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敏捷开发

文章目录

    • 一、敏捷是什么?
      • 1.1 敏捷的发展
      • 1.2 敏捷方法论
      • 1.3 敏捷开发
      • 1.4 敏捷十二原则
      • 1.5 敏捷的特点
      • 1.6 为什么用敏捷?
      • 1.7 敏捷的组成
      • 1.8 敏捷的应用
    • 二、敏捷与瀑布
    • 三、敏捷框架Scrum
      • 3.1 Scrum是什么?
      • 3.2 Scrum的发展历程
      • 3.3 Scrum角色
        • (1)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
        • (2)Scrum Master:
        • (3)开发团队:
      • 3.4 Scrum活动
        • (1)PBL梳理会
        • (2)迭代计划会议
        • (3)每日站立会议
        • (4)迭代评审会议
        • (5)迭代回顾会议
      • 3.5 Scrum的价值观
        • (1)承诺(Commitment):
        • (2)勇气(Courage):
        • (3)专注(Focus):
        • (4)尊重(Respect):
        • (5)开放(Openness):
      • 3.6 Scrum的Sprint
    • 四、用户故事
      • 4.1 用户故事是什么?
      • 4.2 为什么使用用户故事?
      • 4.3 用户故事的原则
      • 4.4 如何写好用户故事
        • (1)谁编写用户故事?
        • (2)谁对用户故事负责?
        • (3)什么时候写用户故事?
        • (4)如何识别用户故事?
        • (5)编写用户故事的技巧
      • 4.5 用户故事的呈现-3C原则
      • 4.6 用户故事的示例
      • 4.7 用户故事的拆解
      • 4.8 用户故事评估
      • 4.9 评估与编写的准则-INVEST
      • 4.10 用户故事地图
        • (1)什么是用户故事地图?
        • (2)用户故事地图结构
        • (3)使用用户故事地图组织用户故事
      • 4.11 用户故事-MVP
      • 4.12 用户故事-定义就绪DoR
      • 4.13 用户故事-定义完成DoD
    • 五、敏捷的问题
    • 六、敏捷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 七、总结与思考

一、敏捷是什么?

敏捷是一种思维方式:
价值观为定义,以原则为指导,通过不同的实践来实现

1.1 敏捷的发展

  敏捷方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软件开发实践中,这些实践旨在改善传统瀑布模型的缺陷。
  1990年代初,原则上的敏捷方法开始萌芽。XP(极限编程)和Scrum(敏捷项目管理方法)等敏捷方法的先驱开始探索和实践敏捷开发原则和实践。
  2001年,17位软件开发领域的专家在美国犹他州的雪鸟度假村上签署了《敏捷软件开发宣言》,这是一份陈述敏捷组织原则的文件,正式确立了敏捷开发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这份文件基本上代表了不同敏捷方法论的共同点,它具有最高原则性,在最高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到具体细节上每种方法都会不同。
  2000年代,敏捷方法开始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XP、Scrum、Crystal、DSDM、FDD等敏捷方法陆续涌现,为软件开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实践。
  2010年代至今,敏捷方法继续发展,同时也与其他领域的实践相互融合,如DevOps(开发和运维的结合)、敏捷测试、敏捷架构等,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敏捷方法不仅在软件开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开始在企业的其他部门和领域中推广,如敏捷营销、敏捷制造、敏捷项目管理等。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软件开发和其他领域带来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作模式。随着行业的不断变革和创新,敏捷方法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

1.2 敏捷方法论

  敏捷方法论是一种基于敏捷开发理念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实践框架。它强调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团队合作、自组织和快速迭代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交付速度和质量。
  敏捷方法论包括了一系列基于敏捷开发理念的具体实践和流程,旨在帮助团队更好地应对变化、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以及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常见的敏捷方法论包括:

  • Scrum:Scrum是一种基于迭代、增量开发的敏捷方法,强调团队的自组织和高度协作,将整个开发周期划分为短期的迭代周期(Sprint),每个迭代周期内都会交付一个可运行的产品部分。
  • XP(极限编程):XP是一种注重软件工程实践的敏捷方法,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TDD)、重构等实践,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 Lean:Lean方法论强调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和快速交付,通过价值流映射、精益生产、持续改进等实践,以提高交付效率和产品质量。
  • Crystal:Crystal方法论注重团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团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实践和流程,以更好地满足项目需求。
  • Kanban:Kanban方法论通过可视化管理、限制工作在制品、持续改进等实践,帮助团队更好地控制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敏捷方法论都遵循敏捷开发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但具体的实践和流程可能有所不同,以适应不同的团队和项目需求。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论是一种基于敏捷开发理念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实践框架,旨在帮助团队更好地应对变化、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以及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1.3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中的“敏捷”一词来自于英文“agile”,其字面意思是“灵活的、敏捷的”。在软件开发领域中,敏捷一词代表了一种灵活、快速响应变化的开发方法和理念。
  敏捷开发是一种基于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强调团队合作、自组织和快速迭代,旨在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交付速度和质量,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敏捷开发方法通常采用迭代和增量的开发方式,将整个开发周期分解为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内都会交付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产品部分。同时,敏捷开发强调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以确保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敏捷开发的“敏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快速响应变化:敏捷开发强调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和优先级,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 灵活性:敏捷开发注重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以及灵活地调整开发流程和实践,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 持续交付价值:敏捷开发强调持续交付可运行的软件部分,以确保产品的价值能够尽快地被客户认可和使用,同时也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
  • 高度协作:敏捷开发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协作和沟通,以确保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快速迭代和交付产品。

敏捷开发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 个体和互动胜过流程和工具: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
  • 可工作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强调以实际可运行的软件来展示和验证需求,而非仅仅依赖于繁杂的文档和规范。
  •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强调与客户紧密合作,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变化,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客户的期望。
  •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强调适应变化,灵活应对需求变化和市场变化,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地适应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中的“敏捷”一词代表了对于快速响应、灵活性、持续交付和高度协作的强调,是一种强调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快速响应、灵活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客户合作和快速交付,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1.4 敏捷十二原则

  敏捷开发的原则是由敏捷宣言所推动的一系列软件开发价值观和原则,旨在指导团队在实践敏捷方法时如何思考和行动。这些原则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持续交付、快速响应变化和不断改进。

以下是敏捷开发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被包含在《敏捷软件开发宣言》的背后:

