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今天终于把《牛棚杂忆》读完了,陆陆续续读了快一个月了,深感读书最好是一气呵成,然后读第二遍的时候再去细细品读。
一气呵成,尤其是故事类的。这样就可以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认知,零零碎碎地读,艰难之处在于,第二天或几天后阅读很难续上。虽然,这里也可以把前面的内容重复读一读,再读新的内容。因为要整理读书笔记,所以我每天都是提前读完下一篇,之后整理前一篇笔记,这样印象就可以更加深刻一些。但确实是很有割裂感,不如一气呵成读完痛快。尤其是,当你沉浸其中的时候,时间就好像静止了,效率出奇的高。这个时候就更应该趁热打铁,乘胜追击。
在阅读中有了灵感怎么办?事实上当我们沉浸式阅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灵感,这个时候迅速记下来,因为不记下来会忘,但是专注于灵感就会岔开阅读,破坏整体感。所以需要,迅速记下来,再去继续阅读。等读完之后,再去处理那些灵感,看看他们之间的关联,看看灵感带给你哪些思路,让你想到什么新的知识,看看从哪里入手写一篇或几篇完整的文章。
第二遍要细细品读,整体感知之后要去琢磨字里行间的深意,要梳理文章的脉络,金句,给你的启示。这也是我目前总结出来的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记录方式。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你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录下金句以及感受,才会逼着你自己去深度思考,理解才能更加深入,不管是写作还是理论上的启发或者知识上的拓展,方法的学习与积累,都是收获,意识到了总结好了,才能更好的去知识迁移。
比如,今天我碰到了季老在本书最后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他的方法就是“勤奋”。两句话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很有意思也很实用的一个方法,他说,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这是大实话,这个就是我今天看到的最重要的金句,也是最重要的学习、阅读、写作的方法呀。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甞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在阅读的时候,每每有“若合一契”之感,都会忍不住会心一笑。季老提到的这个治学的方法,我看到了,我再联系自己的经历去理解体会,印象就更深了。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想偷懒的时候就多想想,“一勤天下无难事”,想想季老的箴言,就扛过去了。这就是知识的迁移。
读书还是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前期设计了目标,但是具体到每天的阅读任务没有确定。导致我目前虽然每天有输出,也确实有点收获。但是,好像也容易把“慢工出细活”当成借口。几本书读得都是零零碎碎,都是读了一部分,前松后紧的滋味不好受。所以,下个月读书,除了选好要读的书之外,完成每日输出不少于2000字之外,还要提前大概有个规划,类似,每本书大概多长时间读完,每天计划一下阅读时间,每天要读完多少内容,整理完多少内容。不能全部都以字数为限。所以,相当于以前是横向一个尺度,现在是横向纵向两个尺度来把控,这样阅读效果会更好,更具时效性,也不容易给自己找借口了。
还有一点想说就是,下次不太想借书了。哪怕是故事类的,我也特别想在上面做标记。借的书就不能乱画,这让我深深地遗憾,也让我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说是“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是想读更想写。我还远远没有修炼到樊登老师的阅读水平,他说阅读的时候不能画,什么标记都不要做,其实是对大脑的一个高强度的练习。画线是大脑想要偷懒,但基于我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我还是先试试低强度的方法吧。
遗憾和不足就是上面提到的一种读书笔记的方式:脉络——金句——感悟,我做了几天感觉自己有偷懒。给自己规定的字数是输出不少于1000字。可是光梳理脉络和金句有时候就超过了1000字。自己在加上寥寥数语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尤其是在时间很晚的时候,干脆就在凑字数。我感觉自己在应付,这点可不好,后面要改进。
还有些地方的笔记有些顾虑,不会取舍。不知道如何梳理脉络,哪些笔记是重点,哪些是要删掉的内容。这一块自己一直做得都不太好,可能是因为①多少有些盲目。目的性不够强。②语言概括能力还是不够。③虽然是第二遍阅读但还是有些囫囵吞枣。
还有原因就是,最近自己有些胆怯和顾虑,感觉以前输出基本上都还是比较痛快的,虽然是硬写,但是很有话可说。可是现在,我有些怀疑自己,一是感觉自己没有进步。很多文章都是在硬凑字数,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二是感觉自己的文字羞于见人。还有就是有些怯懦,有些感悟想到要公布出来,就不敢落笔,写出心中所想了。到底怎么办呢?
① 不要因为不愿意示人就不写了,我可以放在私密文档里,畅所欲言。
② 感觉自己没有进步,那就去想办法提高。比如,把两个小课去学完。既然买了,就去学完,既然要学,就要应用。或者有计划的输出些知识点。
③ 最近手机备忘录里的存货少了,随时随地的随想少了。以后还是随时写下来,不要等着用电脑写。想用电脑写的原因就是,凑字数比较容易。可以手机随时写,材料差不多了,再用电脑整合。
④ 让自己的写作成体系化,大体写作方向捋清楚,方向清楚了,素材收集就比较容易了,写文章也就不成问题了。
行动这件事从来都不需要等到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立刻马上就是一切。