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排列课程回顾

图片发自App

三天的心理体验课程结束了,如同以往所有的经历那样,逐渐地恍若一个梦,一个故事,我可以去回顾其中的种种细节以及它所蕴含的意义,但是无法完整地抓住它本身,只能任由它从具体变成抽象,从抽象变成恍惚,直至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时,也产生一种仿佛并不真实的感觉,似乎这是某种投射,象征着某个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个生命兴许是某段时光,或者某个梦想,或者是另一种我不能解释的奥秘,我只知道这是值得探索的,怎么深入都不为过。

讲讲三天下来整体的感受吧,我认为最冲击的是我目前的感受,也就是整个活动结束以后。一种恍然若失的感觉。在情境转换幅度较大的时候,人就容易产生这种感觉,倘若他还沉浸在先前的情境当中无法迎接当下。早上起床写了一篇文章,最近几日每天都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出于一种想把支离破碎的生活整合为一个系统的冲动,希望抓住一个不变的核心,不再陷入混乱与隔阂的境地,把这种期待寄托于外在实体是不现实的,所以想到以这种形式来模拟一个所在,象征光明与连接。我的企图是部分达成了,但是倘若我认为过去的成果有高于当下的意义,或者在我之外还想达成什么目的,荒芜的感觉随即又会产生,意义是当下之于自己的,离了当下,离了自己,便没有完整的意义。三天的体验课程,就如同我处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其中某种自由与连接,但是一旦这个过程结束,那种感受就会被生活本身的氛围所干扰,逐渐地退回到它原本的状态中去,这种后退也并非指环境的转换,环境本身也是内在心境的一种象征,它更多地表达为人的心理能量的升降。当自身内在能量匮乏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某种形式去连接正面的能量,从而获得持续的动力。

图片发自App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同时两者又无法很好地整合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似乎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总是企图剔除某些不完美的部分,仅仅保留完美的,不承认整个存在的价值,只热衷于抽取其中我认为完美的。问题是随着这种进程的推进,眼光会愈发挑剔,直至眼前所见的一切几乎都是不够完美的,发展到极端甚至对人的角色也产生排斥,企图从系统中抽离。于是就产生了很强的仿佛同一切存在割裂的感觉,第一天做个案的时候我就问了老师这个问题,似乎自己没有办法与任何人产生本质上的连接,包括和自己。这种感受总是会很汹涌地弥漫开来,今天似乎是有点强烈的。我觉得这是长期不良心态积累发酵的结果,我曾经试过用某些方式把自己的心态长时间定格在积极的层面上,那需要在各方面长期地自我平衡和监控,但是一旦不再坚持,再遇上点经验范围之外的事情,一两年下来又会打回原形,似乎是性情大变判若两人,不过这个过程着实颠覆了以往很多的惯性认知,从内在层面上来讲,兴许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图片发自App

走在路上的时候,想起这三天的课程,人与人之间能够很好地连接,彼此坦诚,互相接纳,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使自己的生命由内而外达到完整,又看了看路上形形色色的人,我对他们依旧是防备的,封闭的,我不知道如何靠近他们,也恐惧他们的世界,兴许他们并不关注所谓的成长,于是相比之下又把自己打入地狱了,我在想这三天的课程实际上圆满地有点不太现实,实际情况中,我们还有无比漫长的路要走。我体验到了从天堂回到人间的感觉,由于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异,我又把这人间模拟成了心中的地狱。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无法逃离。早上又去西湖边摄影了,风景没有变,拍出来也很漂亮,但是自己感觉有点腻烦了,看着那盛开的花有点像枯萎的,只有一两朵造型很生动的让我产生一瞬间的感动,我开始知道其实摄影也并不能永远带给我答案,倘若心是失衡的,即便风景依旧,也形同槁木。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耳边听着系统排列的课程,是海灵格的一本书,里面纠缠着各式各样的关系问题。突然间感觉有点无聊,似乎整个世界就是被什么给设置好的,表面的一切都只是幌子,真实的是内部的课题。小时候为了把蚂蚁引到自己设定的地方,会一路放很多饼干粒去吸引它们,似乎人也是这样,不断地追逐所谓的圆满,然而愈是追求,愈发现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外在的幸福可言,只是不断证实一个永恒存在的课题,自我的成长。

图片发自App

一座高山横在眼前,这座山就是你自己,翻越它是这一生唯一要做的事情,此前的一切都是认识这一事实的准备,除了这里,你无处可去,不论你怎么翻腾,最后还是回到这里,你所渴望的丰盛,都在这座山中,也只在这座山中。并且所谓的自己,是一个关联系统,它不是由你来决定的,但是你身在其中别无选择,你必须接纳和尊重很多你想要排斥的,靠近你企图远离的,你要担当属于你的责任,倘若懒惰自私,必然产生痛苦。我仿佛是被领到了一项神圣的使命面前,但是我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我也知道这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依旧忍不住地想要叛逆,心底里升起反抗权威的冲动,好像这一切并非是我自己的安排,我被证实如此渺小,好像我整个的存在本身就是荒谬的。这种感觉兴许在很多地方都有过,觉得不自由,企图反抗,高考的时候总是不想考,大学毕业证一度不想要,现在想来都是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每个人都在攀登属于自己的那座山,有些人始终在山脚下晃,有些人停留在了半山腰,有些人上去又下来,还有些人已然到达了顶峰,高于我们的人不在少数,世世代代的人都在攀登,并且到达了他们自己的高度。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那座山,只有这座山是可以触摸的,其他的山可望而不可即。为了避免痛苦,所以我们需要攀登,山的周围是一片海,倘若我们不去攀登,不久以后海平面上升就会淹没我们。这座山是仁慈的象征,但是这一路并不好走,海平面一直在上升,我们除了攀登别无选择。很多人都被海水吞没了,或者乘着一叶小舟飘向了远方,他们看似很快乐,但是这片海没有边际,他们终将迷失。