  1. 我们最高的优先次序是通过及早且持续的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
  2. 欢迎改变需求,即使是在项目后期。敏捷流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3. 经常交付可工作的软件,时间越短越好。
  4. 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在整个项目期间共同工作。
  5. 以可持续的开发速度为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创造项目,持续地工作是可持续开发的关键。
  6. 建立团队,支持他们并相信他们能完成工作。
  7. 最有效的和效率的方法是面对面的交流。
  8. 可以通过可工作的软件来衡量进度。
  9. 持续关注卓越的技术和良好的设计,这样可以保持敏捷性。
  10. 简单——通过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来提高价值——是必要的。
  11. 最佳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自组织团队。
  12. 团队定期地反思如何能提高成效,并依此调整自身的举止表现。

  这些原则提供了指导,帮助团队在实践敏捷开发时更好地应对变化、持续交付、加强团队合作,以及不断改进软件开发实践。

1.5 敏捷的特点

  敏捷开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 快速响应变化:敏捷开发强调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开发方向和优先级,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 灵活性:敏捷开发注重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以及灵活地调整开发流程和实践,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 持续交付价值:敏捷开发强调持续交付可运行的软件部分,以确保产品的价值能够尽快地被客户认可和使用,同时也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
  • 高度协作:敏捷开发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协作和沟通,以确保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快速迭代和交付产品。
  • 自组织和自我管理:敏捷开发鼓励团队自组织和自我管理,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增量式开发:敏捷开发采用增量式的开发方式,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Sprint),每个迭代周期内都会交付一个可运行的产品部分。
  • 持续改进:敏捷开发强调持续改进和学习,鼓励团队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工作实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具有快速响应变化、灵活性、持续交付价值、高度协作、自组织和自我管理、增量式开发以及持续改进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敏捷方法在应对快速变化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提高效率和质量。

1.6 为什么用敏捷?

  敏捷开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 快速响应变化:敏捷开发强调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需求变化,通过灵活的迭代开发和持续交付,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 提高客户满意度:敏捷开发强调与客户紧密合作,通过持续交付可运行的软件和及时获取客户反馈,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 降低风险:敏捷开发通过短期迭代开发和持续交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项目风险,并避免长期开发周期导致的投资风险。
  • 提高质量:敏捷开发强调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和重构等实践,可以更好地确保软件质量和稳定性,减少bug和技术债务。
  • 增强团队合作:敏捷开发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协作和沟通,促进团队合作和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提高透明度:敏捷开发通过可视化管理、持续交付和透明的工作流程,可以更好地跟踪项目进度和问题,提高团队对项目的整体认识。
  • 提高员工满意度:敏捷开发强调团队自组织和自我管理,给予团队成员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通过快速响应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增强团队合作、提高透明度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等优点,使得其在软件开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1.7 敏捷的组成

  敏捷方法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敏捷价值观和原则:敏捷方法建立在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和原则之上,包括个体和互动胜过流程和工具、可工作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等。
  • 敏捷框架和方法:敏捷方法包括各种敏捷框架和方法,如Scrum、极限编程(XP)、精益软件开发、敏捷统一流程(AUP)等。这些框架和方法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实践指导,帮助团队落实敏捷原则。
  • 敏捷实践和技术:敏捷方法提倡一系列实践和技术,如迭代开发、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TDD)、自动化测试、可视化管理、团队协作等,这些实践和技术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 敏捷角色和团队:敏捷方法中有一些特定的角色和团队,如Scrum中的产品负责人、Scrum Master、开发团队等,这些角色和团队协同工作,共同推动项目的成功实施。
  • 敏捷工具和技术:为了支持敏捷开发,还涌现了大量的敏捷工具和技术,如项目管理工具、版本控制工具、持续集成工具、敏捷度量和报告工具等,这些工具和技术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的组成包括核心价值观和原则、各种框架和方法、实践和技术、角色和团队以及工具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敏捷方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1.8 敏捷的应用

  敏捷方法最初是作为软件开发领域的一种创新实践而出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应用领域已经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和领域。以下是敏捷方法常见的应用领域:

  • 软件开发:最初敏捷方法是作为软件开发的一种新兴方法出现的,因此在软件开发领域,敏捷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各种规模的软件项目,从小型的创业公司到大型企业级应用。
  • 项目管理:敏捷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尤其是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如Scrum)。它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透明度。
  • 制造业:敏捷制造是将敏捷方法应用于制造业领域,通过精益生产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营销和销售:敏捷营销和销售方法借鉴了敏捷开发的原则和实践,帮助营销和销售团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销售业绩。
  • 创业和创新:敏捷方法在创业和创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帮助创业公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降低创业风险。
  • 运营管理:敏捷方法也在运营管理领域得到应用,通过持续改进和快速决策,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 其他领域:除了以上提到的领域,敏捷方法还在教育、医疗保健、金融等各种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为组织和团队带来更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不仅在软件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和领域,成为推动组织和团队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和实践。

二、敏捷与瀑布

  敏捷方法和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领域中两种不同的开发方法,它们有着显著的区别和特点。以下是敏捷方法和瀑布模型的对比:

(1)开发方式:

  •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采用线性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的顺序进行。各个阶段之间有明确的交付节点和阶段交付成果。
  • 敏捷方法:敏捷方法采用迭代和增量的开发方式,将整个开发周期分成多个短周期的迭代,每个迭代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环节。

(2)需求变化:

  •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对需求变化的容忍度较低,一旦需求确定就很难进行变更。
  • 敏捷方法:敏捷方法鼓励对需求变化进行灵活应对,接受客户反馈和变更需求,并在迭代周期内快速调整。

(3)交付节奏:

  •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的交付节奏通常是线性的,需要等待所有开发阶段完成后才能交付最终成果。
  • 敏捷方法:敏捷方法的交付节奏是迭代的,每个迭代都能够交付一个可工作的产品功能或增量。

(4)风险管理:

  •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详尽的规划和风险分析,尝试在项目开始前就尽量减少风险。
  • 敏捷方法:敏捷方法通过持续的反馈和快速迭代,更灵活地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

(5)沟通与团队:

  •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强调文档和规范,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相对有限。
  • 敏捷方法:敏捷方法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鼓励快速反馈、面对面的沟通和自组织的团队。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和瀑布模型在开发方式、需求变化、交付节奏、风险管理、沟通与团队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项目的特点、团队的需求和项目的环境等因素。

三、敏捷框架Scrum

3.1 Scrum是什么?

  Scrum是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是敏捷方法论中的重要框架之一,通常用于敏捷软件开发。Scrum包括了一系列实践和预定义角色的过程骨架。Scrum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同项目经理类似的Scrum主管角色负责维护过程和任务,产品负责人代表利益所有者,开发团队包括了所有开发人员。虽然Scrum是为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而开发的,它同样可以用于运行软件维护团队,或者作为计划管理方法:Scrum of Scrums.

