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2)听后记

        昨天下午,是组内两位新老师连着两节的汇报课,恰好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世说新语·咏雪》进行课堂展示,从而在不经意间进行了同课异构。今天我来谈谈第二位老师的课。

        老师的课堂按照以下板块展开:

        一、新课导入
        回忆与雪有关的诗词
        二、作品与编者简介
        三、文本初读,划节奏
        听录音,正字音,划分文章节奏并朗读
        四、文本精读,晓其意
        逐句对文本进行解析,重点教授实词、翻译、古今异义、句式等文言考点。
        五、文本再读,理脉络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一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六、小结,布置作业

        授课的年轻老师,也是从师大走出的公费师范生,与上一位老师是同学。长发飘飘,文弱秀气。或许是因为上周我们已经评过《秋天的怀念》和《散步》,所以聪慧的老师们从大家的议课中学习到了一些东西,所以,《咏雪》两节课,在学习目标的设置、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等等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从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也是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的。可以说,从大的方面而言,教学是没有问题的。这里,我只谈谈自己看到的本节课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1.我们需要去思考在教学中“文”“言”融合的问题。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文”“言”分离的状况,所以,“文”“言”融合,是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一直要实践并追求的教学状态。七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无论是课文内容,还是文言知识,都是极少量的,我们要想办法做到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字词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要尽力做到像现代文那样,进行随文学习词汇。

        2.从学情出发,教学一定要放慢自己的语速,给学生留下思考、接受的空间。课堂上老师的语速太快,虽说很多知识点都说到了,但对学生而言,其实只是过了一下耳朵而已,压根儿没有走心,也并没有理解,所以教学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3.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老师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也是语文老师最尴尬的处境。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很关注考试,也聚焦于各种知识点,但对于七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尽量避免提到“考试如果考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考试的考点”等等这样的话语。

        4.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七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一定是在读中去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各种各样的文言现象,就是读,训练语感,没有必要给学生大讲特讲各种文言语法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咏雪》(2)听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