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青春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成年早期。成年早期通常指的是25岁到35岁之间。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建立起了身份认同,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并不是。一个人总是很孤独的,你需要寻找爱人,跟爱人分享自我,来克服这种孤独。这就是成年早期的核心课题——建立亲密感。
建立亲密感是重要里程碑
亲密感的建立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你的生活里不只有你自己,而且还有了别人。从某种意义上,亲密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你的自我扩大了。你的爱人,就是你自我的延伸。有时候,这种扩展会弥补你的自我缺陷。
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年轻时有抑郁症。那时候,他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也去尝试过很多学科,想帮助自己从抑郁症中摆脱出来。不过,最终把他从抑郁症中拯救出来的,不是这些哲学理念,而是人。34岁的时候,他结婚了。这让他结束了过度的自我反省。他从稳定的感情中寻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和。从此,他的学术生涯进入了一个爆发期,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他的情绪,都变得更加成熟了。
你看,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没法靠学问拯救自己,最后还是得靠亲密关系。
为什么亲密关系的建立对自我的影响会这么大?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两个人了,可以相互有照顾。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可是,照顾什么呢?在第三章我们曾经讲过,在关系里,你总是在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可是亲密关系中,你的角色是最特别的。
亲密关系允许你暴露自己的脆弱,并把自己的脆弱托付给对方。有人说,亲密关系,就是你能在一个人面前觉得很自在,不需要什么伪装,也不用担心他会怎么想。
当这些脆弱的部分能够在亲密关系中被接纳时,它们就不再是我们需要藏着掖着的秘密,不再是我们需要从自我中排斥的部分了。它会整合到我们的自我概念里,让我们更能接纳自己,也变得更完整。
这是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深化,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照顾,这远远比身体上的照顾更重要。
自我中心的三个体现
可是,要获得这种亲密感,同样需要我们克服三个发展障碍,也就是这个阶段的三个自我中心倾向。
第一个障碍,是害怕不被接纳。
在建立亲密关系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虑:这段关系安全吗?如果他看到我真实的样子,他还会爱我吗?我会不会被抛弃?建立亲密关系,意味着你要把自己托付出去,去依赖别人、信任别人。这同时也意味着,你给了别人伤害你的权力。
害怕这种依赖和托付,就是一种自我中心。
我有一个来访者,已经单身很多年了。她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不会有人真的喜欢我。”所以每次遇到新的异性,她都会想,自己会不会做错了什么?对方会不会讨厌她?这让她觉得很累。
在讲身份认同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是身份认同不稳定时候的特征。有一次咨询,我就让她回忆一下和异性交往的轻松点的片段。她说大学的时候,有个师兄,人非常好,跟很多人都聊得来。有时候他们会一起吃饭,去操场散步。
我说:“那不是很好吗?说明你也能建立轻松的关系。”她却说:“不是啊。每次散步回来,我都会想,这不是我好,是我那个师兄好。他只是为了照顾我,才跟我走走。如果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不会真的喜欢我的。”你看,她在用这种方式扭曲她的经验,来维护“我就是没有人喜欢”的核心信念。而这个信念,又保护她远离人群,变成了建立亲密关系的障碍。
还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说:“我从来不敢在异性面前展示真正的自己。看起来我很体贴,别人也觉得我不错。可是我自己很累。我很怕自己在别人面前露出马脚,如果让别人看到我真实的一面,估计她就会离开我。”真实的一面是什么呢?无非也就是“我脾气不好”“我没那么自信”之类。这样,他就把恋爱变成了一个无间道游戏。
一旦他觉得女孩子流露出了一些不满,他就会很恐慌,他会解读为这个女孩已经发现了他的真面目,并马上离开。这自然也很难建立亲密关系。觉得自己有不能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几乎是每个人共有的秘密。而只有勇于去尝试,你才会发现,这个所谓的秘密,其实并没有那么危险。
阻碍这个阶段发展的第二个障碍,是害怕承诺。
亲密关系是排他的,这就意味着,一旦建立起亲密关系,你不能再去跟别人发展类似的关系了,无论你多欣赏对方,你的人生会因此失去一些可能性。几乎每个亲密关系中的人,都会有这种疑虑:这就是我这辈子要在一起的人吗?他可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啊。所以很多人都会恐婚。
害怕失去某种可能性,因此害怕承诺,是另一种自我中心。
我有一个来访者,和女友已经相处一段时间了,女朋友有要跟他结婚的意思,他很焦虑,苦思冥想该怎么办。有一天,他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遇到了一个很漂亮的姑娘,觉得自己豁然开朗,“对啊,我将来就是要找一个更漂亮的女朋友啊,所以现在不能结婚。”
“找个漂亮女朋友”的幻想,保留了承诺外的可能性,他的心反而安定了下来。女朋友让他去见家长,他也就去了,想着,反正我不结婚,反正我要找一个更漂亮的女朋友。我就问他:“你到底是想找更漂亮的女朋友,所以不想结婚,还是单纯害怕跟现在的女朋友走得太近,害怕承诺呢?”