  Scrum是一种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它是一种迭代、增量的敏捷开发方法,最初由Ken Schwaber和Jeff Sutherland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Scrum方法以灵活、自组织的团队和迭代开发为特点,通过一系列的角色、仪式和工件来管理项目的开发过程。

  Scrum方法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角色:

  • 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负责明确产品需求、维护产品特性列表(Product Backlog)并决定每个迭代的优先级。
  • Scrum Master:负责确保团队理解和遵守Scrum的原则和实践,解决团队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开发团队:由跨职能的团队成员组成,负责完成每个迭代的工作。

(2)仪式(事件):

  • 迭代计划会议(Sprint Planning Meeting):每个迭代开始前的会议,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协商决定要完成的工作和如何完成。
  • 每日站立会议(Daily Stand-up Meeting):每天固定时间的短会议,开发团队成员分享他们的工作、问题和计划。
  • 迭代评审会议(Sprint Review Meeting):每个迭代结束时的会议,开发团队展示已完成的工作成果,接受利益相关方的反馈。
  • 迭代回顾会议(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每个迭代结束时的会议,团队回顾过去的迭代,找出改进的方式。

(3)工件:

  • 产品特性列表(Product Backlog):所有待开发的产品需求列表,由产品负责人维护和管理。
  • 迭代功能列表(Sprint Backlog):每个迭代中由开发团队确定的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
  • 迭代交付成果(Increment):每个迭代结束时可交付的产品功能增量。

  通过这些角色、仪式和工件的组合,Scrum方法帮助团队以迭代、增量的方式开发产品,保持灵活、高效的开发过程,并充分响应需求变化。Scrum方法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等项目管理领域,为团队提供了一种快速迭代、适应变化的项目管理方法。

3.2 Scrum的发展历程

  Scrum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它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 提出阶段:Scrum方法最早由Jeff Sutherland和Ken Schwaber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他们首先应用敏捷开发的原则和实践于软件开发领域,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Scrum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 定义阶段:在Scrum的早期发展阶段,Sutherland和Schwaber逐渐明确了Scrum方法的核心概念,包括产品特性列表、冲刺、每日站立会议等,形成了Scrum方法的基本框架。
  • 推广阶段:随着Scrum方法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软件开发以外的领域,如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Scrum方法的推广逐渐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得到了越来越多团队和组织的应用和验证。
  • 完善阶段:随着Scrum方法的不断应用和实践,一些实践者和学者逐渐丰富和完善了Scrum方法的实践指南、工具和技术。同时,Scrum社区也形成了一些相关的认证和培训体系,如Certified Scrum Master(CSM)等。
  • 扩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敏捷方法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Scrum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演化,例如LeSS(Large-Scale Scrum)、SAFe(Scaled Agile Framework)等衍生的方法和框架,以适应更大规模和复杂性的项目和组织需求。

  总的来说,Scrum方法经历了从提出、定义、推广、完善到扩展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Scrum不断得到实践的验证和完善,逐渐成为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领域最受欢迎的敏捷方法之一。

3.3 Scrum角色

角色在Scrum团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各自的职责和协作,确保团队能够高效、灵活地开展工作,以实现产品的成功交付。

(1)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
  • 产品负责人是团队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桥梁,负责明确产品愿景和需求,以及确保产品特性列表(Product Backlog)中的内容对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有价值。
  • 产品负责人负责维护产品特性列表,包括识别、描述和优先排序产品特性,同时也负责在每个迭代前确定迭代目标和需求。
  • 产品负责人需要与利益相关方沟通,获取反馈,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特性列表的优先级和内容。
  • 产品负责人需要确保产品特性列表对所有人可见、透明、清晰,并确保开发团队对列表中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

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的主要职责包括:

  • 管理产品特性列表(Product Backlog):产品负责人负责维护产品特性列表,包括识别、描述和优先排序产品特性,以确保特性列表中的内容对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有价值。产品负责人需要确保产品特性列表的内容清晰、详细,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
  • 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产品负责人需要与利益相关方(如客户、用户、业务代表等)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反馈和期望,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特性,以确保产品的交付能够满足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 确定迭代目标和需求:在每个迭代前,产品负责人需要与开发团队合作,确定迭代的目标和需求,以便开发团队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工作。
  • 优先排序产品特性:产品负责人需要根据产品的战略目标和客户需求,为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待办项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团队在每个迭代中选择最具价值的特性进行开发。
  • 提供清晰的产品愿景:产品负责人需要与团队分享产品的愿景和目标,确保团队成员对产品的方向和愿景有清晰的理解。
  • 及时提供反馈:产品负责人需要及时为开发团队提供关于产品特性的反馈,以便团队能够根据反馈调整和改进他们的工作。

  总的来说,产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确保产品特性列表的内容对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有价值,并与团队密切合作,以确保团队能够高效地交付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2)Scrum Master:
  • Scrum Master是团队的敏捷教练,负责确保团队理解和遵守Scrum的原则和实践,帮助团队克服障碍并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 Scrum Master负责协助团队理解和执行Scrum方法,促进团队间的协作和自我组织,以及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团队解决问题。
  • Scrum Master除了帮助团队,也需要与产品负责人合作,以确保产品特性列表的管理和优先级规划。
  • Scrum Master在Scrum团队中担负着多项重要职责,旨在确保团队有效执行Scrum方法并最大化团队绩效。

Scrum Master的主要职责包括:

  • 促进Scrum实践:Scrum Master负责帮助团队理解和执行Scrum方法,包括教育团队成员关于Scrum的理念和实践,推动团队遵循Scrum的价值观和原则。
  • 移除障碍:Scrum Master致力于识别并移除团队在开展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和阻碍,以确保团队能够高效地进行工作。这包括解决团队内部的问题,以及协调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协作。
  • 组织会议和仪式:Scrum Master负责组织和引导Scrum团队的各种会议和仪式,包括冲刺计划会议、每日站立会议、冲刺回顾会议和冲刺评审会议等,以确保这些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
  • 促进团队协作:Scrum Master致力于促进团队内部的协作和沟通,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充分理解彼此的工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
  • 培育自组织团队:Scrum Master鼓励和支持团队自我组织,帮助团队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协调,以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创造力。
  • 帮助团队持续改进:Scrum Master促进团队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反思和实验来改善团队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以提高团队的生产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Scrum Master的职责旨在支持团队执行Scrum方法,促进团队的协作与创新,并帮助团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以实现更高效的团队绩效。