图片发自App

我们的世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很大程度上那并不代表真相,我们建造的房屋并不能真正带给我们安全感,我们的马路也并不能引领我们去想要的地方,食物和水不能缓解我们根本的饥渴,他人也不能成全我们的爱,这一切都只是一种象征,我们需要从表象去探索更深的奥秘,倘若顺从表象去生活,只会导致更深的匮乏,如同贪恋着烛火的光而看不见太阳,那是终将熄灭的。

三天的课程中,老师要求我们听从自己的感觉,放弃头脑的想法,深入感觉,感觉就会变化,从而转化自我的内在景象,要相信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关联的,我们的感觉联通着生命最深刻的奥秘。写作的时候,也跟着感觉走,并不急于立刻进入主题完成预期任务,就能感受到自己心中流淌的信息,与它们同在,就能整合自己内在的秩序,从而更好地开展预期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急于应对眼前的问题,压抑了自己更细微的需求,这种忽略会使我们精神上出现莫名的紧张,从而引发更多的身心问题,造成生活上多方面的失调。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不能责怪父母或者老师没有及早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因为他们也是按照自己认可的理念生活的,兴许他们也把生活过得麻木僵硬了,只是很难抽出心力去调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调整,仅仅是维持现状就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人生而是荣耀的,也是卑微的,这种荣耀和卑微都是极致的,我们可以连接世间最珍贵的事物,我们也轻易地被外界的干扰所摧残,就像一粒火种,有着太阳的神圣光芒,也经不起任何一阵狂风,唯有不断扩张这与生俱来的荣耀,最终才能把诸多的不圆满转换为恩赐。

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的,今天积累的那些负面情绪通过方才的写作自我疏通了,甚至转换成了正面能量,我意识到那种负面性其实并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标签,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转化,它也可以变成动力和资源。但是这种情绪平息下去之后,立马又生出一种懈怠感,似乎事情已经完成了,可以休息了,飘飘然的感觉一上来似乎措辞都会显得失序。于是又得告诉自己,这才刚刚开始。如果这样显得有些强迫的话,又要向自己阐述一下这件事情的意义,我能做的是尽可能从自己真实的感受出发,去理解它,避免带有任何强迫的意思,当我能够理解它的时候,它就自然而然地流淌了。

图片发自App

似乎自己内部同时存在着许多个角色,有一个代表最高意志,但是它从来不试图掌控;有一个代表二级监管,时而严厉时而同流合污;还有一个代表执行者,但是自身不具备理性,总是被外界干扰;其次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带领着一群小混混,魔王很少自己行动,但是小混混每天都十分热闹。当我觉得自己一切都好,不再需要提升的时候,其实最高意志已经隐遁了,二级监管也同流合污了。倘若有什么漏洞,首先都是内部秩序上的漏洞,随后蔓延到整个内在系统,而后向外扩张的。但是最高意志永远是清醒的,只是人需要和它保持连接,倘若用其他任何的事物代替,都会导致最终局面的混乱。老师在第一天的课程中强调了保持觉察的重要性,觉察可以与自我的中心保持连接,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处是永远清明的,与它保持连接,就能把这种清明渗透到各个角落,甚至可以同化内在分裂势力,建立共同目标。丧失觉察会陷入恐惧,甚至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恐惧,把整个精力无意识地用于强化恐惧,最终寸步难行或者被迫行动,甚至与负面势力为伍。

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外在的引导物触发内在的对应景象,如同在水面上投一块石头激起的波澜一样,波澜显现的是双重事实,外在事件和内在现状,当内在足够广阔平静的时候,外在的动荡都是微不足道的,当内在敏感且狭窄的时候,细微的动荡就会引起明显的失衡。人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属于他的精神系统,并且借用这个载体去平衡自身的精神系统,家庭有其序位,社会有其序位,内在也有其序位,处在序位当中,需要承担责任,也需要敬畏高于自身的神性,神性本身不需要人的敬畏,只是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靠近它。

图片发自App

三天下来,我认识到自己在思想上有很多需要重建的秩序,曾经以为自己似乎已经知道很多了,现在知道很多的认识都只是属于个人的偏见,盲目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即便在道理上认清,内在层面也仍然是失序的,秩序的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也没有终点,因为实际情形永远会翻新。如同老师说的那样,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次课程是一个开始。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让我知道以往很多的知识都是需要重新整合的。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没有这种凛然和洒脱,我只是希望尽可能避免苟且,苟且可以带来暂时的安逸,但是最终是代价深重的,长远来看,选择成长是最安逸的一条路,也是唯一可以持久的一条路,认识到这一点算是真正启程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排列课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