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文化新学之用用篇——御风前行

“中国古老文化新学”,关键是“新学”。

“学而不习,文而不化,终是“古老”;
  大学即生活,
  修与行并进,
  日用日新,方能日久弥新!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身体不磨,心力难增,诸事难成!

当中国古老文化遇到骑行,是完美的交集。

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周朝贵族教育体系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才能。

对于今天的学子们,骑行,特别是长距离的骑行,是对孩子们“御”的能力的绝佳训练。

【邕穆书院】御风骑行团的缘起:

2017年国庆,晓 东老师从沈阳万里驰骋来到南宁……当时赠车(自行车)黎同学,单骑从桂平骑回到长沙。

10月9日,邕穆®御风骑行团应运而生。

2017年11月3日,书院组织了第一次日行百公里。

2017年12月16日,开启南宁至桂平的第一次往返480公里之御风骑行。

2018年4月13日,第二次骑行南宁至桂平。

2018年 9月4日始,牧星骑行南宁至西安;陈源骑行往返南宁至西安近5000公里……

2018年9月29日,南宁→桂平(第三次):


返程(黎塘→南宁)130公里:

2019年9月27日,南宁→桂平(第四次):

返程(黎塘→南宁)130公里:

2021年8月13-14日,南宁↹上林上水源230公里。

2022年年初,将骑行纳入年计划中,因为Yi 情没有实现。直至今年国庆,中级班取消、深圳游学被退…种种机缘巧合,才得以促成此行。

原计划是往返五百公里的,无论是去北海或是德天……所以,当最终定往马山——环广西公路赛最美赛段,一段成熟的骑行路段,仅120公里时,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是忽略的。

因为轻视,于是,就有了骑行团成立六年来最难忘的一次骑行:

——人数最多!孩子最多!“老骑手”比例最低(首次骑百公里新人最多)!后备车最多!后勤保障人员最多!用时最长!去程全员骑到率最低!……超半数的同学半夜才到达酒店。

原因一:作为发起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目的地马山,但怎么走?走多久?道路的难度系数如何是心中无数的,寄希望于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同时无限扩招,原计划25人的骑行队伍在最后两天不断加人加到了出发的39人。临出发才发现有经验的骑友远不够带队支持的。最终仍敢于带队出发,是源于大家同是【大学】同学,都是训练过平等心、接受能力的这份“信力”!

原因二:没有在行前达成“路线共识”。对发出的路线提示集体“视而未见”,在武鸣的“一碗粉”时就全体走错了路——从国道骑到了县道并且直到终点还不自知。以至于有同学越走越偏,上山者,进村者,回头者……

原因三:对完成时间没有提前把控,确定目标。路上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吃喝拉撒随心所欲、去时的后备车全凭热情,在不明了正确路线的情况下,盲目跟随,被动服务+服务太充分。

*特别感谢往返途中竭尽全力为骑行保驾护航的后备保障车的大小同学们!

原因四:尽管强调是业余组队的,但事实上长途骑行,一旦出行,就是一个整体。

对骑行装备应提出严格要求和提前的预警(对临时准备,不符合长途骑行条件的应及时劝退)。参加骑行应该有这样的思路:技术越是不精,更要负责任准备最精良的武器。同时,行前人人要做基本培训:什么是合适的座椅高度、如何变速、打气补胎、如何补水、如何主动进食等。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因为去时状况频出(8:00-22:00完成17人),才对比出回程的一帆风顺(6:00-18:00完成37人)。

当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和总结,从12岁到20岁的坚持不懈,勇毅骑行,到后备车上5岁到11岁的加油鼓劲、暖心服务,加上父母们的忘我投入……家庭共骑——不言而教——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示范效应啊!

更毋论我们在马山的丰富行程安排:峡谷茶聚、弄拉御风、攀岩挑战……

同样是假期,因为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家人,不一样的度过!

中国古老文化新学的共学家园——邕穆书院,

10年了,知道你会来,从未离开。

【记录回顾于2023年10月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古老文化新学之用用篇——御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