(3)开发团队:
  • 开发团队是跨职能的团队成员,包括程序员、测试人员、设计师等,他们负责在每个迭代中完成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工作。
  • 开发团队在冲刺计划会议中决定如何完成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工作,并负责为产品的增量提供高质量的交付成果。
  • 开发团队具有自组织和跨职能的特点,他们负责自己的工作安排和任务分配。
  • 开发团队承担着多项重要的职责,这些职责旨在确保团队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开发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

  • 实现产品特性:开发团队负责根据产品特性列表(Product Backlog)中的需求,开展工作并实现这些产品特性,以确保在每个迭代中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增量。
  • 自组织和跨职能:开发团队是自组织的,他们负责决定如何完成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工作,并具有跨职能的特点,意味着团队成员可以灵活地协作,不局限于特定的职能角色。
  • 确保质量:开发团队需要确保交付的产品增量具有高质量,包括代码质量、功能完整性、可用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质量。
  • 进行自我管理:开发团队需要自我管理,包括自主安排工作、估算任务工作量、制定工作计划和调整工作方式,以确保团队在每个迭代中能够高效地进行工作。
  • 参与Scrum仪式:开发团队需要积极参与Scrum仪式,如每日站立会议、冲刺计划会议、冲刺回顾会议和冲刺评审会议等,与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 持续改进:开发团队需要与Scrum Master和产品负责人合作,不断改进团队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以提高团队的生产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开发团队的主要职责是确保产品特性的高质量交付,并通过自组织、跨职能和持续改进,确保团队能够高效地开展工作,以实现产品的成功交付。

3.4 Scrum活动

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Day7 Day8 Day9 Day10
PBL梳理会
迭代计划会议
每日站立会议
迭代评审会议
迭代回顾会议
(1)PBL梳理会

  PBL梳理会是Scrum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全称为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Meeting(产品特性列表梳理会),也被称为Backlog Grooming Meeting。这个会议是为了帮助团队和产品负责人共同梳理和细化产品特性列表(Product Backlog),以确保产品特性的充分理解和明确,为后续的迭代规划和开发工作做好准备。

PBL梳理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活动:

  • 产品特性列表的审查:团队和产品负责人一起审查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待办项,以确保特性的描述清晰、明确,并且对于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来说都是易于理解的。
  • 优先级排序:在梳理会上,团队和产品负责人会共同讨论和确定产品特性的优先级,确保最有价值的特性得到优先处理。
  • 细化产品特性:团队和产品负责人一起讨论、细化和拆分产品特性,以确保特性的实现方式和需求都得到充分理解和明确。
  • 估算工作量:团队可能会对产品特性进行初步的工作量估算,以帮助产品负责人了解特性的复杂度和实现难度。
  • 讨论技术细节:在梳理会上,团队成员可能会与产品负责人一起讨论技术细节,以确保产品特性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方案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讨论。

  PBL梳理会通常是一个定期举行的会议,可以在每个迭代之前或迭代规划会议之前进行。通过PBL梳理会,团队和产品负责人可以共同确保产品特性列表的内容清晰、优先级明确,并为下一个迭代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迭代计划会议

  迭代计划会议(Iteration Planning Meeting)是Scrum方法中的一个重要仪式,用于规划和准备下一个迭代(Sprint)的工作。在这个会议上,团队和产品负责人共同确定下一个迭代要完成的工作,制定迭代目标,并为工作量估算和任务分配做好准备。

迭代计划会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活动:

  • 确定迭代目标:团队和产品负责人一起讨论,确定下一个迭代的目标,明确迭代期间需要完成的工作和期望达到的成果。
  • 选取产品特性:产品负责人向团队介绍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待办项,并讨论团队在下一个迭代中要完成的特性。团队和产品负责人一起讨论和确认要包含在下一个迭代中的特性。
  • 制定迭代计划:团队根据迭代目标和选取的产品特性,一起制定实现这些特性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工作任务、估算工作量和制定计划。
  • 任务分配:团队成员根据迭代计划会议的讨论和计划,共同决定并分配工作任务,确保每个特性的实现得到充分的覆盖,并在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
  • 制定冲刺目标:在迭代计划会议结束时,团队需要形成一个明确的冲刺目标,以便团队成员在迭代期间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迭代计划会议通常在每个迭代开始前举行,其目的是确保团队对下一个迭代的工作有清晰的了解和规划,为团队成员提供清晰的方向,并确保整个团队对下一个迭代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有共识。

(3)每日站立会议

  每日站立会议(Daily Stand-up Meeting)是Scrum框架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也被称为每日Scrum会议。这个会议是团队每天都进行的短暂会议,旨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以确保团队在迭代期间有效地开展工作。

每日站立会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活动:

  • 站立:会议通常要求所有参与者都站立,这有助于减少会议的时间,促进高效的讨论。
  • 每日目标:团队成员分享自己在上一天完成的工作,讨论当前的工作任务以及可能的挑战和问题。
  • 阻碍和挑战:团队成员分享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阻碍和挑战,以便其他团队成员协助解决问题。
  • 协调工作:团队成员之间协调工作,确保任务的顺利推进和工作的协同进行。
  • 提高透明度:每日站立会议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透明度,使每个人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状态和进展情况。

  每日站立会议通常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15分钟以内。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了解团队的整体进展情况,并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4)迭代评审会议

  迭代评审会议(Iteration Review Meeting)是Scrum框架中的一个重要仪式,也被称为冲刺评审会议。这个会议是用来审视和演示已完成的工作成果,以便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能够共同检查和确认已完成的工作,并提供反馈意见。

迭代评审会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活动:

  • 展示产品增量:团队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在本次迭代中所完成的工作成果,通常是产品特性列表中的特性或功能的实现情况。
  • 讨论和反馈:利益相关方对已完成的工作成果提出问题、建议和反馈意见,团队成员也有机会解释他们的工作成果,并回答利益相关方的问题。
  • 修订产品特性列表:根据迭代评审会议的讨论和反馈,产品特性列表可能需要进行修订或补充,以反映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反馈意见。
  • 确认工作成果:在迭代评审会议结束时,团队和利益相关方一起确认已完成的工作成果,并对产品特性的实现情况达成共识。