他想了想说:“都有吧。我现在还看看书,学学东西,玩玩游戏,万一我结婚了,我担心自己一点空间都没有了。而且,结婚牵扯到两个人的家庭,七大姑八大姨,我想想就害怕。”
他说的,除了害怕承诺,其实还提到获得亲密感的第三种障碍,那就是害怕被改变。
有人跟我说,单身久了,都不习惯再去找对象了。一个人想吃什么,自己可以做,想玩什么,马上就可以玩了。如果有对象了,还要照顾对方的情绪,要找两个人都合适的活动,别说玩会受限制,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他说的没错。亲密关系会挤压自我的空间,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你一定会牺牲某些自主性。亲密关系会改变你的生活习惯、品位、情感表达。
还记得第三章关于关系的互补的课吗?亲密关系是可能把你塑造成系统需要的样子。所以有些人觉得一个人更自由,也很能理解。
害怕不被接纳、害怕承诺和害怕改变自己,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自我中心,成为我们建立亲密关系最大的障碍。
有时候,因为孤独,我们需要在一起,因为这些疑虑,我们又不能真的跟对方分享我们心里的秘密。所以作为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我们就彼此戴着面具,一起配合着扮演一段亲密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人们假装亲密,却各自孤单。有些人会出轨,有些人会物化对方,把关系变成一种利用、占有或者寻找刺激的途径。
可是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会告诉他们,他们并没有完成人生的重要课题。
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发自内心的承诺
那么,怎么才能真的建立起亲密关系呢?我的答案是:发自内心的承诺。
我承诺,即使错过可能性,即使你不完美,我也愿意去爱你。我愿意为我们俩的关系负责,我愿意接受关系的种种限制。如果你有了这种承诺,看起来,亲密关系仍然会有种种限制,可是因为这种承诺本身是自主的,又让这种限制变成了一种自由选择,这时候限制就不再是限制了。
当然,这种承诺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你完成了这种承诺,那你就完成了人生这个阶段的课题。你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品质——爱。这种承诺本身,就是爱的形式。
也许你会说,我也想做这样的承诺,可是,我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对的人呢?我想说,其实有时候我们没法建立亲密关系,不是因为你找不到对的人,而是你没法做出这样的承诺。承诺才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障碍。
有时候,你做了承诺以后,这个人就逐渐变成了那个对的人。这就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在这种承诺中,你也学会了深刻的托付、联结、责任和信任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的自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这会深化你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我曾经问过一个家庭幸福的朋友,她是怎么克服建立亲密感这种疑虑的。她说:“我也知道爱可能会带来伤害,可是,我也不能因为害怕伤害,就不去爱啊。”当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你就知道,她已经完成了建立亲密感的人生课题,并拥有了爱的能力。因为她的爱,不再受假想的伤害限制了。
当然,关系的承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有时候你确认过眼神,觉得那是对的人,也许过一段时间,你又觉得这不是对的人了。
可是,就算关系有变化,你在关系中获得的承诺和爱的能力,却不会轻易消失。
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讲了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建立亲密关系。
首先,我们讲了建立亲密关系的三个障碍:害怕被接纳;害怕承诺;害怕被改变。这代表了这个阶段的自我中心。
之后,我们讲了建立亲密感的标志,那就是发自内心的承诺。建立亲密感意味着自我的发展又扩大了一步,自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
今日得到
1、亲密关系允许你暴露自己的脆弱,并把自己的脆弱托付给对方,就是你能在一个人面前觉得很自在,不需要什么伪装,也不用担心他会怎么想。
2、当脆弱的部分能够在亲密关系中被接纳时,它们就不再是需要藏着掖着的秘密,不再是需要从自我中排斥的部分,它会整合到自我概念里,让我们更能接纳自己,也变得更完整。
3、要获得这种亲密感,需要克服三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害怕不被接纳;第二个障碍,是害怕承诺;第三种障碍,那就是害怕被改变。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自我中心,成为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大障碍。
4、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发自内心的承诺。就算关系有变化,你在关系中获得的承诺和爱的能力,却不会轻易消失。
5、建立亲密感意味着自我的发展又扩大了一步,自我从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
思考与行动
最后,让我们回忆一下,你在建立亲密关系这个人生课题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体会和故事呢?欢迎来跟我们分享。
谈恋爱的时候,起初总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这种时候的自己,就是害怕缺点不被对方接纳。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人也容易放松警惕,双方都会暴露出一些缺点来,这个时候,发现对方并没有大惊小怪,而是表示理解甚至是呵护时,担心就会越来越少,这种害怕不被对方接纳的心理就消失了。随着过程的深入,觉得两个人确实要优于一个人很多,方方面面效率更高更优——个性上可以互补,情感上有人陪自己一起笑一起哭,从此不再孤单。同时,说话做事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了,也会从“我的角度”变成“我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这样的时候,就很愿意和对方长相守,愿意给予对方承诺,愿意为了我们而改变我。
第一次婚姻,就是这么水到渠成的。婚姻存续期10年里,在他面前我是很放松的,很有踏实感,我内心能够感受到,不管自己以后变成什么样了,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波澜了,他都会对我不离不弃的。我相信,他对我也有这种踏实感的。结婚10年后,我们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和平分手,但不可否认,我们双方因此都拥有了爱的能力。
因为拥有爱的能力,所以不怕再爱。第二次婚姻,我一如既往地信任对方,愿意为了我们而改变小我,也想牵着他的手到老,但却始终感受不到对方发自内心的承诺与拥有——假装亲密,各自孤单,我只觉得自己是关系中工具一样的存在。长期的独角戏,其实我知道不是我不够好,而是对方有障碍——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障碍,所以总是无法交出自己。
第三次婚姻,我们很放松,同时都比年轻时候更包容,更能求同存异了。我们不再去想着要改造对方,而是去爱着对方本来的样子(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样子);也不再用自己的标准去度量对方,知道了扬长避短,知道看对方的好,知道与对方的缺点和平共处……这个时候,才深切地理解了“勋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真正做到了不分彼此,不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