扇关闭的窗,大家就知道这扇窗是不必爬的了。

这种婚姻形式不存在利益纠葛,也不存在感情纠纷,大家合则聚不欢则散,相当自由。因为不存在婚娶,所以白天男女都是在母亲家劳作、生活,只有晚上才与心仪的人在一起欢愉,感情非常单纯。

但是就算不存在婚娶,心仪的男女双方也会在女方家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在半晚,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男方家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然后接受长辈和姐妹们的祝福。

这与平安朝男子求婚成功后,举行的仪式差不多。所以说,当时平安朝的婚庆缔结形式还残存着上古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风俗。不过,在父系社会,女方最后还是会被接到男方家共同生活,养育子女。

走婚虽然夜合晨离,但如果两人关系牢靠,男女两方也是可以住在一起一辈子的,这叫“阿注”定居婚,是男女双方搬出母亲的大家庭,自己组建新家庭,并对对方忠诚一生,称自己的伴侣为“阿注”。而夜合晨离的形式,则被称为“阿夏”异婚居,男女双方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

但是,当时的平安朝还是一夫多妻的制度,这种制度并不理想,妻妾之间会相互嫉妒、憎恨,最终把这些厌恶发泄到对方子女身上,从而引发很多悲剧。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一夫一妻制的向往,婚姻制度也改成了现在的一夫一妻制,结婚形式也以当时的“招婿婚”转变为现在的“迎娶婚”。

《日本历史风俗图录》不仅再现了古时日本人的生活和日常,更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些古老的历史风俗,让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形式还可以这样的多元化。

基于现在婚姻缔结前双方对利益的考量,婚后对孩子和财产的纷争,以及婆家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以女性为主、撇去利益纠葛的单纯以感情为导向的婚姻形式。因为这样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儿童的利益,女性不会因在婆家过得不如意就迁怒孩子,也不会因渴望丈夫的爱又得不到更多支持就把自己的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男女双方各自生活,没有经济上的往来,只因感情而相聚,就会少了很多家庭罗生门的上演,如果感情稳定,也可一家固定生活一辈子,免得离婚时的互撕。

《日本历史风俗图录》足足300页,介绍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些习俗礼仪,还有对建筑、器物、服装、职业生产等方面的介绍,如果大家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话,都可以买来看一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平安朝的婚姻制度和女性自由,体现的是一种叫走婚的婚姻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