  迭代评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对已完成的工作成果有充分的了解和共识,并在这个基础上为下一个迭代的工作提供反馈和指导。通过迭代评审会议,团队可以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审视和确认工作成果,为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和支持。

(5)迭代回顾会议

  迭代回顾会议(Iteration Retrospective Meeting)是Scrum框架中的一个重要仪式,也被称为冲刺回顾会议。这个会议旨在让团队成员反思和总结在上一个迭代中的工作情况和团队表现,以便发现改进的机会,并制定改进计划。

迭代回顾会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和活动:

  • 总结回顾:团队回顾上一个迭代的工作情况,讨论工作中的成就、挑战和问题,以及团队的整体表现。
  • 确定改进机会: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和识别在上一个迭代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机会,例如工作流程、沟通、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 制定改进计划:团队成员共同制定针对上一个迭代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机会的改进计划,包括确定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 反思和学习:迭代回顾会议是团队成员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分享经验和观点,推动团队的持续改进。
  • 提出行动项:在会议结束时,团队会确定并记录下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项,以确保改进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跟进。

  迭代回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团队持续改进和成长,通过识别问题和改进机会,并制定改进计划来提高团队的表现和工作效率。这个会议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和沟通,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3.5 Scrum的价值观

  Scrum框架秉持一系列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Scrum团队在实践中所应遵循和信奉的原则,包括:

(1)承诺(Commitment):

  团队成员应该对实现团队目标和任务承担责任,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每位团队成员都需要承诺实现Scrum团队的目标。
  当团队有权做出决策以实现目标时,每个人都对项目的计划和执行方式有发言权,并可以实现相应的承诺。

(2)勇气(Courage):

  团队成员应该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包括向利益相关方提出问题、寻求帮助,以及在必要时改变工作方向。

  scrum团队成员有勇气去做正确的事情并解决棘手的问题。
  给予团队信心,允许团队出错并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一个恐惧失败的团队,其创新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有勇气去挑战,让团队满负荷、高效的运作起来。

(3)专注(Focus):

  团队应该保持专注于工作的关键目标,避免分散注意力和资源。

  每个人都专注于Sprint的工作和Scrum团队的目标。
  当Scrum团队成员正在进行sprint工作时,该sprint 是这名成员当下唯一的工作。 他可以自由地完成sprint积压所需的任何工作,并处理sprint期间对该积压所做的任何更改。

(4)尊重(Respect):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工作和意见,鼓励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

  Scrum团队成员相互尊重,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独立的人。
  能相互尊重的团员也能相互信任,从而更加顺畅的完成工作。但Scrum团队往往由不同部门的职能构成,每个职能角色思考的出发点不同,各自有自己的见解。比如,技术能力很强的程序员如果不尊重产品,那么这位程序员很难在项目推进中汲取产品负责人的观点。

(5)开放(Openness):

  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应该保持开放的沟通和透明度,诚实地分享信息和意见,以促进更好的合作和决策。

  Scrum团队及其利益相关者同意对所有工作和执行的挑战工作保持公开。
  Scrum团队中的成员需要在任何时候都能了解其他成员正在进行的工作以及如何将项目推向其当前目标。

  这些价值观是Scrum框架的核心原则,帮助团队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团队的协作、创新和高效工作。通过贯彻这些价值观,Scrum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表现,并持续地改进和创新。

3.6 Scrum的Sprint

  在Scrum框架中,Sprint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用于完成一组特定的工作和交付一个可用的产品增量。Sprint通常持续2至4周,这个时间段是由团队在项目启动时根据项目情况和需求进行设定的,一旦设定后,在Sprint期间时间长度不会改变。
  在Sprint期间,团队致力于完成产品特性列表中的一部分工作,将其转化为可用的产品增量。Sprint的时间长度通常是固定的,这有助于团队在明确的时间内进行工作,提供预测性和节奏感,有助于规划和控制工作的进行。

Sprint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活动:

  • Sprint计划会议(Sprint Planning Meeting):在Sprint开始前,团队进行Sprint计划会议,确定本次Sprint的目标和计划,选取产品特性列表中的工作任务并估算工作量。
  • 每日站立会议(Daily Stand-up):每天团队进行短暂的每日站立会议,讨论自己昨天完成的工作、今天要完成的工作以及遇到的问题。
  • Sprint评审会议(Sprint Review Meeting):在Sprint结束时,团队进行Sprint评审会议,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已经完成的产品增量,并接受他们的反馈和意见。
  • Sprint回顾会议(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在Sprint评审后,团队进行Sprint回顾会议,总结本次Sprint的工作,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下一个Sprint的改进计划。

  通过Sprint的周期性迭代,团队能够持续地交付可用的产品增量,并从每个Sprint的经验中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有助于团队适应变化、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四、用户故事

4.1 用户故事是什么?

  用户故事(User Story)是敏捷开发中一种用于表达软件需求的简洁而有力的工具。它通常以用户的视角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一个特定功能或特性。用户故事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格式,清晰地表达用户的需求,以便团队理解、评估和开发。

用户故事通常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 角色(Role):用户故事中描述了一个特定的用户角色,通常是系统的最终用户或者利益相关者。例如:“作为一个网站访客…”
  • 功能(Feature):用户故事描述了用户希望从系统中获得的一个具体的功能或特性,通常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如:“我希望能够通过邮箱找回密码。”
  • 价值(Value):用户故事表达了这个功能或特性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或好处。这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用户故事通常以如下格式书写:“作为一个<角色>,我希望<功能>,以便<价值>”。这种简洁的格式使得用户故事易于理解和使用,同时也有助于团队开发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软件功能。
  在敏捷开发中,用户故事通常记录在产品特性列表中,作为项目需求的一部分,并由产品负责人进行优先级排序。团队在每个迭代(Sprint)中选择并开发一定数量的用户故事,以确保在短时间内交付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增量。

  • 用户故事是一种轻量级方法,用于快速捕获产品需求的“谁”,“什么”和“为什么”。
  • 简单来说,用户故事是表达用户需要的需求概念。
  • 用户故事很简短,每个元素通常包含少于10或15个单词。
  • 用户故事是“待办事项”列表,可帮助您确定项目路径中的步骤。

4.2 为什么使用用户故事?

