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梦,死亡才是梦醒

当诸葛亮在草堂吟诗的时候,刘备正在门外恭敬地等候。诸葛亮吟的诗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他岂能不知人生有限的光阴要随性自然的意思?或许,他已经知道人生如梦,而死亡才是梦醒了。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毕竟,苏轼经过了“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官,而且一贬再贬,却不能东山再起了。人生的失意让他深深地体会到世间的冷暖,知道人生有限,就像梦境一样,一晃人就老了。连曹操都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暮年的曹操能写出《观沧海》那样雄浑壮阔的诗歌,当然也知道人生岁月一去不复返,人生有限了。只是,人生不一定真实,让人产生了虚幻的感觉。



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中有“黄粱一梦”的故事,说的是卢生在邯郸的旅馆住宿,遇到得道者吕翁,就自怨自艾,说自己太穷了。吕翁给他一个枕头,让他枕着睡觉,就能实现梦想。当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米饭,卢生枕着枕头睡着了。他梦见自己自己娶了娇妻,还中了进士,官至节度使,还大破来犯之敌。生了五个孩子,孙子有十多个。家族人丁兴旺,和名门望族互通婚姻,而卢生就这样享受着荣华富贵,到了八十岁才死。而他刚死,梦就醒了,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吕翁说:“人生之适,亦如是耳!”卢生大彻大悟,不再进京赶考,到山中修道去了。历朝历代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似乎都在重复一样的人生,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一场缩微版的人生,终于大彻大悟。但一般人并不会彻悟,以为人生就是不断地追求,但追求过后呢?还不是会迎来不可避免的死亡?所有的追求都是一场空。于是,就有了佛教的来世说。


来世的有无并不知道,但人们现世的感受却是真切的。但真切的感受就是对真实世界的反馈吗?当然不是,人眼看到的世界和感受到的世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可能是虚拟的,是一种有限时空维度的虚拟存在,而人生只是一种感触虚拟存在的过程。就像是做梦,梦中人们也是有感触的,并非都是稀里糊涂。庄周梦蝶之后,不知道是庄周变成了梦中的蝴蝶,还是梦中的蝴蝶变成了庄周。而梁祝的传说直接把两个人的英魂变成了蝴蝶,让它们翩翩起舞,代表了另外维度永存的爱情。

有科学家设想过,要是把人的大脑放在特殊的营养液里,联通计算机,让计算机给大脑一定的刺激,大脑就会以为自己是个完整的人,会有各种感触,还会认为自己有手脚,有身体,并在计算手机模拟的虚拟世界中生活下去了。其实,人对于世界的感触都是一种大脑的神经反射,而不是真实事物的影响。佛教的佛祖释迦牟尼好像认清了这种状态,要放下身外和身内的一切,要“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否定了身体的感官,否定意识的各种思想,也否定了无思无想的状态,才会见到自己的灵性以及世界的本来面目。

或许,世界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人们的幻觉。毕竟,宇宙很大,还有平行宇宙,时空扭曲等,地球就是一个时空扭曲的场,而人们都生活在这个场内,意识和思维当然就不一定真实了。大到宇宙可以有多种生命形态存在,小到一粒尘埃,里面照样有微生物存在,也是一种生命存在形式。那么,人类所处的维度到底是不是终极维度?当然不是,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维度。只不过人们大多认为看不见的就不存在,以至于追求各种享受而忽略了生命的意义以及死亡的来临。


生命总会走到尽头,当人们在临死的时候一定会回忆一生的经历,也一定会觉得一生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再想抓住吉光片羽已经不可能了。李白作诗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时光只能往前走,不能倒退,而当下的痛苦让李白感触良多。人只能活在当下,而不能活在过去。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才是真实的?就是当下,只有当下才是相对真实的,而不是绝对真实。

人生如梦,不管追求功名利禄还是碌碌无为,都会走完一生的路途,耗费一生的光阴。造化弄人,人却不能弄造化。或许,在这个世界的人只是经历梦境,死亡之后才是梦醒时分,在那个世界重新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

那么,活在人生之梦的人就不要看不开了,活在当下似乎是一种客观和达观的态度,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只会失去自我,在梦境中迷失了。

人终究是会死的,梦也终究会醒的。

文/铁剑帮帮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就是梦,死亡才是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