  通过用户故事方法,我们用“足够”的方法取代大型前期设计。用户故事通过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对话来减少编写详尽文档所花费的时间。因此,用户故事允许团队更快地交付高质量的软件,这是客户的喜好。在敏捷开发中采用用户故事方法有很多好处,例如:

  • 简单一致的格式可以节省捕获和确定需求优先级的时间,同时保持通用性,足以用于大型和小型功能。
  • 通过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让自己表达商业价值
  • 避免过早引入细节以防止设计选项并不恰当地将开发人员锁定在一个解决方案中。
  • 避免出现虚假的完整性和清晰度
  • 获得足够小的块,以便在积压中进行协商和移动
  • 将技术功能留给架构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

采用用户故事方法有许多好处,主要包括:

  • 简洁明了:用户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描述用户需求,易于理解和使用。这有助于团队在开发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减少了对复杂的需求文档的依赖。
  • 聚焦用户价值:用户故事以用户角度描述功能和特性,强调用户需求的价值和意义。这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确保开发出对用户有实际价值的功能。
  • 可迭代性:用户故事易于分解和排优先级,使得团队能够在每个迭代(Sprint)中选择并开发一定数量的用户故事。这有助于快速交付可用的产品增量,并及时满足用户需求。
  • 促进对话和协作:用户故事的简洁格式促进了开发团队和业务人员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最终交付出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 适应变化:用户故事具有灵活性,易于调整和修改。这有助于团队在面对需求变化时更好地适应,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 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故事有助于提高最终产品对用户的满意度。
  • 降低风险:通过及时的用户反馈和快速交付可用的产品增量,用户故事有助于降低项目的风险。
  • 提高交付效率:用户故事的清晰描述和优先级排序有助于提高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确保优先处理最具价值的功能。

  综上所述,采用用户故事方法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快速交付有价值的产品增量,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敏捷和灵活。因此,用户故事方法已成为许多敏捷团队和项目中重要的需求表达和管理工具。

4.3 用户故事的原则

  用户故事是敏捷开发中用于表达需求的重要工具,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故事的编写是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出发,描述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而不是从系统实现的角度出发。这有助于确保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简单清晰:用户故事应该以简练的语言描述用户的需求和价值,避免过于复杂或技术性的描述,以便于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 有价值:用户故事应该明确表达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为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在编写用户故事时,团队应该关注用户需求的实际价值和影响。
  • 可迭代:用户故事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开发和交付,具有明确的边界和交付周期,以便于团队在每个迭代中选择并开发一定数量的用户故事。
  • 可验收:用户故事应该明确定义验收标准和条件,以便于团队和用户在完成后进行验证和验收。这有助于确保用户故事的完成度和质量。
  • 可估算:用户故事应该可以进行合理的工作量估算,以便于团队在规划和优先级排序时进行参考和决策。
  • 可追溯:用户故事应该可以追溯到最终用户的需求来源,以便于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保持需求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总之,用户故事的原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简单清晰、有价值、可迭代、可验收、可估算和可追溯。这些原则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编写和管理用户故事,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4 如何写好用户故事

(1)谁编写用户故事?

  任何人都可以编写用户故事。在一个好的敏捷项目的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可以编写用户故事示例。
大多数用户故事是由 Product Owner 或产品经理编写。他们是最熟悉产品的人,也负责产品的发展方向。

(2)谁对用户故事负责?

  让 Product Owner 或者产品经理查看所有的用户故事是有必要的,无论是在用户故事刚创建还是在评审环节,因为在用户故事创建过审后的环节中还会补充很多细节。当用户故事排期之后,将交由整个产品负责构建解决方案。

(3)什么时候写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贯穿整个敏捷项目。通常在敏捷项目开始时举办一个故事写作研讨会。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目的是创建一个产品待办事项列表,该列表完全描述了在项目过程中或其中三到六个月的发布周期中要添加的功能。

(4)如何识别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应与利益相关者一起确定,最好通过面对面的会议。用户故事是需求发现过程,而不是前期需求分析过程。
  在传统的需求捕获方法中,系统分析员试图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详细准备系统的需求规范。这不是用户故事方法的工作方式。用户故事的识别更像是记笔记过程,而不是文档处理。我们列出了识别用户故事的主要步骤,如下所示:

  • 通过与用户的讨论,我们倾听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 然后,同时记录他们作为用户故事的需求。
  • 这些用户故事将成为需求的来源。
  • 随后可以及时填写详细信息,为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团队提供“足够”的需求参考。
(5)编写用户故事的技巧

要写好用户故事,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和技巧:

  • 明确定义角色:首先确定用户故事所涉及的用户角色,例如“注册用户”、“管理员”等。明确定义角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 使用简洁语言描述: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用户故事,避免过于复杂或技术性的描述。描述应该直接、易于理解,表达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 明确用户需求:用户故事应该明确表达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描述用户希望达到的目标或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添加验收标准:为用户故事添加明确的验收标准和条件,描述用户故事完成后应该具备的特性和功能。这有助于确保用户故事的完成度和质量。
  • 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用户故事。
  • 使用模板: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用户故事模板,例如“As a [user role], I want [goal] so that [benefit]”模板,有助于统一用户故事的格式和表达方式。
  • 细化和拆分:如果用户故事较大或复杂,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拆分为更小、可操作的部分,以便于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交付价值。
  • 持续优化:用户故事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团队可以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修订和改进,以确保用户故事能够更好地表达用户的需求。

  以上这些步骤和技巧有助于写好用户故事,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为团队的开发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4.5 用户故事的呈现-3C原则

  用户故事中的3C原则是指Card(卡片)、Conversation(对话)和 Confirmation(确认)。

  • 卡片(Card):用户故事通常以卡片的形式编写和呈现,包括用户故事的简短描述、验收标准和条件等信息。卡片是用户故事的物理载体,方便团队成员查阅、讨论和追踪。
  • 对话(Conversation):对话是指团队成员在编写用户故事的过程中进行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对话,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故事的背后含义、需求和期望,确保团队对用户故事有充分的共识和理解。
  • 确认(Confirmation):确认是指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和条件。在编写用户故事时,团队需要明确描述用户故事完成后应该具备的特性和功能,以便于团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验证和验收。

  这三个原则强调了用户故事的简洁、可交流和可验收性,有助于团队更好地理解、编写和管理用户故事,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6 用户故事的示例

(1)用户故事标题:
  作为一个网站用户,我想能够使用我的邮箱地址注册新的账户,以便可以登录并享受网站的服务。

(2)用户故事描述:
  作为一个网站用户,我希望在注册新账户时,能够使用我的邮箱地址进行注册,以便可以方便地接收账户相关的通知和信息。

(3)验收标准:

  1. 当我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并提交注册信息时,系统应该能够成功创建我的账户,并向我的邮箱地址发送账户确认邮件。
  2. 如果我输入的邮箱地址已经被其他用户注册使用,系统应该提示我使用其他邮箱地址进行注册。
  3. 我应该能够在邮箱中收到账户确认邮件,并通过确认邮件中的链接完成账户激活。

  通过这个示例,可以看到用户故事中包括了用户的角色、需求和验收标准。这个用户故事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开发过程中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4.7 用户故事的拆解

  用户故事的拆解是敏捷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有助于将较大、复杂的用户故事细化为更小、可操作的部分,以便于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交付价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户故事拆解方法:

  • 按操作类型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操作类型进行拆解,例如“创建”,“读取”,“更新”,“删除”等。这有助于将一个大的用户故事拆解成具体的操作步骤,每个操作步骤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用户故事。
  • 按界面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界面或交互进行拆解,例如“用户登录界面”,“用户注册界面”,“用户个人信息界面”等。这有助于将一个较大的用户故事拆解成独立的界面或交互部分。
  • 按业务流程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拆解,例如“用户注册流程”,“用户购物流程”,“用户支付流程”等。这有助于将一个复杂的用户故事拆解成具体的业务流程步骤。
  • 按条件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条件或情况进行拆解,例如“正常情况下的用户登录”,“密码错误情况下的用户登录”,“账号锁定情况下的用户登录”等。这有助于将一个用户故事拆解成多个具体的条件下的场景。
  • 按规则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业务规则或验证规则进行拆解,例如“密码强度验证”,“邮箱格式验证”,“金额范围验证”等。这有助于将一个用户故事拆解成多个具体的规则验证部分。
  • 按照场景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场景进行拆解,例如“使用微信支付”,“使用支付宝支付”,“使用银行卡支付”等。
  • 按照用户角色拆解: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用户角色进行拆解,例如“管理员角色”,“运营人员角色”等。
  • 按照正常异常拆解:根据正常场景和异常场景进行拆解,正常场景有哪些?异常场景有哪些?
  • 按照数据拆解: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数据分组、数据相关性等进行拆解。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和需求的特点进行组合使用。在拆解用户故事时,团队可以使用头脑风暴、讨论会议等方式共同参与,以确保对用户故事的拆解能够全面、详细地进行。同时,团队也应该注重对拆解后的用户故事进行合理的排序和优先级评估,以确保在开发过程中优先处理最具价值的部分。
  拆解用户故事是一个需要团队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团队可以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项目和团队的用户故事拆解方式。

4.8 用户故事评估

  对用户故事进行评估是确保团队对开发工作有充分理解并能够准确估算所需工作量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团队对用户故事进行评估:

  • 故事点估算:使用故事点(Story Points)来对用户故事的复杂性和工作量进行估算。故事点是一种相对估算的方法,团队可以通过两两比较、参考以往的类似任务等方式来给用户故事打分。这有助于避免过于具体的时间估算,而是关注于用户故事的复杂性和规模。
  • 计划扑克:使用计划扑克(Planning Poker)等估算工具进行评估。团队成员通过使用扑克牌或类似的方式对用户故事的工作量进行估算,然后通过讨论和比较来达成一致的估算结果。
  • 专家评估:由团队中的技术专家或有经验的成员进行评估,根据他们对技术实现和工作流程的了解,对用户故事的工作量进行估算。
  • 参考历史数据:通过参考以往类似的用户故事或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来估算新的用户故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更准确地估算工作量。
  • 风险评估:评估用户故事的风险程度,确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进行估算。
  • 验收标准审查:审查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和条件,以确保团队对用户故事的实际需求有充分的理解,并能够准确估算所需工作量。

  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对用户故事进行评估。评估后的用户故事估算值可以被用于制定开发计划和排期。

4.9 评估与编写的准则-INVEST

  INVEST 原则是敏捷开发中用来评估和编写用户故事的一组准则,以确保用户故事的质量和可实现性。
  INVEST 是由 Bill Wake 提出的首字母缩略词,代表以下几个方面:

  • Independent(独立的):用户故事应该尽可能地独立于其他用户故事,避免过多的依赖关系,以便于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单独完成和交付。
  • Negotiable(可商讨的):用户故事应该是可以商讨和讨论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规范。团队成员应该能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 Valuable(有价值的):用户故事应该具有明确的用户价值,即能够为用户带来实际的好处和影响,而不是单纯的功能实现。
  • Estimable(可估算的):用户故事应该能够被团队准确地估算和评估,以便于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排期和计划。
  • Small(小的):用户故事应该尽可能地小,以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和交付。过大的用户故事往往难以估算和实现。
  • Testable(可测试的):用户故事应该具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和条件,以便于团队在开发完成后进行验证和测试。

  通过遵循 INVEST 原则,团队可以更好地编写、评估和管理用户故事,确保用户故事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可实现性,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4.10 用户故事地图

(1)什么是用户故事地图?

  用户故事地图是一门在需求拆分过程中保持全景图的技术
  用户故事地图就是帮我们构建需求全景地图的工具。随着敏捷软件开发的兴起,它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人们开始认同,大型需求是可以拆分为一个个小的用户故事的。但是需求拆分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丢掉需求全景的理解。用户故事地图就是一种在需求拆分过程中仍然保持需求全景图的一种方法。
  用户故事地图是一个有方向的图表,以时间线为横轴,以优先级为纵轴,然后会涵盖所有的用户故事,表达需求全景。
  用户故事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将用户故事安排到可管理的模型中,以便系统地计划,理解和组织系统的功能。通过操纵地图的结构,我们可以识别积压中的漏洞和遗漏,并在意义结构中将用户故事相互关联; 帮助有效规划整体发布,为每个版本的用户和业务创造价值。
  用户故事地图是一种识别需求和梳理需求的工具,同时能帮我们建立需求全景图。

(2)用户故事地图结构

  故事映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需求收集方法,表示为树。故事映射从用户活动开始。用户活动应达到特定目标。要完成活动,用户需要执行相关任务。这些任务可以转化为用于软件开发的史诗和用户故事。通常,用户故事地图由3个级别组成:用户活动/用户任务/用户故事。对于企业规模项目,通过在第三级引入Epics,可能更适合4级结构。

  • 用户活动 - 它们在第二列中列出。这是系统必须支持的主要目标,具有切实的业务成果。整行构成了主干。
  • 用户任务 - 每个用户活动都分解为一组称为叙述流的相关用户任务。整行形成行走骨架)
  • Epics /用户故事 - 每个用户任务都直接分解为功能实现的用户任务下面的Epics / User Stories。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您的团队可以选择3或4级故事地图。
(3)使用用户故事地图组织用户故事

  首先从用户角度来讲用户故事,一边讲一边把其中的重要步骤记录在便签纸上,从左到右排列,这个过程的产出就是图中的主干部分,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第一是力求把故事讲完整,第二是坚持广度优先,不过度涉及细节。故事讲完之后我们就有了主干部分,这个时候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状态。
  接下来第二步我们就回过头来讨论每个步骤的细节,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头脑风暴,期间会通过一些问题启发思考,比如用户在这一步具体会做些什么,怎样让用户在这一步获得更好的体验,如果出现问题该怎么处理,然后把这些细节在每个步骤下面垂直排列。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图上这种网格结构,并且达到一种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的状态。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故事地图上还有蓝色的彩带,它表示三次发布计划。也就是说当我们完成了需求细分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第三步,通过充分的讨论对细分需求,也就是用户故事排列优先级。并且基于优先级,制定发布计划。

4.11 用户故事-MVP

  MVP 是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的缩写,是敏捷开发和产品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MVP 指的是通过最小的投入,创造出具有核心功能的产品版本,以用来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可行性和用户体验。

MVP 的主要特点包括:

  • 最小化:MVP 着重于最小化产品的功能和特性,只包括必需的核心功能,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提供基本价值。
  • 可行性:MVP 需要确保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可行的,能够正常运行和提供基本的使用价值。
  • 验证假设:MVP 通过推出最小可行产品,以验证产品的市场需求、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假设,从而获取用户反馈和市场验证。
  • 快速迭代:MVP 倡导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反馈和学习,逐步完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产品价值。

  MVP 的理念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推出产品的基本版本,以便快速获得用户反馈和市场验证,从而降低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并且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产品方向。MVP 也是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等方法论的重要概念,有助于帮助团队和企业更加聚焦用户需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4.12 用户故事-定义就绪DoR

  DOR 是 Definition of Ready 的缩写,指的是“就绪定义”或“可接受标准”。DOR 是敏捷开发中的一个概念,用来确保用户故事在进入开发阶段之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信息和准备工作,以便团队能够有效地进行开发和交付。

通常情况下,DOR 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 用户故事描述清晰:用户故事的描述应该足够清晰、明确,包括了用户的需求、期望和价值,以便于团队全面理解用户故事的背景和目标。
  • 验收标准明确:用户故事应该包括明确的验收标准,即对用户故事完成后应该满足的条件和标准,以便于团队进行验证和测试。
  • 估算和排期完成:用户故事的工作量应该已经完成了估算,并确定了优先级和排期,以便于团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
  • 依赖关系和风险评估:用户故事应该已经进行了依赖关系和风险的评估,确定了可能的问题和挑战,并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 所需资源可用:用户故事进入开发阶段时,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应该已经具备,包括人力、技术、环境等方面。

  通过确保用户故事满足 DOR,团队可以在开发阶段前就对用户故事的背景、目标和可行性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出现过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4.13 用户故事-定义完成DoD

  DoD 是 Definition of Done 的缩写,指的是“完成定义”或“完成标准”。DoD 是敏捷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定义在开发一个特定的任务、特性或用户故事时,该任务需要满足的所有标准和条件。

DoD 通常包括了以下一些方面:

  • 功能完成:确保开发的任务或用户故事已经实现了所有的功能要求,包括了用户需求和期望。
  • 代码质量:确保代码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包括了代码规范、可读性、可维护性、单元测试覆盖率等方面。
  • 验收标准满足:确保开发的任务或用户故事已经满足了定义的验收标准,即用户故事完成后应该满足的条件和标准。
  • 集成测试通过:确保开发的任务已经通过了集成测试,与其他模块或系统进行了集成,且没有引入新的问题或 bug。
  • 文档完整:确保相关的文档和注释已经完成并更新,包括了用户手册、API 文档、系统架构文档等。

  DoD 的目的是确保在开发完成后,任务或用户故事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能够交付给用户或客户使用,从而减少问题和 bug 的引入,提高交付的质量和可靠性。团队在制定 DoD 时应该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 DoD 能够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和交付标准。

五、敏捷的问题

  尽管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中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和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变化管理困难:敏捷方法鼓励灵活性和变化,但有时候频繁的变化和调整可能会导致团队的混乱和管理上的困难,尤其是在大型项目或组织中。
  • 需求变动频繁:敏捷方法鼓励响应变化的需求,但如果需求变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延期、成本增加,甚至影响项目的稳定性和质量。
  • 技术债务:由于敏捷方法注重快速交付,有时候团队可能会牺牲一些质量和规范,积累技术债务,导致后续开发和维护的难度增加。
  • 团队压力:敏捷方法要求团队快速、持续地交付,这可能给团队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在项目周期紧张、需求变化频繁的情况下。
  • 适应性要求高:敏捷方法要求团队和组织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团队和组织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敏捷方法带来的变化。
  • 文档和规范不足:敏捷方法倡导实用性和灵活性,有时候可能会忽视文档和规范的编写,这可能会影响后续的维护和知识传承。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衡,避免上述缺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团队和组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优化敏捷方法的应用。

六、敏捷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趋势和展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跨行业应用:除了软件开发领域,敏捷方法正在向其他行业扩展,包括金融、制造业、医疗保健、政府部门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意识到敏捷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敏捷方法将在更多行业中得到应用。
  • 敏捷组织:不再仅仅是项目层面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将敏捷方法引入到组织的整体运营和管理中,构建敏捷组织。敏捷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敏捷方法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 敏捷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领域也开始应用敏捷方法,推动快速的市场测试和反馈循环,从而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高营销效果。
  • 敏捷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和敏捷方法的结合将在未来成为一个趋势。通过自动化、数据驱动的方法来支持敏捷团队的决策、优化工作流程等。
  • 敏捷和设计思维:敏捷方法和设计思维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高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敏捷方法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全面地应用于组织的运营和管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开发领域。同时,敏捷方法也将与其他领域的理念和技术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方法论,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技术发展。

七、总结与思考

  基本现在大部分公司对项目的管理,都会借鉴敏捷的管理方法,所以掌握基本的敏捷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
  敏捷是一种方法论,更多的是指导思想,所以在实践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场景都会有不同的处理。在项目中,敏捷可以良好运行的前提是,团队成员对敏捷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认知,有一套大家都认可的细致的规则,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磨合,最终相互适应,运行效率越来越高。总之,任何实践都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管理,敏捷流程,团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